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纪录片非常短,一集十分钟,共十四集,不用字幕也看得懂,讲得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修旧如新。
也许是我太乏味,总之,看得甘之如饴。
看着一件件承载记忆的老物件,恢复了当年的光彩,看着收到物品的人眼中仿佛或年轻或童稚的光,觉得心都舒展了。

匠人精神似乎是一个新热词,其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常在新闻联播里听到的——脚踏实地的精神、潜心钻研的精神。

如今,咱们由上到下倡导节俭,这种倡导的背后不止是让人省钱,还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态度、社会风气——放慢步调,审视生活,不要跑得太快,丢了灵魂。
如今,生活中有太多尚可修理的老物件,被顺手丢弃,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想再用,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修。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不止在文物上、在科学研究上、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这点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说起匠人精神,在欧洲,最常被提的是意大利制造,就连英国品牌巴宝莉的店员,也跟顾客炫耀,他们的皮具是意大利制造;在英国最古老的雨伞店,他们都骄傲地说伞布来自意大利。意大利人能将一把竹柄雨伞买到2000块人民币,就是因为用心去做;反观我们前两年热炒的油纸伞,令人唏嘘……

有人说不要中国制造,要中国创造!
我却觉得,首先踏实做好了中国制造,才能支撑得起中国创造。

有文章介绍,中国古装戏服要去外国买布料,去日韩的仿佛还输了去欧美的一筹……
中国是纺织大国,高端布料却要去国外采购,说来引人苦笑。日本正仓院唐玄宗所赐的琵琶锦套,穿越千年仍光彩耀目;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云锦龙袍,其精美程度引人咋舌。我们不是造不出来。
可是去布料市场上转一转,找一匹国产的套印精准的花布,都不容易……

前阵子,一段“陈道明怒斥嘴炮小青年”的视频,朋友圈里疯传。
练习高架花鼓不易,可仍有人练,便该感恩这些人将青春年华如此恣意的献给了保存文化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先要把我们有的捡起来,再谈创新。否则,新从何来?

前两年《舌尖1》大火,今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热。
只因生活中缺失了这样以平常心扎扎实实研究美食、研究文物的状态,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这样的片子,才骤然点起了全民的热情。

希望咱们也有自己的修理的魅力、制造的魅力。或者说如果有机会,真心想去参与这样影片的记录。

用十分钟,回一次头,不难。

修理的魅力修理、魅せます(2013)

主演:石坂浩二 

导演:未知

修理的魅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