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年,当克虏伯王朝的奠基人Arndt Krupp踏上埃森(Essen)这片土地时,他还是一介籍籍无名的小商人,而不久后席卷欧亚的黑死病让Arndt借着大肆收购逃难家庭的财产为家族的崛起积累下第一桶金,瘟疫过后Arndt Krupp跨入了埃森最富有的阶层。此后中欧陷入了绵延三十载的列强混战,在这场造成800万人丧生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Arndt的儿子Anton Krupp凭借为交战各方提供军火再次发了一笔横财,在克虏伯家族数百年的历史上打下了军火供应商的烙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各国对钢材需求量急速增加,钢铁工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推动,在这一时期克虏伯家族开始涉足钢铁制造。1811年,Friedrich Krupp (1787-1826)在埃森建立了德国历史上首家铸钢厂,但Friedrich一心经营的制钢事业并不顺利,以至于其他产业都陷入停滞,他的生命也在39岁时早早终结。
1826年,年仅14岁的Alfred Krupp(1812-1887)在父亲死后立刻终止学业,成为家族新的舵手,面对着家道中落的黯淡前景,Alfred不断改进着父亲的制钢法的同时勉力维持经营。19世纪中叶德意志关税同盟的铁路里程已近6000英里,但当时火车的拼接轮毂在铁轨上高速运行时很容易出现变形并导致脱轨,以致许多钢铁厂都不愿接轮毂的订单。在此背景下,Alfred将父亲的刀叉手柄印花工艺加入到轮毂的铸造中,终于在1851年发明出无接缝的火车轮毂,无缝火车轮毂也让克虏伯绝处逢生,这项发明的意义之大以至于克虏伯家族的标志便是三个象征无缝火车轮毂互相交错的圆环。此后克虏伯通过对美国出口铁轨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在军工方面,Alfred如愿制成了后膛加农炮,其在射速和精度上已经超越了前膛炮,这件利器日后也为他赢得了"加农炮之王"的绰号。但德意志的军官们显然没有早早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威廉一世(Wilhelm I)在1859年成为普鲁士的摄政王后克虏伯才成为普鲁士的主要军火制造商。此后普鲁士军队凭借着克虏伯更为先进的武器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扫清了统一路上的障碍。德意志的统一引发了国际上第一次军备竞赛的同时,也为克虏伯打出了完美的广告,Alfred借此在世界范围内出售不断改进的火炮和不断加固的装甲钢板,其生产的枪炮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与此同时,克虏伯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工业帝国,在欧洲范围内大肆收购矿产和船坞,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企业。在资本扩张的同时,Alfred创立了超前时代的员工福利制度,一旦员工宣誓对克虏伯效忠,克虏伯会为其提供住房、医疗和养老的福利,此外还完善了学校、公园、百货商店、公共洗浴和娱乐场所。当员工出现意外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时,其家庭能从克虏伯得到足够的生活保障,克虏伯家族在事实上已经把埃森变为了国中之国。1870年,Alfred在埃森一处俯瞰鲁尔河的地方开始了克虏伯家族大本营Hügel庄园的建造,此后数代克虏伯人将这座庄园打造成了宫殿式的建筑。
1887年当Alfred Krupp死后,他唯一的儿子Friedrich Alfred Krupp(Fritz)(1854-1902)便接手了克虏伯庞大的企业帝国,Fritz发展了和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的个人关系,威廉二世由于出生时为臀位而罹患使其左臂严重萎缩的Erb麻痹,他一生都性情乖戾,形容Fritz为伴君如伴虎并不为过。Fritz进一步将客户发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逐渐将重心转移至军工制造业。1902年身为同性恋的Fritz在意大利的Capri被当地警方逮捕而后驱逐出境,在德国媒体披露此事后不久Fritz死在了自己在Hügel庄园的房间里,而他的死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Fritz身后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大女儿Bertha(1886-1957)那年仅有16岁,根据克虏伯的长子继承制,Bertha Krupp完整继承了克虏伯的全部财产,出于控制克虏伯的目的德皇为她钦定了丈夫的人选,此人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中Henry Bohlen将军之孙,驻梵蒂冈的普鲁士外交官Gustav(1870-1950)。威廉二世将Krupp作为头衔赐予了婚后的Gustav,从此只有克虏伯集团的领导者才能在名字前冠以Krupp,虽然Gustav从此接手克虏伯的经营,但直到1943年他们的长子继承家业前Bertha都是克虏伯的唯一所有者。Gustav继续了前任的扩张,克虏伯在1912年以后开始了不锈钢的生产。1914年,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Ferdinand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Gustav便购入其在奥地利的Blühnbach庄园。萨拉热窝事件引燃的一战给克虏伯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协约国的军事封锁,克虏伯的海外市场损失惨重,于是Gustav将重心几乎完全集中于火炮制造,同时大力建造U型潜艇(U-boat),一部分供给德军打击协约国在大西洋上的舰船,一部分用于突破海上封锁为克虏伯运输生产原料。作为双线作战的德国最为倚靠的军火商,Gustav夫妇在Hügel庄园专门设立了一间套房以备威廉二世的随时来访,战争失败后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并流亡荷兰。战后的克虏伯面临巨大困难,虽然Gustav躲过了协约国的审判,但克虏伯被禁止生产武器,大量工业设备被拆卸后运往法国,多达7万人被裁员。但令人称奇的是克虏伯继续维持了它的福利制度,在战后德国随之而来的超级通货膨胀中,克虏伯甚至发行了以家族姓氏冠名的货币Kruppmark,并成为埃森地区唯一稳定的通货。当法国占领军与鲁尔区工人爆发大规模冲突后,Gustav为丧生工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因此被囚禁7个月,但他也一举成为德意志的民族英雄。此后克虏伯在魏玛政府的支持下秘密展开武器的研发。尽管Gustav和Bertha在骨子里对出身卑微的奥地利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嗤之以鼻,但克虏伯为主张军国化的希特勒在1933年的竞选提供了大量的政治献金,希特勒上台后让克虏伯的能量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员工数量由战后的3.5万人很快扩张到11万余人。然而,1939年后Gustav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而随后的中风将他彻底击垮,领导家族企业的接力棒也传到了他和Bertha的长子Alfried(1907-1967)手中。
此时的欧洲战事已进入白热化,而克虏伯作为德军武器的主要供应商此时的权力交接一定不能有丝毫闪失,希特勒甚至为此颁布了一道法令Lex Krupp,Bertha的全部股份被划入Afried名下,而他便从此成为了Alfried Krupp,而Lex Krupp也成为了极少数纳粹政府在战后仍然有效的主要法令之一。为区别于他的曾外祖父加农炮之王Alfred,Alfried Krupp也被称为小Alfried。此时的克虏伯已和第三帝国牢牢拴在了一起,同自己的父母不同,幼时一战后国家和克虏伯家族被羞辱的记忆让他从未掩饰过对希特勒的忠诚,作为党卫军和纳粹党的成员,Alfried在德军占领区广泛接管当地的工业机构,并与掌控集中营的党卫军紧密协作,征用大量战俘和占领区居民进行强制性生产,克虏伯征用的犹太劳工最多时有2.5万人,战后Alfried作为战犯锒铛入狱的两项主要指控便是掠夺和奴役。但精密的武器制造不可能依靠这些奴隶,克虏伯的劳动主体仍是自由工人,二战期间最高峰时近30万雇员为其效力,从克虏伯军工厂运往前线的坦克每月最多达1800辆。然而,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场上德军的颓势让Alfried对战争失去了信心,他转而秘密变现价值2亿马克的政府债券并转移至海外,此举也让战后克虏伯的重新崛起成为可能。战后的鲁尔成为英国占领区,同一战后的法国人如出一辙,英国人将克虏伯的工厂肢解后海运回国,克虏伯作为军火生产商的历史也终于画上句号。作为战犯的Alfried在1948年被判刑12年并被没收全部财产,但此时的欧洲铁幕正在落下,3年后他便被特赦出狱,并在1953年再次成为克虏伯的首脑。此时的克虏伯员工已降至1.6万人,而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居然也是1.6万人,但Alfried否决了削减退休金的建议,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造船和农用设备这些无法盈利的部门,在一些渴望工业化的国家大力兴建各种重工业工厂,到了1959年克虏伯再次跻身欧洲最大企业的行列。但进入六十年代后克虏伯连遭重击,1966年的经济衰退让采矿和制钢这些克虏伯的龙头产业都出现了亏损,1967年西德政府不再免除克虏伯这类私人企业的销售税,并且决定征收克虏伯巨额的遗产税。此后身患肺癌的Alfried在生前将克虏伯重组为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宣布所得利润用于科学研究。他的独子Arndt在得到据称每年200万马克的补偿后宣布放弃对克虏伯的继承权。1986年,在与他同名的祖先Arndt Krupp踏上埃森土地的第400个年头,一生酗酒欠债累累的Arndt死于癌症,而身为同性恋的他在婚姻中并无子嗣留下,克虏伯家族的王朝自此彻底落下帷幕。
纵观克虏伯数百年的家族史,从早期的惨淡经营到两次大战后从废墟中崛起,从一个家族的角度反映了日耳曼人坚忍的民族性格。克虏伯与员工之间发展出的关系如同恪尽职守的国王和他忠诚的臣民一般,进而启示了俾斯麦和希特勒这样的政治巨头对国策的制定。而从无缝火车轮毂到后膛加农炮再到U型潜艇,克虏伯在不懈的创造中保持了企业的活力,而这些创造在给人类历史带来奇迹和灾难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德意志家族的名字。

克虏伯家族:一个德意志家族Krupp - Eine deutsche Familie(2009)

主演:Iris Berben Barbara Auer Heino Ferch Fritz Karl Klaus Ofczarek 

导演:Carlo Rola / 编剧:Christian Schnalke

克虏伯家族:一个德意志家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