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以围棋为载体的电影,近期上映的中日合拍片《初到东京》已经成为围棋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事实上,《初到东京》讲述的是一个情感故事,也是一个围棋故事。说它是情感故事,是因为在电影中围棋只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媒介,而非故事主题;说它是围棋故事,则是因为如果将这个媒介换成别的东西,故事不仅根本无法进行,更失去了电影所倾注的灵魂。

故事从一个中国人初到东京的经历讲起,举目无亲,而又不知前途所寄的年轻人,怎样排遣去国怀乡的苦楚?他所擅长的围棋从他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一天起就给了他机会,凭借散落在地上的棋子,他被五十岚大娘推荐,找到了临时的工作(这个偶遇似可印证日本的一句谚语:“下围棋的没有坏人”)。故事因而铺叙开来,通过五十岚大娘,主人公吉流结识了她的孙子翔一,经历患难成为朋友,二人的真正内心交集也是从一次私下对弈开始。后来吉流参加日本业余围棋比赛,渐渐知道了五十岚家族的辉煌与隐情。最终还是通过围棋,他找到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为得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

由此即知,围棋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电影赋予主人公倔强固执(五十岚祖孙亦是如此)的性格,这正是大多数围棋人共有的个性。无论是围棋铸就性格,还是性格接近围棋,二者的相辅相成最终汇聚成电影结尾的精神力量,都可谓水到渠成。无论多艰难的时刻,主人公都不忘把棋盘棋子带在身边。凭借围棋,主人公也受益良多。这是事实,围棋的确具备在艰苦时期使人忘忧的功能。在语言交流有一些难度的情况下,被称为“手谈”的围棋,也能够跨越民族语言的界限,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电影因为彻底的文艺气质与浓厚的日本风格,让普通的中国观众接受起来颇有些障碍。习惯了商业大片狂轰滥炸的中国观众们,对电影故事的高要求已经到了近乎挑剔的地步,导演在十余年前写好的剧本,在故事性上难免受到“单薄”的苛责。或许就整个电影生产环节而言,《初到东京》在上映前所做的宣发工作也不到位(固然在围棋圈内制造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中国棋迷对时效新闻的接收速度与购买力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在很多院线遭受了“一日游”的惨淡境遇。不过就眼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连老前辈秦汉主演的《柳如是》都无法避免一日下线,影响力与知名度都远逊于秦汉的本片主演秦昊想在这个只认大牌的市场上抢占份额,就更加困难了。

尽管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电影成片,处在了既非纯粹的文艺片(也就无法得到同为中日合拍、田壮壮导演的《吴清源》的历史地位),又非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导演在某些情节上明显在向商业靠拢)的尴尬位置,但电影在音乐与剪辑两个环节上,做到了目前百分之九十的中国电影不能做到的优秀程度(这也是部分地受到了日本电影工业的影响)。

更值得围棋人钦佩的是,虽然电影为受众考虑,已经简化了围棋在观感上的接受难度,但《初到东京》的主创仍然在许多细节上做到了精益求精。这是太多使用围棋作为影视道具,而又完全粗制滥造,“乱摆围棋”的影视剧所不能及的。片中有三个点饶有意味,吉流在片中两次对局时因为集中精力思考而滴下鼻血,这是向吴-木谷镰仓十番棋致敬;片中日本棋院理事长姓“加藤”,这是向2004年去世的前日本棋院理事长加藤正夫致敬;片中吉流在业余棋赛决赛中的对手名“秀树”,这是武宫正树几十年前夺得本因坊后改的名。结尾字幕打出了参与电影制作的围棋指导:久保秀夫、武宫阳光、孔令文、大桥拓文、马场智弓、小川诚子(特别担任饰演五十岚大娘的倍赏千惠子对局时的替身),这些都是在日本棋界颇有名气的职业棋手,电影主创所付出的诚意,由此可见一斑。

初到东京東京に来たばかり(2012)

又名:Tokyo Newcomer

上映日期:2012-03-23(中国大陆) / 2013-11-09(日本)片长:100分钟

主演:秦昊 倍赏千惠子 中泉英雄 张钧甯 田原 

导演:蒋钦民 / 编剧:蒋钦民 Qinmin Jiang

初到东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