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师生恋的小说、电影、名人轶事实在不少,不管这情事如何发展,也不管它是以喜剧善终,还是以悲剧了断,这种爱恋关系本身便是说不尽的话题。他们是如何相爱的?仿佛他们来自不同星球,绝对不该相吸相引,偶尔带着坏坏的旁观心态,笃定这是暗通款曲。要如何避人耳目呢?是真爱吧?不会是诱骗?若是有了并非空穴来风的蛛丝马迹,是更不能摆脱四方异议的命运了。

或许是因禁忌,那爱是要用隐藏身份来保全完整的,看起来踯躅不前,甚至没有光明的未来可许,是卡夫卡道出来的那种刻制的情,“我爱她,但不能跟她说话,我窥视着她,以便不与她相遇。”于是,对戏中人与戏外的看客,这情都有了别样的滋味。不甘于遥望,总会有越过雷池的爱情斗士,像轻尘里的一双燕侣,惟爱为天空得以呼吸。有爱神眷顾,两个人都能爱得干净,不是逢花便采,四送秋波的人,情也跟着高贵了,如若伤及了无辜,还有可以护身的各种理由借口,能被世俗包容。

像《白色婚礼》那样相爱、相恨,相忘,最终结果出一个在天堂一个在人间,这算是难得的爱之极权极端极致。有家室的男教师与敏感多情的女学生互倾情愫,燃起的爱情可能都有一段曲折的变奏曲,最终留下负心与第三者的话题。当然,有关女教师与男学生的情感纠葛也不稀有。金喜爱与刘亚仁的《密会》便是把电影中至多两个小时的禁忌恋,以洋洋万言的热情抻着拽着演绎出了16集缠绵蕴藉的情调。那个有名的《教室别恋》,欲求更加多,不仅搅动了成人世界的虚浮,重要的是要把少年的成年礼放置于人性的深渊,用生冷局促的体验回应这个世界的冷酷,已不是单纯的师生恋了。

看起来上面的爱情,他们演绎的爱与哀愁都背负着过重的“反思”责任,而《Hot Cat》这部拍摄于1968年的芬兰电影,它是如此讨我欢心,看完之后的雀跃是溢于言表的。与上述节略不同,电影《Hot Cat》它压抑着肉欲的躁动,男女之情似水墨丹青里的炊烟。是上世纪六十年的芬兰新浪潮,感受起来却像当代的小文艺小清新,它对教书育人有严肃认真的讨论态度,这一视角几乎贯穿全剧,另外,它又是在真真切切地讲述有关爱情的师生恋故事,滋生的爱恋有一种浅斟低唱的意动。

情节大致是这样的,24岁的玛丽娅是刚转入一所教会高中的语言文学老师,即便在剧情中不设伏笔,也可以从镜头里感受到,她端庄美丽,有主见有思想,还有些许多愁善感。事实上,电影一开始便毫不掩饰地迷恋上了她的秀发、容貌、身影,反正我是看得陶醉了,是真的美丽动人,有时能从她的笑靥里瞥见到红姑性感的妩媚。

以冲破世俗为主题的故事里,导演把玛丽娅的魅力设定为社会文明意义上的“特立独行”,因此这个人物的行为举止与背景环境都显得格格不入,她心事重重,又貌似与世无争,但却孤独。玛丽娅与其所处环境发生正式的冲突,这起始于一起开除学籍的校纪处分事件。19岁的安提因为醉酒被勒令退学。酩酊大醉的“坏学生”标签也是在电影开启时,便给他贴上了。穿着牛角扣毛呢大衣,醉醺醺地滚下山坡,恰好落到了玛丽娅的眼前,可以息事宁人的小事,因另一位女教师执意报告学校,小事情变成了大事件。

校长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自然而然地形成两个阵营,一部分男教师提议给安提一次机会,而以神学课老师为代表的两位女教师坚持开除安提,理由是不能牺牲学校的声誉,也不能让其他清白的学生同安提一起背黑锅。这期间,玛丽娅信任的男老师铁达时只是象征性地站在了支持安提留校察看的队列,是象征性的。玛丽娅则作为新到的实习教师,在彷徨的纠结中遗失了表决的权利,因此她愧疚难过,这也成了她要向虚伪不公正式“宣战”的导火索。

伪善的作态向来如此,对己是一套,对他人又是一套,最可怕的是手执惩罚的棍棒,打落他身时总能偷换概念喊出冠冕堂皇有理有据的善恶之说,就像“天使”在歌唱。毫无恻隐之心的神学课老师动情地讲解着经文里颂扬的宽容,她用受上帝惩罚的杀亲者——该隐的故事,结束了她“完美”的讲读。她说人要宽容,邻里亲朋要互敬互爱。她所说的这一切与她冷酷无情的行为是背道而驰的。显然,她已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绝决地终审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没收了他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从这儿,玛丽娅的魅力开始上升,她与神学课老师唇枪舌战,对方会不会自省不得而知,但在气势上玛丽娅完胜;之后又取得校长的认同,赢得了弥补过失与愧疚的机会,她成为了安提的私人家庭教师,白天在自己的家里给安提补习。到这儿,电影已经演过一大半了,还有30分钟便结束。爱情与美好的视听感受姗姗来迟。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短短的80分钟电影竟然讲了三段爱情,插入回忆的叙事蒙太奇把电影里的情感层次划分得清晰明了,爱情就像自由的小鸟,它们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偶尔结伴嬉戏,但都在寻找着最想驻留的枝头,结果玛丽娅与安提飞到了同一个枝桠上。所以,安提与同龄女友之间的爱情模式,对比出的是安提如何用心于他爱慕的老师玛丽娅。而玛丽娅拒绝铁达时老师,亲眼证实前男友对她的背叛,这两种经历,也只为突出她接受安提的真心。

但这后三十分钟的信息量也很大,被玛丽娅吸引的三个男人都能掂量出他自己的精神重量。背叛玛丽娅的前男友被捉奸现形后,他表现出大多数负心男的做派,留下类似人人是强盗,不要装出一脸无辜的圣母样的话,夺门而去。这论调的生命力何其长。做错事又不肯悔改的人,不分男女,都这样,他是贼,他便以为人人都有顺手牵羊的毛病,他不高贵,他就要诋毁高贵。

第二个男人,觊觎玛丽娅身体的铁达时老师,是位相对复杂的人,他想要打破常规陋俗,但又安于现状,等待别人去改变一切。他爱慕玛丽娅,是真心爱慕,但他又不能交出真心,只想鱼水之欢后归复没有波澜的平静。而玛丽娅并不爱他,这个女人恰好又不是那种惺惺作态的扭捏之人,所以,同为寂寞的两个人,可以寂寞与寂寞对对碰,但拯救不了彼此所处的荒芜心境。

安提这个角色,也是符合我所设想的那种可能会爱上老师的“坏男生”。帅气,有女学生主动投怀送抱,因内心的丰富、纯真,青春期的暴躁、冲动、鲁莽延续时间比较长。但有主见,善良。导演寻到的男演员也足够“少年老成”, 所以让这样的小男生爱上大女人,这跟弱小寻求到庇护的“怪谈”无关。安提在湖边想要亲吻玛丽娅时,那种恋爱的氛围被营造得美妙极了。

我还想说,安提有一对特别宽厚明事理的父亲母亲,从这类成长的电影故事里看到这样的设定,实在是让人心情愉快。事实上,安提的生活点滴都触动到了我的神经。骑着摩托车游荡的身影,在院子里摘树上的沙果吃,赶庙会看杂技,把“唾手可得”的女朋友扔到石板上,与玛丽娅爬上塔楼,听呼啸的风声,他们的生活竟然也可以移植到我们的日子中,真是不可思议。

玛丽娅说,“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而安提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做不锈钢滑水板,不怕那是笑话。他抨击学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学来学去什么都学不到,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懂,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来的,自然更不懂如何阻止他们的到来。我会想到我上过的生理课,老师会让我们提前撕掉生理知识那页还有生殖器官那页。安提还拿那些书呆子开玩笑,他觉得书呆子到最后没疯掉,最完美的结果便是当了牧师(大概没有讽刺宗教的寓意)。看到最后会明白,这电影是在说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态度,一类人。勇敢地做特立独行者。

如果把电影开始前玛丽娅的独白转接到剧尾,玛丽娅与安提的爱情会有更耐人寻味的东西可循。或许他们也会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或许他们还会相聚,可是永远无法复制的“爱的感受”只有一次,玛丽娅是在悼念那种感觉。在玛丽娅与安提身上,导演还寄托了自己对芬兰这个国家的希望。一切都是变数,只有接受它的变化,才能拥有更好的。

二战之后,加入德国阵营的芬兰作为战败国,受制于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加入欧盟,走上了彻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希望之路。上世纪60年代的芬兰,生活俨然已进入了追求品质的阶段,匮乏的精神世界开始对反思的意识活动虎视眈眈,甚至用宗教的教义与规则的力量恐吓试图特立独行的意识,而更多的觉醒与进步就像电影里淡然明朗的意境,在悄然爆发。位于欧洲北部的芬兰,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有资料显示“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热猫Kuuma kissa?(1968)

又名:Hot Cat

片长:78分钟

主演:Maarita Mäkelä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