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第一集
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当片名出现在银幕上时,这注定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摩擦,影片开头以“拉开祖传的弓,把箭射到中国去”这句话开篇,再一次映射出国外对中国文化的探讨以及想象和推测。世界文化应是相互促进的,相互想象的。文化同时也是无国界的。永不停止的也应是对异域风情的不断追寻和探索,争取文化间的撞击形成新一代的正确思想观念。
中外文化的互相探讨推测在此部影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描述,随着片头一句话的开始,画面由卢浮宫展开,这个镜头充分的体现了对片名的照应,以及对影片层次的运用。画面中卢浮宫的场景出现面孔西洋背景东方的一幅幅画面和一个个东方色彩的青花瓷器,一个西方建筑有如此充足的中国元素暗示着西洋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当卢浮宫这样一个贵族宫殿里有这样庞大数量的中国物件,这是对东方文化的认可,更是体现西方对东方文化的种种追求和需要,隐喻着东方文化对于西方而言的重要地位,接着影片内容展现转到了北京故宫,由卢浮宫转向紫禁城。当中国皇帝带着假发模仿西洋人的作品出现在屏幕,这又是一次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向往推测。皇帝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代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由九五之尊皇帝屈尊去模仿他人,模仿一个西洋人,这也是对西洋文化肯定的体现,表现了西洋文化对东方文化的重要地位。影片中出现艺术家谷文达,他的工作一年中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这又是一位艺术家对不同国度文化的共同研究,充分的体现了文化无国界的内容。
带着主观想象去描绘异域的风情,满足对异国文化的追求。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显示,早期这两个文化之前是没有过任何交流的,交流的开始只是在东西方人在相遇时的惊讶和好奇,产生的对异国异域的揣测,进而去模仿,直至后来才有的真正的交流。当东西国家互派特使访问国家,才开始对异域文化有了最开始的一知半解的认识与了解。异域的交流也点燃了东西文化间对彼此了解的热烈希望。这一点,从互不为知到一知半解再到渴望了解,这又一次突出文化间碰撞的重要,突出文化无国界这一内涵,西洋画家布歇的中国画中的中国男性总是风度翩翩,女性总是风情万种,画面中大量出现了棕榈树,整幅画将优雅与唯美发挥到了极致。然而现实中的中国并非完全像所绘画的那样。人物性格有了偏离,环境也有的差异。现在的人众所周知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并非如此,中国也很少有棕榈树的出现。后来得知,这些很大部分都是由传道士曾经的出版物中的片面刻画加上画家的自身主观思想色彩所进行的创作。棕榈树象征着航海,象征着距离的遥远,意味着神秘。也正是因为东方的神秘,在画家眼里的东方文化才出现了遥远。可尽管遥远,也阻挡不住追求东方文化的热烈,对东方故事的创作。体现出艰难也要做出对文化追求的抉择。面对这样的现实,再一次证明文化是无国界的。
影片中,东方模块和西方模块,卢浮宫模块和紫禁城模块之间的穿插,将东西文化联系的更加紧密,这样使异域文化又像是缩短了距离似的联合在一起。对文化无国界这句话进行了又一次验证。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拉开祖传的弓,把箭射到中国去。验证了文化无国界。使两地文化更加融洽的交流,这无疑又为世界光辉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2010)

又名:Rencontre Du Louvre Et De La Cité Interdite / When the Louvre Museum Meets the Forbidden City

主演:未知

导演:徐欢 / 周兵 / 编剧:朱青生(总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