来源:人气:640更新:2023-11-24 14:28:57
原标题:《繁城之下》:一曲探寻人性奥秘的悲歌
古装悬疑剧《繁城之下》的故事发生于明代万历年间,开场即是凶案现场,曲三更的师父冷捕头惨死于田间,眉目还没理清,学堂的王夫子又接连被害。一边是破案小分队摸不着头绪的缓慢进展,一边是观众已知晓冷捕头的死因。表面看是悬疑探案,却又不按常理出牌,观众似乎被置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凶手是谁已不再是吸睛的关键,命运起伏间,人性的幽微明暗闪闪烁烁,愈发引人入胜。
复仇之路上的相遇
《繁城之下》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曲三更因师父惨死,努力追查凶手;另一条则是20年前陆家大火案的前因后果。作为衙门捕快,曲三更追查凶手却遭遇各方掣肘,前有衙门捕头权力交割的暗流涌动,后有空降捕头力求业绩的“速战速决”。故而剧集前半部分有大段“篇幅”都在展示曲三更如何斗智斗勇,扫除查案障碍。衙门里的官差遇害,想要讨得公道,尚且阻力重重,这繁城之下可还有天理可言?
曲三更在冷捕头家的地窖中发现了20年前陆家灭门火灾的记录,此后连环凶杀案每有新人惨死,陆家大火案的前因后果便依次插叙其中,徐徐展开。观众的思绪不是在判案的缜密推理中变得清晰,而是于两条线索的交汇中日渐明了。随着故事深入发展,大家才恍然发觉似乎所有惨死之人都是罪有应得,他们皆是陆家灭门火灾的助纣为虐者。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即便天地不能昭昭,也依然要让恶人有恶报。可这复仇爽剧却并未带来酣畅快感,反倒是让人心生悲凉,难道人生终究是要这般血腥残忍吗?曲三更和凶手于复仇之路上相遇,在缺失常理人情、正气公心的社会似乎只能依靠仗剑天涯来快意恩仇,可冤冤相报何时了?是非纷繁交汇之际,复仇者伤痕累累的内心又是否真能获得抚慰?
“公道,是条绕远的道”
“公道,是条绕远的道。”这是冷捕头对曲三更说的,全剧的症结亦围绕这句话而展开。林四娘坠入青楼无法抽身,其和冷捕头识于微时,彼此倾慕却无能为力,公道隐匿不见;陆远暴靠烧杀抢掠起家,甚至除掉同行弟兄独吞资财,摇身一变成为享尽荣华富贵的员外,将公道践踏在脚下;王夫子、程医生以及官老爷这些智识人士,或为掩盖一时之失,或为欲望蒙蔽心性,公道被他们侵蚀殆尽;陆直发现王夫子杀陈狗儿的秘密,意欲告官为其伸冤,却被冷捕头告知无法成行,因为王夫子的社会声望与地位,没人会相信贱奴陆直的话,公道在看不见的远方。
当“公道,是条绕远的道”成为社会共识后,那些追求公道的好人处处碰壁,任人摆布,而践踏公道的坏人却享尽社会福利,又有谁还会执着追求公道呢?譬如陆直这个从未被爱与真诚滋养过的少年,小小年纪便明白只有够狠够毒才能逆天改命,掌控人生。陆家一场大火,烧死多少无辜生命,牵连多少欲望纠葛,留下多少龌龊勾当。但你死我活的绝境,终究还是让陆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二十年后,小宝子为好友伸张正义,却找不到“公道”的方向,他只能依靠以暴制暴的血腥手段,和仇家同归于尽的决绝果敢来达成夙愿。曲三更为追查弑师凶手一路升级打怪,欲为“公道”扫除障碍,颇得宋典史赏识。但同样也在看不到“公道”的时刻,为一己之私,走上师父的老路。《繁城之下》在支线交错的编织中呈现了一幅纷繁复杂的世相图,二十年间,这些与“公道”背道而驰的人坠入欲望的深渊,不见天日——可恨可悲又可叹。在悬疑、复仇的外衣之下,挖掘致使人性幽微明暗的根源才是该剧的诚意所在,那一曲凄婉哀叹的悲歌在咏叹中令人振聋发聩。
人间正道是沧桑
《繁城之下》于剧集结尾迎来高光时刻。在一路与恶人纠缠的泥沼中,观众终于等来了陆不忧这个温柔美好的阳光少年。他在爱中长大,心存善念。面对被众人欺负的小宝子,陆不忧拿他当真朋友,甚至在陆家失火时,为救小宝子,他葬身火海,于熊熊烈火中闪烁着人性之光。如果说陆不忧的善是还未经恶的荼毒,那么宋典史的善则是一朵在人生的腥风血雨中依旧傲然绽放的花。
《繁城之下》的恶人多是表面斯文,内心暗黑,而宋典史是神秘又令人害怕的。你猜测他可能阴暗狠毒,想不到却是正义之光。当年,宋辰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未能一展身手却被卷入党争。狱中他屈打成招,害死挚友,可旋即又被昭雪平反。然而,迟来的公道却怎样也无法抚平内心的创痛。宋辰放弃高官厚禄,甘于泯然众人,不张扬,不堕落。在连环凶杀案水落石出的节点,他用生命的代价,一面成全了县官小宝子为还挚友公道的复仇,一面点醒了执迷不悟的曲三更,将其拉回正轨,终于给了“公道”一个应有的位置。剧终,宋典史的一曲《杏花仙子歌》将人生定格于诗情画意的豁达潇洒间。国色天香又怎样?风尘脂粉又怎样?人性的高下从不在表面的荣华富贵,而在内里的善恶分明。《繁城之下》通过宋辰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人生不过百年,是非成败亦是转头成空,唯有人性的高贵与光芒铸就时间的永恒。
《繁城之下》以悬疑探案为切入点,通过二十年间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物故事,诠释了一个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是非与利弊究竟孰先孰后?于是,观众在人物的选择与命运里细细品味,陷入沉思,慢慢参悟人性奥秘的幽深。(作者: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