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7-13

百叶窗:三个镜头,两个世界

链接http://video.sina.com.cn/v/b/41896274-1677996185.html

全片十分钟,只有三个镜头。三个长镜头是这样分配的: 室外——室内——室外,镜头和场景统一分配,两个空间的分别更加明显。

室外(五分钟长镜头):主人公是剧组女助理,在剧组任人支使和责备,毫无尊严。开篇,女助理一系列行动受阻,设置得精巧跌宕。被演员责备,接着被导演派去农户家里要求打开百叶窗,以配合拍摄。被剧务阻拦、越过铁丝网、夹克衫出状况、穿越牛群、再越铁丝网、敲门,其间对讲机不断传来导演的催促责骂,人物的行动受挫濒临顶点,为下一个场景的情绪爆发做了足够的积淀。另外,这个长度的长镜头,本来在短片中就很难得,景别、时间、运动等等又都把握得非常精准,景别变化很流畅,没有因为长镜头的运作影响叙事。长镜头很能秀出导演功力,这个长达五分钟的运动镜头为全片大大加分。
室内(三分半长镜头):黑人葬礼,气氛庄重而压抑,女助理的突然到来、她解释的拍片剧情(婚外恋)、对讲机爆出来的催促,与之显得格格不入。黑人家属拒绝打开百叶窗,紧接着摇镜头,镜头回来时床上的黑人死者变成了白人死者,——女助理想起了自己父亲的去世。共情心理的表达只用一个镜头,明了而别致,是非常巧的一处设置。这样显得她的哭泣合情合理,也是前面累积的受挫的一个爆发。她的哭换来死者家属的拥抱,这也是死者家属最后拉开了百叶窗的契机吧。总之,女助理对死亡、对生命的敬重,以及陌生人间的互相理解和宽容,他们初步达成了和解。
室外(一分半长镜头):女助理出门,百叶窗打开,人性的温暖显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本应该是一个圆满和谐的结局,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多了一层深度:剧组人员告诉女助理,他们不需要这个镜头了。前面的努力突然变得滑稽荒谬,两个世界(一个偏情感与精神,一个偏世俗与物质)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一致。

室内,上演着死亡、悲伤、人与人的沟通和谅解,显出人性的光芒。这种温情,跟窗外快节奏的剧组工作、冷漠毫无尊严的人情反差巨大。而剧组正在摄制的,却恰恰是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正妄图用物质的手段去解读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这样的设置很讽刺。
主人公艰难穿越那片草场的行动,是导演在构筑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沟通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落空了,“失败”就是导演给出的答案。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显然,影片认为责任应在冷漠的外部世界。
对身处的杂乱世界产生反思,导演也许想通过此片对观众做出这样的善意的引导吧。毕竟还是不排除这个希望的,片中的沟通可以跨越种族,也跨越了生死界限,那么,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也不见得就是妄想,对么?

百叶窗(2006)

上映日期:2006-01-28片长:12分钟

主演:Jocelyne Desverchère Franck Gourlat Eric Savin 

导演:Lyèce Boukhitine / 编剧:Lyèce Boukhitine

百叶窗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