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4-21

发胶:娱乐性佳,却不够深刻

  Hairspray表面上看起来主要是在说一个胖女孩认真做自己,不顾他人眼光、登上舞台圆梦的故事,然而,只要再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个舞台代表著一种「谁有权力/利发声」的意涵,在片中你不难发觉占有主流位置的,是那些握有资本、权力的白人,他们掌控媒体,并间接主导了该时代的审美观:瘦、装饰的、精致的;而被雇用的劳方似乎只能照著资方所给出的游戏规则活动,无论是无意识的跟随、或者是有自觉意识却又不得不屈从。

  举例来说,这可从二个部分来看:审美观、以及节目是否要有「黑人日」的争论。就审美观来说,最明显的例子在於女主角的母亲:因过度肥胖而不敢出门、以及一开始对於同样肥胖的女儿想上电视的嗤之以鼻,由於她意识到社会所认定的「美的身体」与自己的身形格格不入,同时也接受了这种强大、以苗条作为主流的价值观,所以对自我感到羞愧。而「黑人日」背后則涉及种族偏见、甚至是歧视的议题,从每周一次黑人日到杜绝黑人日--白人(资方)拒绝让黑人(劳方)登上舞台!这种种族歧视与经济權力混杂在一起所产生的社会议题,被Hairspray以一种极度简单的二元对立论述给化解掉了:从肥胖的女主角被白人同学排挤至劣等班(都是黑人同学),到她主动为黑人发起「黑人应与白人同样拥有舞台」的社会运动,最后成功、并因此掳获男主角青睐,以完美大结局收场--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片中的黑人,都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个性友善、乐观、具有才华」的特性,而女主角从「发现」到接纳,无疑地是一种黑白种族大和解的价值意象,不仅让人想问,事情真有你想做就一定会成功、而不用考虑到拥有多少发展的资本、权力、社会观感;另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差异真有那么壁垒分明、而内部单一且同质化吗?

  你可以发现,那些边缘价值(肥胖、黑皮肤)逐渐搭上同一阵线,发出多元并存的呼声,力抗极有可能消灭他者的主流价值(瘦、白皮肤、白种人优先),然而这种努力在Hairspray里看起来却如呼吸一般简单、甚至不证自明,如果说,六○年代的美国社会仍普遍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那么,为什么Hairspray所呈现出的,始终是一种再和谐不过的社会气氛呢?就连价值观也是,好像那些社会公义是不理自明的、拥有排除异己心态的人才是少数,而且最终必定没有好下场!这个社会,真的有如Hairspray所呈现的那样简单吗?

  排除掉本剧过於简单的叙事逻辑(或许这亦是作为舞台剧之不可避免,但在Hairspray却显得太过简单而不够深刻,所有人物性格都可被化约为一种善/恶对立,有些人物毫无性格,例如Zac Efron所饰演的男角,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花瓶!),本片让我较为欣赏的,是音乐、舞蹈与服装设计视觉上的表现,扣除掉对於思考深度的要求,Hairspray仍不失为一部唱舞俱佳的娱乐性电影,它沾到了社会议题,可惜的是却反省性不足,就将它作为我对本片的小小期许吧。

发胶Hairspray(2007)

又名:恋爱大爆发(港) / 发胶明星梦(台) / 发胶星梦

上映日期:2007-07-20(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妮基·布朗斯凯 扎克·埃夫隆 约翰·特拉沃尔塔 米歇尔·菲佛 克里斯托弗·沃肯 詹姆斯·麦斯登 阿曼达·贝尼斯 奎恩·拉提法 布兰特妮·斯诺 

导演:亚当·尚克曼 / 编剧:Leslie Dixon/约翰·沃特斯 John Waters/Mark O'Donnell/Thomas Meehan

发胶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