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表现父子情的电影,通常是通过两辈人的隔阂与碰撞,实现亲情的和解,如果触及到生死离别,更多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顺向发展,王超导演的《父子情》却逆流而上,围绕一宗乡村教师为救溺水的学生而命丧大河,闻讯赶来的企业家父亲老余沿着儿子的足迹,去重新认识儿子和自我,重头审视父子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脚下这片陌生的乡土,对生命产生全新的思考与叩问。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悲剧,无非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其中特别是第三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尤为可悲。《父子情》老余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影片并没有选择用常规的方式来表达这份人间至痛,而是用徐缓而又深沉的镜头,跟随老余坚定的脚步,一步一步去寻找小余老师在村子里的生活痕迹,把乡亲们口中的支言片语,屋头院尾里的点滴痕迹,河边田间的一草一木,像拼图一样,渐渐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儿子形象。
这样去戏剧化的写实手法不刻意、不主观,营造出与现实无差别的叙事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当老余站在儿子曾经挥舞粉笔和教鞭的讲台,坐在校长家里小木桌上吃着咸肉喝着烈酒,在深夜推开屋门与欲语还休的老牛对视,与乡亲们一起干农活,把鸡汤分给学生们喝,这些情景碎片其实也是父子俩人的隔空对视,通过这平实却又深情的画面,一份血浓于水的父子情在银幕上渐渐凝聚。



王超导演扎根现实主义题材多年,在影像美学上几乎达到了无招胜有招,重剑无锋的境界,不仅无招胜有招,几处情感戏码催人泪下,几位演员都是生活流的表演,真实细腻,看不到一分一毫的雕琢,特别是老余,把一位父亲的固执、伤痛与坚强诠释得入木三分。另外影片在视听语言方面也极尽现实主义的朴素与诗意之美,却随随便便一摆,就有诗意韵味蓬勃而出,往往一个镜头两三分钟只是跟着老余在厨房炒西红柿,或者和某个人在饭桌上有一句没一句的拉着家常,都能在无形之间让人感受到很多情感和信息的流淌。
类似这样的镜头太多,其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场戏都和孩子有关,一处是老余、小女孩、大姨三个人在田间插秧,田间水意丰盈,泥水黏泞,三个人各有心思,人生大不相同,充斥着生命的律运之美;另一处是一群孩子和余老师一起在河边大声读着鲍勃·迪伦的歌词“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或许,这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意思,无论一方水土有多么贫瘠,都无法挡住孩子们奔向诗与远方的脚步,反过来说也一样,尽管老余能够给儿子提供优渥的发展条件,但这些物质资源无法让儿子内心得到依托,只有在这大河之上,他才能和孩子们以如此真实的声音喊出“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这就是中国式的父子情,父子之前不可谓不情深,只是平日里疏于表达,总以为来日方长,再见面却已是阴阳两望,《父子情》用这样的故事提醒着每一个父亲和儿子,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亲情,早日消除掉父子之间的隔阂,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那一天才去唏嘘泪流。

父子情(2017)

又名:River's Edge

上映日期:2017-11-28(塔林黑夜电影节) / 2018-06-21(上海电影节)片长:96分钟

主演:李娃克 易子琦 

导演: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