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里斯•麦克米伦编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新版本。他在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是34岁,当时,他对角色的心理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被莫斯科大剧院拉夫罗夫斯基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深吸引,同时,在看过约翰•克兰科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创作的版本后,麦克米伦一直渴望创作自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二个版本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1964年4月,林恩•西穆(Lynn Seymour)作为客座艺术家在斯图加特芭蕾舞团 跳过了克兰科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时就受邀在她的祖国加拿大CBC电视台上露面。她邀请克里斯托弗•盖布尔(Christopher Gable)加入她的节目。为此,麦克米伦提出选用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编导一段“阳台双人舞”。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西穆一直是麦克米伦艺术上的缪斯女神,如今,他把西穆当成是朱丽叶,她的同学克里斯托弗•盖布尔则是罗密欧,在麦克米伦心目中,这两位年轻的演员有着独特的现代气质,是上帝给他的礼物,而这对搭档也极为兴奋地想象着,自己将为这对维奥纳的情侣赋予新的形象。那年暑假期间他们在加拿大电视台表演了麦克米伦编导的“阳台双人舞”。这个场景是该芭蕾舞剧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穆在她的传记中回忆道:“排练时,麦克米伦创作了双人舞,作为他作品的支点。克里斯托弗和我——精神都很好——对麦克米伦的要求作出了反应,就好像我们三个人被强大的魔咒迷住了。麦克米伦像着了魔似的,“阳台双人舞”只排练了三次就完全编排好了。”

在看过乌兰诺娃表演的朱丽叶后,玛戈•芳婷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演出这部芭蕾舞剧,1963年,莫斯科大剧院重返伦敦巡演的时候,团长尼内特•德瓦卢娃女爵(Dame Ninette de Valois)谈到就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版本的《关不住的女儿》与拉夫罗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交换演出权时,但遭到苏联当局的拒绝,所以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未能与大剧院达成协议,结果,德瓦卢娃决定排演自已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团希望1964年在庆祝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的时候,根据他舞台戏剧改编一部新的大型三幕芭蕾舞剧。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当时的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雷德里克•阿什顿身上,他没有选取自已于1955年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创作的版本,是他担心因为当时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编导的版本时,因丹麦皇家剧院比较小,因此创作的这一版本与俄罗斯的版本从规模看起来规模也小。那么作为艺术总监阿什顿,建议董事会将创作新版本的任务交给麦克米伦,在他看来是麦克米伦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导全本芭蕾舞剧的最佳人选。1964年9月,阿什顿批准麦克米伦完成这部全本芭蕾舞剧。麦克米伦在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的祝福下准备了他的版本。由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巡演中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米伦只有5个月的时间来编导全本芭蕾舞剧。在两位演员和他最欣赏的设计师尼古拉斯•乔治亚蒂斯(Nicholas Georgiadis)的鼓励下,麦克米伦开始编导这部莎士比亚名剧。

1965年2月9日,肯尼斯•麦克米伦为皇家芭蕾舞团编导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科文特花园的皇家歌剧院首演。尽管麦克米伦是为琳恩•西穆和克里斯托弗•盖布尔编导的芭蕾舞剧,但由于科文特花园英国皇家歌剧院的院长大卫•韦伯斯特(David Webster)“官僚的原因”,坚持由玛戈特•芳婷(Marie Fonteyn)和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来主演,这一决定是出于商业目的,而不是艺术的原因。芳婷和努里耶夫是国际知名的明星和高价票房保证以及有着巨大的宣传作用,麦克米伦曾请求芭蕾舞团为琳恩•西穆和克里斯托弗•盖布尔能首演,但没有成功,他对此感到失望,他选择两个舞者感觉到被出卖了。演员阵容的变化不仅让麦克米伦沮丧,也让整个芭蕾舞团沮丧,这也促使麦克米伦和西穆尔最终离开了皇家芭蕾舞团,盖布尔也完全放弃了舞蹈。

其它角色:大卫•布莱尔(David Blair)饰演梅库蒂奥;德斯蒙德•道尔(Desmond Doyle)饰演蒂巴尔特;安东尼•道威尔(Anthony Dowell)饰演本沃利奥;德里克•伦彻(Derek Rencher)饰演帕里斯;迈克尔•萨默斯(Michael Somes)饰演卡普莱特勋爵;朱丽叶娅•法伦(Julia Farron)饰演卡普莱特夫人;埃斯卡洛斯(Leslie Edwards)饰演维罗纳王子;乔治娜•帕金森(Georgina Parkinson)饰演罗莎琳;罗纳德•海恩德(Ronald Hynd)饰演劳伦斯;富兰克林•怀特(Franklin Whyte)饰演蒙太古勋爵;贝蒂•卡瓦娜(Betty Kavanagh)饰演蒙太古夫人。1966年,由电影导演保罗•辛纳(Paul Czinner)将其拍成电影,由原班人马出演。它获得了一些好评,但票房令人失望。从那以后,被多次现场直播和录制,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由罗斯•麦克吉本(Ross MacGibbon)导演,由劳伦•卡斯伯特森(Lauren Cuthbertson)和费德里科•博内利(Federico Bonelli)主演。

美国巡演的经理索尔•赫罗克(Sol Hurok)说,在美国巡回演出的首要条件是,只有当芳婷和努里耶夫被指定为主角的时候,芭蕾舞剧才会被列入巡演节目中,并且在美国是有可能获得票房收入。芳婷和努里耶夫给角色带来了新生,还有尼古拉斯•乔治亚迪斯的布景和服装设计;芳婷被认为是快要退休了,他与努里耶夫建立了舞伴关系,开始了事业的振兴。琳恩•西穆在皇家芭蕾舞团3年,此之后离开了,在西柏林的德国歌剧院芭蕾舞团跳舞,但她在1970年返回了皇家芭蕾舞团并出演了许多主角。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压倒性的好评和票房反响。演出结束后,芳婷和努里耶夫一共谢幕43次,掌声超过40分钟最终,为了让观众离开剧院,他们需要放下安全幕(防火铁幕)。评论家们一致认为,这部芭蕾剧对皇家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补充,同时也是麦克米伦的一项成就。《观察家报》、《每日邮报》和《星期日电讯报》等几家杂志和报纸都对此次演出进行了评论。英国《金融时报》的安德鲁•波特(Andrew Porter)是第一个讨论在最后一分钟选角变动的评论家,他指出,直到西穆表演了为她设计的角色,芭蕾舞剧才能被完全理解

在首演之后,林恩•西穆和克里斯托弗•盖布尔在第二场演出中担任主角,也获得了好评,尽管没有达到观众公开赞赏的水平。在第一次巡演中,他们又有了另外三对组合,此后的几十年里,又有许多对组合出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前五场演出一直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扬。阿拉斯泰尔•麦考利(Alastair Macaulay)在谈到芳婷和努里耶夫的表演时说:“如果我一生中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成为了芭蕾舞迷,那就是。”在2007年的《纽约时报》上。他还称赞了西穆饰演的叛逆的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已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剧目。麦克米伦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世界各地的其他芭蕾舞团上演,如:瑞典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Swedish Ballet)、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重新编导上演。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还采用了由保罗•安德鲁斯(Paul Andrews)设计的新布景和服装。

麦克米伦在每一幕中编排了关键的“双人舞”,他、西穆和盖布尔围绕着角色展开了无休止的讨论和他们的双人舞设计了芭蕾,麦克米伦以此为出发点,为整部芭蕾的其余部分奠定了基础。在他们的想象中,朱丽叶是一个任性、多情的女孩,她做着所有重要的决定的角色;不顾父母的意愿,秘密结婚;服用劳伦斯神父子的药水;而罗密欧则“被爱迷得神魂颠倒” 的年轻人,在令人晕眩的狂喜中翩翩起舞的角色。

创作过程中最费神的就是用舞蹈刻画这对年轻人的爱情,与往常一样,他选择了双人舞,同时他意识到,朱丽叶是作品中戏剧力量的源泉,她的些许任性,萌动的爱情都在舞会第一次与罗密欧四目相对时显露无疑,已经成型的阳台双人舞则成为这种激情碰撞的延续。在第二幕中,麦克米伦着力刻画了罗密欧与朋友的冲突,而当卡普莱特夫人看到死去的蒂巴尔特时,全剧实现了第一个悲剧性的高潮。最后一幕是留给朱丽叶的,罗密欧黎明时离开床边时她的不舍和她始终拒绝遵从家人安排与帕里斯结婚,都显示出了她对这个“仇人”之子强烈的爱情。在朱丽叶寻求劳伦斯神父帮助的部分,麦克米伦决定让朱丽叶仅仅是呆坐在床上,就像音乐诉说的那样。她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心中却燃烧着对罗密欧的爱,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她接受了帕里斯,手中却握着毒药,当她醒来发现罗密欧已死的时候,她用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身体。

罗密欧和他的好朋友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被赋予了勇敢的举动,这使他们与在维罗纳市集上街头斗殴者和舞会里庄严的贵族区别开来。麦克米伦一直回避艺术大师的技巧,因为他认为这些技巧太像传统的芭蕾。只有朱丽叶和她的女朋友们是足尖舞:他们的舞蹈与性格舞和真实的人群场景形成对比。麦克米伦打破了当时芭蕾舞的传统,让舞蹈从自然的动作演变而来。与克兰科的作品不同的是,它没有在结束时以定点亮相为观众摆出引人注目的姿势。与大剧院芭蕾舞团不同的是,该剧没有为主角打追光灯:罗密欧是芭蕾开始时在半黑暗中作为罗莎琳的匿名追求者而被发现的;起初朱丽叶来到为她举行的舞会上,一开始没有引起注意。

麦克米伦想要展示这对年轻的恋人在强大的父权社会下的命运。尼古拉斯•乔治亚蒂斯根据角色和表演感受设计了布景和服装——这对于芭蕾舞来说是不寻常的——气势宏大的布景设计强调了周围环境对朱丽叶压抑感。在对比中的朱丽叶,她是威严的卡普莱特家族中一个娇小而脆弱的小人物,,并将她和罗密欧置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中无助的地位,最后被安放在家族的墓穴中。即使是劳伦斯神父的修道院也不是在简单的小房间,而是在设施完善的修道院里。麦克米伦和乔治亚迪亚斯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的十五世纪绘画和建筑,以及1960年由弗兰科•泽菲雷利(Franco Zeffirelli)为老维克剧院拍摄的执导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产生了另一种影响,卡普莱特一家住在一个堡垒般的大宅子里。城堡里的宫殿保护着卡普莱特家族的财宝-包括他们已经结婚的女儿。麦克米伦还从克兰科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获得了灵感,将粗暴的妓女(在莎士比亚的原著里是没有的)加入了“市集场景”中,给市集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是显示了朱丽叶对罗密欧有多大影响的力。在遇见她之前,他与妓女之间的关系过于随意。遇见朱丽叶后,罗密欧很少留意妓女。当然,三名妓女存在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三个最好的伙伴罗密欧,默卡蒂奥和本沃里奥提供三名女舞者。

麦克米伦希望他的芭蕾作品更加现实而不是浪漫,并添加一些当代元素。他希望这对年轻的恋人痛苦地死去,并在剧终时放弃卡普莱特和蒙太古之间的和解,这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拉夫洛夫斯基和克兰科版本的角度。像往常一样,麦克米伦在朱丽叶的刻画中探索了局外人的角色,朱丽叶是一个与家庭分离的任性而固执的女孩。他从双人舞开始(这是舞台中最精彩部分),利用整个剧团和临时演员来设置城镇的场景。

此后这个版本之所以流传得比较广,大约和英国人的文化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关,皇家芭蕾舞团很早就开始注意保护整理和发扬光大阿什顿和麦克米伦的作品。后由玛戈•芳婷和努里耶夫合作演出,而把这出芭蕾舞剧传遍世界各地。比较这二版,就能看出文化的差异,当年苏联的芭蕾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都在作品中贯彻着一个主题,就是在歌颂普通人民的纯洁和高尚的品质的同时,必需勾画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负面形象来作为对比;同时,作品的内容更要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现代题材固然如此,历史或古代的故事和人物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莎士比亚的原剧虽然是一个爱情悲剧,但是少女男女之间的爱情受到阻挠却象征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黑暗,而两大家族之间的仇恨则反映了贵族们的腐化,于是尽管拉夫罗夫斯基的编舞十分完美、乌兰诺娃等的艺术令人惊叹、爱情故事十分动人,而音乐更使矛盾更强烈、人物性格更突出、剧情更感人,但整个芭蕾舞剧向观众所灌输的却是黑白分明的现实以及对两大家族的憎恨。一句话说,苏联版本所传达的是社会主义的美学和道德观,至于爱情和家庭悲剧所带来的感受则是传达这个美学和道德观的手段,并不一定是目的。如果没有麦克米伦的再创造,我们或许不会觉察到这些,但是当你仔细的比较之后,就会觉得英国的新版本正好赋予了这个悲剧更多的人性。

麦克米伦更注重角色的感情,通过舞蹈,他让一对热烈相爱的天真青年男女表达出他们真挚的爱,他们不顾家庭的阻力,不顾一切后果地相爱甚至殉情,而因为他们的死亡,也使两个家族觉悟到他们的过失;于是观众在为不幸的男女落泪之余,还会为两个家族叹息。在这里,剧情、音乐、舞蹈都为这个悲剧服务,为了让天下有情人同声一哭,为了让观众发出内心的共鸣。当然,我们并不是贬低苏联版本的艺术性和它的成功,事实上麦克米伦如果没有拉夫罗夫斯基这位具有极大才华的先行者,相信他也未必能够使《罗密欧与朱丽叶》发出更大的光辉。至于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之外,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简单的说,拉夫罗夫斯基对爱情的描写比较含蓄(这主要是当时他处的创作环境所造成),男女主角主要以高难度的跃起和罗密欧把朱丽叶高高举起来表达二人的心心相印,以互相抚摩手部和面部而不是以接吻为主来表示两人相爱。麦克米伦的步法不追求高难度的动作,而要求舞蹈员们全面的感情投入来展示不幸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恋,在必要时更以如胶如漆的缠绵和热吻来传达这份爱恋;麦克米伦有时甚至比苏联艺术家更为现实地让女主角在被高高举起之余,还让她在地上被拖来拖去,让经典舞评家们大为震惊!相信每个人在看了这两个版本之后,都会被它们极高的艺术性所倾倒,但是为什么麦克米伦的版本在西方更为流行,而俄罗斯仍旧采用前苏联的版本呢?或许这正是两个不同的社会长期以来受不同的美学价值和道德观的影响所致(最主要的是意识形态所造成)。

第三幕朱丽叶的女友们在她的床前跳的那段“清晨小夜曲”(Morning Serenade),麦克米伦版把它放到第一幕卡普莱特家的舞会上去了,是朱丽叶抱着个曼陀林琴跳的;而格里戈罗维奇版却把第二幕里的“曼佗林之舞”(Andolin Dance)也就是那段杂耍的人跳的舞蹈放到了第三幕的“清晨小夜曲”之后。第三幕“清晨小夜曲”之后、发现朱丽叶“死”之前的“手持百合花少女的舞蹈”(Dance of the Girls with Lilies),只有努里耶夫版和格里戈罗维奇版里有,努里耶夫版里是帕里斯领舞并带炫示部舞的一段迎亲舞,而格里戈罗维奇版里是编成了一段东方风情的土耳其舞。其它版本里这段都删掉了。

在第一幕情节中,正是他们和罗密欧、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这三个年轻的贵族在一起,引起了市集上人们的愤慨。蒂巴尔特是卡普莱特家族的一员,他挑起了与蒙太古派家族的斗殴,最终演变成一场致命的斗殴。维罗纳的王子进来制止战斗,命令交战各方放下手中的剑。

第二幕场景介绍了朱丽叶和她的奶妈幼稚地玩耍。她的父母和她的未婚夫帕里斯一起进来了。当他们离开时,奶妈温柔地告诉她,她的少女时代结束了。

卡普莱特夫妇正在举办舞会庆祝朱丽叶加入维罗内斯社交圈。罗密欧和他的两个朋友决定带着伪装面具去倒乱。在正式舞会上,朱丽叶和罗密欧坠入爱河,直到她意识到他是蒙太古家族的敌人。当他的身份被揭露后,卡普莱特勋爵介入阻止蒂巴尔特挑起一场争斗,以阻止他破坏好客的规据。

舞会后,朱丽叶在她的阳台上,见到罗密欧,这时他正从下面进来。她跑去和他一起欣喜若狂地跳起了双人舞,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

在第二幕中,罗密欧在市集上象变了一个人,不再与他的同伴和妓女在一起。婚礼队伍走过,杂技演员用曼陀林的声音伴着娱乐人群。奶妈来了,带来了朱丽叶给罗密欧的一封信,提议秘密举行婚礼。

劳伦斯神父嫁给这对恋人主持结婚,朱丽叶的奶妈是唯一的证人。在他们完成结婚之前,罗密欧在市集上卷入了一场与蒂巴尔特决斗。因为罗密欧一开始拒绝和蒂巴尔特争吵,梅库蒂奥介入了一场胆大妄为的剑战,结果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罗密欧为他死去的朋友报仇,在愤怒中杀死了蒂巴尔特。卡普莱特夫人进来时,他悲痛万分,后面跟着她的丈夫,罗密欧只好逃走了。

第三幕在朱丽叶的卧室里展开,这对恋人在一起睡着了。罗密欧意识到天亮了,他应该离开了。疯狂的朱丽叶试图拖延他,因为他知道必须流亡。他就在朱丽叶的父母和帕里斯到达之前离开了。朱丽叶拒绝了帕里斯,令她父亲大为光火,但她将被迫嫁给帕里斯。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坐在床上,不知所措,然后然后急忙寻求劳伦斯神父的帮助。

他给了她一种药水,可以让她进入死亡般的恍惚状态。将这个计划告诉罗密欧,这样他就能把她从坟墓里救出来,希望这两个敌对的家族能够原谅他们。(观众必须从剧情或戏剧中了解到这一点,以及罗密欧未能知道解该计划的事实。)

朱丽叶接过药水,把药瓶藏在枕头下。当她的父母带着帕里斯返回时,她似乎不情愿地屈服于他们坚持那天必须与他结婚的要求。她让自己吞下这剂苦药,迷迷糊糊地爬回到床上。她的伴娘来为她的婚礼做准备,但发现她显然毫无生气。她的奶妈和父母悲痛欲绝。

朱丽叶的遗体被安放在家庭墓穴的灵柩上。送葬者离开后,帕里斯还留在那里。罗密欧走进墓穴和她道别,并不知道她实际上还没有死。他杀死了帕里斯,然后把朱丽叶从棺材里抱出来,在极度悲伤中最后一次拥抱她。他把她瘫软的身体放回到石板上,喝下了他带来的毒药。当朱丽叶醒来发现自己在墓穴里时,罗密欧刚刚死去。她找到了杀死帕里斯的匕首,并刺死了自己,她试图在她死去的时候靠近罗密欧的身体。

帷幕落在了死者的身上,而最终蒙太古家族和卡普莱特家族和解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就是以此结束的。双双殉情自杀是痛苦的,两个年轻的生命不必要地消失了。

为什么肯尼斯•麦克米兰爵士决定用维罗内一对情人的死亡来结束这部芭蕾舞剧呢?他为什么不给蒙太古家族和卡普莱特家族一个和解的机会呢?

从编舞的角度来看,它与芭蕾的主旨有什么关联?我们只能这样假设,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一个戏剧性的大团圆结局总是他的偏好。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普罗科菲耶夫并没有为“和解”写任何音乐,他为基洛夫的首演所作的幸福结局并不是他的初衷。

肯尼斯•麦克米兰的语言是古典芭蕾语汇,他觉得通过用这种语言编舞,他可以洞察人类的处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讲故事。这种语言超越了语言,事实上,复杂的芭蕾故事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国家进行表演,如果作品成功了,观众就不需要语言就能与之产生共鸣。

剧情简介:

第一幕

第一场:维罗纳城的一个市集

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向罗莎琳示爱但遭到拒绝,他的朋友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安慰他。随著清晨的到来市集一天的活动开始了。在群众中还有三名妓女,她们和罗密欧、 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一起嬉戏。这时卡普莱特的侄子蒂巴尔特和一众随从来到市集,由于蒙太古和卡普莱特家是世仇,一场以蒂巴尔特和罗密欧为首的打斗一触即发,连卡普莱特和蒙太古家的主人亦加入战斗。及时来到的维罗纳城王子艾斯加尔停止了这场打斗,双方站在沉默的休战协定中。

第二场:卡普莱特家的一个前厅

朱丽叶正在玩洋娃娃和戏弄她的媬姆。这时她的父母和一个富有的贵族青年帕里斯走了进来,帕里斯向朱丽叶求婚并得到她父母的允许。

第三场:卡普莱特家外面

宾客们来到卡普莱特家准备参加舞会,罗密欧再次向罗莎琳求爱又遭到拒绝。当所有宾客进屋后,罗密欧、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跳了一集活泼的三人舞,然后三人便戴上面具潜进舞会。

第四场:舞会里:宾客们跳了一段舞,朱丽叶来到会场,并和帕里斯跳了一段双人舞。罗密欧为朱丽叶的美丽所吸引,当朱丽叶弹奏鲁特琴让她的朋友跳舞时,罗密欧加入跳舞;当朱丽叶独舞时,他和她一起跳。蒂巴尔特和其他宾客讶异于他们的举动,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便以跳舞引开别人的注意力。正当大家准备离开宴会厅去吃晚饭时,朱丽叶说她很累宁愿留下来,罗密欧趁大家离去后脱下面具和朱丽叶跳了一段热情的双人舞。刚巧蒂巴尔特和卡普莱特等人回来看到罗密欧,蒂巴尔特准备和罗密欧来一场战斗,但卡普莱特阻止了他并欢迎罗密欧成为他的宾客。宴会结束后梅库蒂奥和本伏里奥催促罗密欧离开。

第五场:卡普莱特家外

所有宾客离开舞会,卡普莱特阻止蒂巴尔特追击罗密欧。

第六场:朱丽叶房外的露台

想著罗密欧的朱丽叶难以入睡,走了出露台。罗密欧突然在花园里出现,朱丽叶跑下楼梯和罗密欧相会。两人互相表白爱意,并跳了一段激情的双人舞。

第二幕

第一场:市集

罗密欧满脑子都是朱丽叶的影子。一队庆祝结婚的队伍经过,罗密欧幻想著他和朱丽叶能结婚的日子。这时朱丽叶的媬姆来到市集寻找罗密欧,她交给他一封朱丽叶的信,里面写著朱丽叶愿意嫁给罗密欧为妻。罗密欧在狂喜中跑走了。

第二场:教堂

期望这段婚姻能平息卡普莱特和蒙太古家的恩怨的劳伦斯神父,为罗密欧和朱丽叶秘密证婚。

第三场:市集

罗密欧怀著愉快的心情回到市集。蒂巴尔特也带著他的随从到来,并挑衅罗密欧。但罗密欧想到自己已是蒂巴尔特的姻亲,不愿和蒂巴尔特有争执,沉不住气的梅库蒂奥则和蒂巴尔特打了起来。蒂巴尔特趁梅库蒂奥和朋友嬉笑时从背后刺了他一刀,梅库蒂奥本来还在和众人开玩笑,但渐渐因失血过多而终于倒下,在诅咒了蒙太古和卡普莱特两家人后梅库蒂奥死去。在极度的悲痛中罗密欧拿起剑杀死了蒂巴尔特。刚巧来到的卡普莱特夫人见到蒂巴尔特的尸体非常伤心激动,罗密欧上前祈求她的原谅,但她拾起地上的剑企图杀死罗密欧,罗密欧离开了。

第三幕

第一场:朱丽叶的睡房

随著清晨的到来罗密欧醒过来并准备趁朱丽叶未醒前离开维罗纳城。朱丽叶惊醒过来,并和罗密欧伤心地告别。这时朱丽叶的父母和帕里斯到来,他们告诉朱丽叶 帕里斯就是她的未来丈夫。朱丽叶反抗她父母的命令,这令卡普莱特大发雷霆,一众人离开朱丽叶的房间。朱丽叶披起披肩跑往劳伦斯神父那儿。

第二场:教堂

朱丽叶向神父求助,他给她一瓶喝后会令她沉睡得像死去一样的药。神父计划朱丽叶的父母会以为她死去并将她葬在家族墓室中,而他就会通知罗密欧去救她,那他们就能一起逃离维罗纳城。朱丽叶接过药瓶后回家。

第三场:朱丽叶的睡房

那天晚上朱丽叶答应嫁给帕里斯。当所有人离开后,朱丽叶喝了那瓶药并挣扎回床上。翌日早晨她的朋友带著花来庆祝朱丽叶的结婚典礼时发现朱丽叶睡得像死去一般,朱丽叶的媬姆拿著她的结婚礼服进来,并发现朱丽叶已然死去。卡普莱特夫妇来到床沿哀悼。

第四场:卡普莱特家的地下墓室

未能接到神父的信的罗密欧扮成一个僧侣来到墓室,他杀死了站在朱丽叶的停尸架旁的帕里斯,然后喝下他准备了的毒药自杀。醒过来的朱丽叶发现罗密欧为她而殉情死去,她拾起罗密欧的匕首自杀而死。

麦克米伦在塑造的朱丽叶在成熟方面更为成功。穿着时尚的睡衣,抱着一个洋娃娃,朱丽叶在第一次出现时就像一个青春期前的女孩。出于少女的羞涩而不是鄙视,她第一次接近帕里斯时感到担忧,而罗密欧唤醒了她的性冲动从而深深地迷恋着自己。阳台上的场景充满了性暗示,她在劳伦斯面前极力主张这段婚姻。朱丽叶两次都不愿意服用劳伦斯给她的假死药水。第一次在劳伦斯的修院里,幽灵般的神父鼓励她为自己的恐惧祈祷,通过祈祷,她下定决心完成计划;第二次,她在自己卧室的祭坛前祈祷,祈祷再次使她下定决心。莎士比亚给了他的戏剧一个强烈的天主教基础,认为劳伦斯实际上是上帝意志的代理人的想法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如果你像麦克米伦一样,消除劳伦斯后来的失误的话。

莎士比亚写了一首十四行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米伦在这次会面中使用了芭蕾舞形式十四行诗——双人舞。这是这对情侣四个双人舞中的第一个,: 第一幕阳台双人舞,朱丽叶向罗密欧扑去,他把她缠在他身上;清晨云雀的场景(这只鸟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乐谱中以美妙的音乐表现出来),在令人心碎的告别时刻(告别是甜蜜的悲剧),这对恋人分享着永恒的爱;在坟墓里,罗密欧与毫无生气沉沉的朱丽叶共舞,朱丽叶仍被劳伦斯神父的魔药深睡。


芭蕾—罗米欧与朱丽叶(2000)

上映日期:2000

主演:Ángel Corella Alessandra Ferri 

导演:Tina Protaso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