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百度百科都写着“耿军执导的喜剧电影”,真有点绝望了,得误导多少普通观众抱着看个“开心麻花”的错误期待走进影院啊。

你以为这是个喜剧,一看这笑料怎么不是东北传统那种咯吱人的啊,苦哈哈的怎么笑啊,觉得上了当还得骂一句装。那么,把《东北虎》当个正剧也就是剧情片来看有没有好一点?!

这是个剧情主导的文艺片,或者说艺术片、作者电影,反正就是很难归类那些,那么能吧这种东西做得好看又能噗噗笑两下,可就非常厉害了。

故事特别简单,一个男人躲债,一个男人为狗复仇,一个女人抓小三。据说一开始其实马丽的角色没有这么多戏份,只作为章宇角色的背景,后来扩充成一条清晰的支线,其实做得也挺完整的,没有拉跨,可惜的是跟那两个男性的主线没有交集,使得全片主体结构有点松。


人物:

人物特别有意思,因为很难套用“好人”或者“坏人”的概念来界定他们,他们各有各的问题,各有各的性格甚至道德缺陷,很难总结出每个人究竟是什么样貌,但这才是有看头的角色,这才像个人——院线电影里现在太缺“人”了。

章宇饰演的徐东,作为主角应该算个好人吧,为狗复仇也充满正当性,但他背着怀孕的老婆偷情,又不是全偷,还顾着家里,打两份工,记得买水果养孩子。老婆让他把狗卖了他就卖;“小三”让他来解决骚扰他就很man地做了;对神经病发小就特别仗义,你生病我就陪着你做疯事儿;对仇人也是该狠狠、说跪跪,但共情起来又了不得。你说他性格究竟是硬还是软,但真就有这样的人,让人恨不起来又有点爱。能用电影的篇幅塑造这样的角色,太难了点儿。

张志勇演的“马千里”,一开始以为是反派,装惨的老赖,杀狗没怎么含糊,坑了所有亲戚朋友,跟章宇也是耍嘴皮子斗心眼,并没有赔狗的诚意。直到小二(口齿不清又有些神性那位)出场,就发现居然还有人同情他、关心他,说明他以前不坏,他也仗义,而亲戚之所以倾家荡产投资他可能也是出于信任。后来就明白原来他也是受害者,是大环境大体制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而他的对照面儿就是徐东,所以两人能够共情。

抓小三没有悬念,小三比正房出场都早,悬念在于怎么“破案”,而在于怎么解决这个事儿。两个“前任”三言两语交代了章宇的黑暗面,富婆闺蜜交代出马丽真实的想法,一个蛋糕让肇事者乖乖把小三交出来,一场餐馆戏让这个问题最终解决,俩女的都挺刚的,都没丢面儿——有问题的是徐东——但这个过程险象环生:“下毒”(心理较量)、拍照、干喝都挺体面而且有创意,是成年人干的事儿。

诗人,通常的荧幕形象都是“无病呻吟”,这个则是确实有病也不呻吟,他没废话,像个可怕的镜子一样照出了镜头前我这样的“文艺中青年”——活着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根弦儿断了,就什么都不是了,没了工作没了应酬没了钱,就剩下那些p用没有的“文化”,只能成为别人的叹息和笑柄。

但他其实敏感细腻,能体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面向,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消化。两个小学生打架,他贡献了金句:“说不出口,一定很鲜活,动词和名词最好用,形容词慎用。”这得是创作者也有这样的体会才写得进来的。他的诗集是卖不出的意义,对其他人都是虚无的,他却很当回事。为什么章宇要对诗人这么好——因为他们是发小,东北甚至可以说北方都比较器重这种关系,有这层关系,就得做到这个分上。“你们文人是弱势群体”,听了这话感觉一巴掌轻轻呼扇在我脸上。而最狠的是:当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弱点、缺陷当做优势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人豁出一切去了。这是很悲壮的一刻,终于有人需要他了。

他全名是罗尔克,他给东北虎写了一首诗,还在电视台给念了

耿军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点儿上,他说张志勇(包工头)有一副受侮辱脸,其实不止他,章宇和诗人都带着这种气质,这是一种“受侮辱的、营养不良的或者说运气不济的脸。”而且他尤其强调,是“从暗处走到太阳底下那一刻,眉宇之间的那个瞬间反应”。为了捕捉这样的瞬间,他和他的宇宙们一直在着力塑造这种微妙的平衡——生活比电影荒诞多了,电影表现出来永远是相对弱一点的。

“这种面孔哪儿来的呢,他们在生活里面沉浸这么多年,酒精的浸泡,情感的撕裂,硬着头皮面对尴尬,被生活包着浆”(耿军在《硬核电台》播客里说的,小宇宙app可以听到)。

这是被生活扇了巴掌,揉揉脸也无从愤怒,卑微但又不是没有主心骨,可能会暗戳戳地想想“怎么又是我这么倒霉”,但这话不会说出口,而且脸上都不会过分表现出来的那种人——因为你表现给谁看啊,谁也不能让你扇回去

我之前老在想耿军宇宙里这些人怎么就有一种共同的气息,甚至共同的面貌,但又想不清楚这是什么,听到“受侮辱脸”立刻明白——“对对对,就是这个”。但如果你忽视身边这种脸的存在,自然就看不到这样的人,也看不懂电影里这样的人。

受侮辱脸


台词:

关于说台词的节奏,那妥妥是导演调教出来的。

说前半句的时候,空一下,我就猜想下半句,却总也不中,这就是很强的地方,有想象力。

我写不出来,我没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这么锐的观察力,我由衷佩服。拍着大腿看的。

举个例子,一起咂摸咂摸:

徐东(章宇)打电话给马千里(张志勇)的那个镜头,马千里只有电话的画外音。

马千里:要说赔钱呢(空一秒,我就想,是不是下半句要说“反正我是没钱”)……

(徐东面不改色,马千里接着上一句):那是侮辱你了。(压根没想好好赔钱吧你!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反将一军。)

然后马提出要把自己戴了十几年的结婚戒指赔给徐东。

徐东(依然拿着手机看着前方,面不改色):拿你的感情赔我的感情(空一秒,我心想,这话得怎么接呢,怎么回都好像占了下风、没什么气度啊)……

徐东接着说:很公平啊(够狠啊,先是肯定了对方的提议,显得自己不小气,但这一句略带反问的口气,讽刺性极强啊,稍微要点儿脸的听了也该反思一下了吧。)

可马千里这种人才不要反思。然后是俩人下跪那段,真是太神了。犀利而生动,这样的情节这么简单,我根本想象不到,节奏也超好,每一段都很赶趟,太牛了。

导演留给观众一点自己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但是那些被脱口秀和1.5倍速喂得营养过剩的观众是不需要这个的。你只有接受了导演的邀请,才会在他的游戏里玩得开心。

邀请你进入耿军的游戏里


细节及其他电影语言:

电影中有太多值得玩味的细节,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

1、 用挖掘机运狗时,狗就坐前铲里,那么大还带着土,显得原本挺大一狼狗都小巧乖顺,缓缓走在被冰雪覆盖的空荡荡的大路上,格外一种调调。穷人自有穷人的方法,又心酸又可爱。

2、 章宇步伐沉重地上楼梯,把狗皮装进楼道的电表箱里。稀里咣当的电表箱可能是当代小区建筑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公共空间,小时候我们曾把在楼下玩时脏兮兮的玩具藏里面,还会碰到邻居叔叔用牛奶盒子做的烟灰缸。章宇不想这事儿给媳妇添堵,一个人扛了。

3、 找开发商要债,原本看起来老赖的债主扒开一颗大白兔:“我都低血糖了,你也不心疼我”一副无赖相就这么不俗气地表现得干净利落,又气人又可怜。

4、 耿军说不愿拍吃饭的戏,因为饭桌上是要解决问题的。但片中好吃的不少:冻柿子、喝汽水、吃冰糕、烤地瓜(2次)、各种水果(橘子榴莲),甚至最后砸进来的萝卜都表达了小人物最后的愤怒,“蔬菜进屋,虽远必诛”。

影片的构图也非常讲究,很多是大居中,就单一人物在画面最中心位置。

章宇和马丽同框的镜头,很多都有一个具体的物体或者无形的中线给隔开,寓意的话肯定有人能解读出一大堆,但不难看出是特地做出这种分隔来的。

章宇和张志勇同框,两人通常各占50%,就是等分画面,双男主地位可见。

好几次由窗户把画面分割成几块,好看又值得玩味。这都是电影该干的事儿。

后半段章宇去还金链子前,有一个城市远景的镜头,拍得特有层次,特别漂亮。

没找到那个大远景的图,其实就是后面的风景,但拍得特美。这段挖掘机运狗也拍得特别可爱。

片中的人物还会突然对着镜头说话,而且有5次之多:

第1场次,也是马千里第一次出场,原本开着免提打电话的他突然对着镜头说:“听着这些电话,你们心情能好吗?”那一刻我还以为是导演要玩打破第四堵墙,没想到镜头一转,原来镜头后面是要债的亲戚们,嘿,被导演玩儿了——所以导演是不装的,他知道哪里该正经地用电影语言,哪里该开个小玩笑。

第2次,两个要债的人来马千里家吃饭,饭桌上对话的正反打都是直接面对观众的。老金老李蔫不拉几的直面镜头,一看一包坏水儿,不是什么善茬,看似掏心掏肺,其实没一句靠谱话。马千里的无奈倒是通过一次次直接对着观众讲述而加深了。

再一次是马丽,在有钱闺蜜家,对着观众说出“坚强,约等于狠”,也是挺有力度的,好多人记住了这句话。

然后是章宇,在小公园想要拒绝诗人的帮助时说出:“你们文人是弱势群体。”这句话简直就是对着观众席里这帮文艺青中年说的嘛,直接扎心上。

最后一次就是在马千里家,两人喝着散装白酒,梦游大海边,“我是男主角”,两人达到了精神上的同频,他们似乎想邀请观众也进入到这个温暖的梦境当中,却在他们的境遇下又显得格外可笑而卑微。

鹤岗国诗人罗尔克的诗集《中途下车》

除了已经被广为流传的金句,还有几句特别喜欢:

小二给马千里送礼,“这带鱼我爱吃,这钱我不能收”;“你是忙人,你忙吧”

“有什么吃什么”两个职业讨债的,一看不是善茬,还说着冠冕堂皇的话,

刚被打的马千里:“不就是打我吗?你身份复杂你先来”

诗人:“他的愤怒是真的,也可能是技巧。”

我一直都喜欢那些能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的影片,《东北虎》就是,绝对不是单单靠人物对话驱动的,而是用电影语言,创造了一个稳当当的节奏,把这个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把人物挨个都支棱起来,还能让我放心出来,真是个本事。

下跪这段节奏太好了

Chriz说章宇和马丽的夫妻关系表现得有点不充分,甚至有点塑料。

我说没有啊,章宇对她是有感情或者说有责任感的。马丽说把狗弄走他就弄了,给马丽买榴莲那段也看出两人关系还有温存的。马丽对别的女人狠兮兮冷冰冰的,但懂得跟章宇撒娇。他俩可能只是没有爱。况且章宇也确实够渣,有两个情史,还有个断不了的郭月进行时,这些马丽都是知道的,这样的关系还能亲密到哪里去呢,这么一想略带塑料感反而是恰当的,有戏的。他们在一起只不过因为他们合适,可能以前也多少爱过,也可能小城里的婚姻模式就是如此,但是现在在一起只是因为合适,是章宇口中人老色衰的他最后拥有的“完整的家庭”。多可怜的事儿。

“好的”=“我服了”章宇把这个劲儿演出来了


为什么普通观众不喜欢这个故事:

我原本想以上如果都不算数,最起码普通观众可以去看三段完整的故事。结果惊奇地发现朋友圈有人会说“连故事都讲不全”、“故事讲得稀碎”。

后来明白,这些观众想要的“全”,是一个圆满的解决,结果影片偏偏不给:狗的仇也没报,欠的债也没要,炸弹也没做成,亲戚内讧受伤,这个债就莫名其妙没了下文。所以想要个结果的观众当然看着“不全”,唯一有了结果的居然只是马丽,捉到了奸,生了孩子,配合章宇讲了他回忆自己十九岁那年妈妈拉扯他看病的故事。所以太没劲了。

但全片真正的重点其实是两个男人的惺惺相惜啊。都是生活失败者的他们,逐渐看到了对方可怜又坚硬的一面,逐渐走到了同一个阵营,所以金链子还了,狗皮烧了,说不上原谅,而是这个复仇没有意义了。你没法让他更惨了,所以你做什么都被消解了。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相当完整的,一步一步走下来有理有据,非常扎实而且值得玩味,但真的不符合一般观众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次“报仇”

所以你要想观众看懂,得借助一大些他们似乎更熟悉一点的东西,比如说其他东北故事《钢的琴》《白日焰火》,但这距离他们愿看还相距甚远。为了让观众看懂,导演也是尽力了。每个段落结束,都要有个明确的“晚上”的节点,把时间线捋得很清晰。然而每个段落又都是些琐事构成的,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去自行构建每条叙事线的内容,这就对观众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挺矛盾的。

人物每天庸庸碌碌,似乎在解决一些事情,但又什么都没解决,所以会有群友说“看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看”,但这不正好像极了生活本身的样貌。虽然“生活比电影有意思多了”(这半句是耿军说的)耿军很能理解生活的这种调性,用自己的幽默抓住了生活的微妙,而这种很难表现的东西他处理得太稳了,一点点去塑造人,一点点去铺陈情绪,但他的片中没有爆发,总没有,因为没有一个可以爆发的目标,也正因如此,显得特别憋屈又孤独,而这正是他重点想表现的。

憋屈又孤独才是主色调吧

耿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话语气和音色都很像梁龙,我甚至脑补就是梁龙在说话。从《轻松+愉快》到这部《东北虎》主题曲都是跟二手玫瑰合作的,大家都是一类人,都是极具批判性的,都在自我解嘲、自我消解,同时对他们熟悉的社会底层充满同情,作品内容又非常放得开的那种。喜欢二玫的人应该更容易理解耿军吧。相信在这些作品里,他们都玩得挺痛快的。


《东北虎》到底是个什么啊?

因为看过《八月》《小伟》《美姐》《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清水里的刀子》还有《路边野餐》,所以对《东北虎》这种形式不会陌生。而这些艺术片里都有一些让人能噗嗤一笑的东西,只是都没有《东北虎》这么密集;相比《路边野餐》的抽丝剥茧,《东北虎》的故事还更加直白好懂一些。在讲得清故事的情况下,能让我放心笑起来,又能看到一些人生的不同面向,我就觉得这个导演怎么这么厉害。文艺片里很少有这么搞笑的,搞笑片里又很少有这么文艺的。所以不应该是两边不占,而是两头都玩得高级。

故事结构确实有一定问题,但放眼大中国有问题的影片太多了,而这片儿优点又太强,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创力,所以在我的打分体系中,优点早已抵消了问题。我更愿看有缺点但强烈凸显个人风格的影片,而不愿看中规中矩、没缺点的平庸俗气流水线制作。没有预期中的票房,甚至没有达到预期的口碑,但还是希望耿军不要变味,这样说实在残酷得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可能还太早了一些,希望以后的影院能足够大,资本足够多,给这样有生命力的影片一些空间。

再说一次,把《东北虎》当个剧情片来看,应该会感觉好点儿。要不,整点儿试试?

Btw:说耿军是鹤岗韩寒抖机灵的人,这机灵也抖得可以了啊。


东北虎(2021)

又名:Manchurian Tiger

上映日期:2022-01-14(中国大陆)/2021-06-16(上海电影节)片长:118分钟

主演:章宇 马丽 张志勇 徐刚 郭月 张迅 袁利国 薛宝鹤 

导演: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