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我给了个差评。

苦难给人一种感动的力量,而虚假则会削弱感动。我不是说阿富汗的苦难是假的,而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当导演用特写向我们展示泥浆在小男孩脸上慢慢变干的过程,他只是向我们展览苦难而没有悲悯。同样,在影片结尾,小男孩提醒小女孩如何摆脱那些玩着“圣战”游戏的男孩子们的“追杀”时,他大喊:“为了自由你必须先死去!”这到底是微言大义还是虚情假意?究竟是天真的孩子无意地玩着扮演塔利班的游戏,还是电影幕后的大人有意地伪装成小孩子向观众宣扬他的教义?

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纵然我们文明社会的文明业已千疮百孔,但我们还是乐意相信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个贫穷、落后、愚昧、闭塞的角落容我们倾注同情。有这么一念之善,我们恍惚又成了高尚而高大的人类。更何况那小角落里还真是贫穷、落后、愚昧、闭塞,我们又有什么权力不拿着别人的真实,做成自己的真理呢?

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实在危险,我似乎践踏了人类最柔软的感情。人不可能没有怜悯之心,而人对他人的好意也未必出于自我的优越感。但是,乞丐也许拿着白天讨来的钱晚上去炒房,尽管施舍钱给他的人不是个个已经买房。修水库的人也不一定真正想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只是想造出点政绩。同样,一部唤起人们同情的电影也许并非真是要人直面苦难,而只是为了用小成本打开一条在西方电影节上获大奖的终南捷径。而导演也就因此摇身一变,成了社会的良心,人民的救星。我们需要依靠这样的导演来认识我们自己还有同情的能力吗?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戏码已经看得太多了。以草根、民间为标榜批判主流意识形态的导演一出名就变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这样的事例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

我们应该要深思《佛在耻辱中倒塌》这部电影又是谁的传声筒。如果所有阿富汗小孩都在自由前死去,那么是不是就只能等着外国军队去“解放”他们?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是不是也只是向着“自由”的死亡?

在伊斯兰教徒看来,非伊斯兰教徒生活中耻辱中;在基督徒看来,非基督徒生活中耻辱中;在民主国家的人看来,专制国家的人生活中耻辱中;在共产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生活中耻辱中。我们拿着各自的尺子相互量来量去。但我们时常忘记了,那些不会用尺子的人是不是被我们量到了尺子的范围之外去了?

佛在耻辱中倒塌بودا از شرم فرو ریخت(2007)

又名:迢迢上学路(台) / 立地无佛 / Le Cahier / Buda as sharm foru rikht / Buddha Collapsed Out of Shame

上映日期:2007-09-09片长:81分钟

主演:Abbas Alijome Abdolali Hoseinali Nikbakht Noruz 

导演:汉娜·玛克玛尔巴夫 / 编剧:玛兹嫣·马克马巴夫 Marzieh Makhmalb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