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9

出路:我们都一样

“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这是BBC的编辑对这部纪录片的感言,他未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没有高等学子,没有富家子弟,这里不是教育的全部,只是教育对贫穷的面孔。三个人的境遇,像是一个环。独自坐在教室里茫然的王盼可能会成为明天因为失去工作酒后大哭的万超,无可奈何的万超会不会为了生活而去做出卖良心的讲师?穷人就像牛头人,永远逃不出贫穷的米诺斯迷宫。教育是公平的,生来是蓬草的人,一辈子都是陷渠沟的命,这是个有道理的说法,但不能说是宿命,宿命是用来自我安慰的良药,不能因为可卡因有效就说它是好药。他们让人心疼,是因为他们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他们在默默承受,中国人这么朴实,不缺承受的人,缺的是改变。如果人有不满,说不定就会促进人的改变,但是承受不会,承受只是在教人愉快地认命。
他们是可怜的,中国的教育产业是阴暗可恨的,似乎教育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败类,但是有一个细节,万超失去工作,是因为他的Excel技术不过关。他的专业是金融,他的简历上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专业的证书,有的只是他实习的经历。他其实有机会改变这一切,但是,他没有。不能说他自己不要强,他对梦想的有近于孩子般的信任,虽然影片暗示是受了成功学的影响(片尾的公司领导对员工的激励就是标准的成功学洗脑式)。那么他差的是什么?
他缺的是对出路的探索,如果他想到了工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一些对工作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他还会因为学历,因为技术不过关而失掉工作机会吗?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会人去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是教育很明显没有达到要求。每个人都在诟病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最大的不足应该在于没有教会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意识不够强大,从众随大流,得过且过。这难道不是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我们在心疼他们之余,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是否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缺的是改变呀!

出路(2012)

又名:Education Education

上映日期:2012-11-28(美国)片长:59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陈为军 / 

出路的影评

ps
ps •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