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のドラマ、NHK的に大丈夫?(這部電視劇,對NHK來說沒問題嗎?)」

劇如其名,《過氣TV》就是一部講述現在電視業界生態的日劇。電視節目發展到今時今日,從主流變成「過氣」似乎是大家的認知,但能夠單以「過氣」一詞概括整個業界面對的窘境嗎?喜歡看日劇、日娛節目的觀眾,或者不會知道(或者認為不需要知道?不感興趣?)電視製作的流程,其實當中沒留意過的部份會影響電視節目的品質;為了不讓觀眾轉台(所謂收視率),他們付出的努力或者心思、計算超乎想像。

《過氣TV》以一家小製作公司為主舞台,每集用觀眾的問題引導所探討的主題,帶出主角之餘同時介紹某種類型節目的工作流程,甚至直白地說出身為電視人面對大環境(收視第一其餘免談,製作成本被削,觀眾口味越來越難抓…)的各種省思,果然是只有NHK(衛星台)才敢拍的日劇!值得推薦給愛電視的人,還有對工作有怠倦期的人。

飾演社長是久違小螢幕的千葉真一,角色感覺跟Doctor X的晶叔(岸部一德)有點像,表面笑嘻嘻內裡腹黑,會用巧克力當賠禮,嘴裡全是錢但隱含不少真理,每集開頭都會跟會計(市川由衣)來一個從觀眾角度出發,有關電視的妙問妙答,這個形象跟他以往演過的雄霸實在很不搭XD。其餘的角色可謂涵蓋了不同節目的幕後工作崗位,包括:紀錄片導演(小泉孝太郎)、電視劇製作人(片瀨那奈)、綜藝節目的AD(遠藤雄彌、福田沙紀、冨浦智嗣),加上其他大牌明星、不同的電視台高層,儘管劇情不是走八卦爆料路線,但透過這些遊走模擬及影射的劇情,或者可以稍稍窺探日本藝能界很多說不清的潛規則?

你不知道的電視製作冷知識

原來日本民營電視台的節目,並非全部由電視台自家製作,而是以外判方式判給製作公司。

原來拍紀錄片是有劇本的?(並不是要受訪者跟著說對白,而是預定拍攝方向)

原來電視劇劇本上每處涉及的是錢,每個看似無理不通的劇情轉折,背後涉及的可能是:贊助商利益、高層的奇怪發想、又或者…為了「讓觀眾更易理解明白」「不讓觀眾輕易轉台」

原來電視劇不能先定預算?(因為怕被認為志向太低)

原來綜藝節目是最賺錢的的節目?(所以日本藝能界收入排行榜通常是滿滿的主持及搞笑藝人,就算同樣是SMAP,主持先行的中居正廣收入就大幅度拋離拍劇為主的木村拓哉[好吧這是黑自家偶像的時間])

原來收視率的意義從來不是數字本身,而且收視率一高,廣告費就會高起來,如果全部節目每年平均下降1%,電視台的收入就下降數十億。

……還有更多冷知識未能盡錄。

什麼是收視率?

其實每集都隱藏了不少對現在電視市場的控訴,例如「沒想到『拿到雙位數字就可以開心一下』的時代竟然已經來臨了」,「幾乎全部是刑事劇,演員也不會認真演繹,沒辦法描述人物」…不過最值得一提是第6集有關收視率的辯論,可謂是世代之戰!

新一輩說「什麼都是收視率!所以年輕人都不看電視,因為太蠢了!」「把收視率當成全部這一套現在已經不流行了!」

上一輩「收視率就是全部!」「無論製作了多好的節目,想說多棒的道理,沒有人看就沒有意義。」「就算是紀錄片,進廣告前要創造一些東西,使用小技倆來吸引觀眾繼續收看不轉台。」「明明不想在劇中說那些對白及旁白,但為了觀眾不要轉台,就算再囉嗦也要製作得顯淺易懂,因為如果看的觀眾不明白的話,作為電視節目是不合格的。」「因為電視不像電影,觀眾一分心就會離開。」

但最後由社長問「收視率真的那麼重要嗎?」令整場辯論變成「え~~~~?!」簡單地問「最近有沒有看電視?」「為什麼不看?單純因為不好看吧!」「不要再拿什麼『因為網絡…』那些聽到厭的理由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有人明白為什麼嗎?」原來還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話題呢…

電視製作從業員的態度?

為了製作「取得收視率」的好節目,眾人過著看似五光十色實際是非人生活的自虐日子。雖然每次控訴之後,還是會回到日式慣有的熱血正向思維,例如拍紀錄片的資格是「對人生百態有正確理解的人」;製作電視劇的製作人只要有觀眾欣賞,什麼壓力也可以承受(然後繼續不停地土下座);綜藝節目比紀錄片「更真實地」紀錄人類的原始慾望「笑、耍蠢」,小螺絲跟更新的小螺絲說「連自己認為無趣的東西,都不去努力讓它變得有趣起來,這樣的人不管在哪裡都不可能完成任何夢想。」

在電視被認定是「過氣」的現在,仍然有一群「覺得有意思就會用心做」的電視製作從業員努力工作,這套貌似很老梗但仍可以令人提起精神的「典型」日劇宗旨,還是能夠激勵處於人生各種階段的人。

过气TVおわこんTV(2014)

又名:终结TV / Owakon TV

主演:千叶真一 小泉孝太郎 片濑那奈 市川由衣 福田沙纪 户次重幸 冨浦智嗣 远藤雄弥 阿南健治 神保悟志 上岛龙兵 石田良子 

导演:松木創 / 淵上正人 / 编剧:松木創/下山健人

过气TV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