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三周之前脚崴了,窝在宿舍不能出去,无聊时随便点开了这部《狐狸与我》,一开始却是被其纪录片般的封面所吸引(没错,我钟爱纪录片,剧情之类的我更爱从小说中去寻找),看完后,我却萌生了要写一篇影评的冲动,那将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影评。
但因为诸多杂事,在我恢复活动的两个星期内,我都没能将这份冲动付诸于文字,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冲动就像生命之湖泛起的诸多涟漪一样,虽颤动过心弦却终归还是消失了。
人有旦夕祸福,上周末不慎感冒+低烧,使我又只能窝在宿舍直到今天,这也让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创作这篇影评。(以下是正文)
这是部法国人拍的电影,可以说比较小众,豆瓣评分不低(8.6),但看的人不多,大部分人将其当做纪录片来看(事实上其写实程度不逊于纪录片),很多人从其中看出了生态保护的意味,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教小孩子如何与小动物相处的教育片,而我看到后面时直欲落泪,因为我仿佛看到了爱情。
爱能让人奋不顾身,爱也是驱使我写这篇影评的原动力。也许,在完成这个创作的过程后,我对爱这种情感会有更深刻地了解,了解自己该如何去爱与被爱。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小女孩对狐狸的爱始于人类原始的对美的欣赏,自从小女孩看见狐狸的第一眼,她就被狐狸的美所吸引,以致无法自拔——“我的心跳得好快,它好漂亮”。真的是美的不可方物呀!这种被美炫目到心跳加速的感触,我深有体会。
带着这份发自内心的爱与喜欢,小女孩最终通过努力与狐狸成为了朋友,一起与狐狸在森林和岩壁中玩耍、冒险,虽然在与狐狸的共处中总是伴随着一些危险,但是她却也领略到了难得的胜景。对于女孩来说,能与狐狸在一起玩耍就是幸福的,即使有一些危险也不算什么,但对于女孩的父母来说就不是这样了,随着女孩的一次彻夜未归,她被禁足一周。
这一周内,她越发想念小狐狸,“我时时刻刻想着小嘟(小女孩给狐狸起的名字),脑海里都是她的影像,我喜欢回想我俩共度的时光,我等不及要再见她。”当女孩终于能外出时,她在树下吹起了哨子,惊喜地等到了许久未见的狐狸,小女孩感动地对狐狸说,“你没忘记我,真高兴又见到你,你好美”。这些最简单又最直白的话语却最能代表小女孩对狐狸的感情——简单、纯粹而又浓烈。事实上,我能想象的与久别重逢的爱人说的第一句话就应该是这样,“真高兴又遇见你,你好美。”不过这种纯粹而热烈的感情也只会发生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吧。
也正因为彼此是不同的物种,所以狐狸对于女孩来说,不仅代表着极致的美,也代表着无法预测的神秘。“无法预期的狐狸,我喜欢她突然出现带给我的兴奋,就好像她从未离开”。事实上,这种神秘一方面越发地吸引了女孩,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女孩越发地想牵绊住狐狸,使它受控制 ,“她总是玩到一半就跑走,真讨厌,一如往常,我只能等她自愿回来,真希望她能听话一点。”换言之,女孩想占有这份美丽。
但既然是不同的物种,一旦距离过近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小女孩因为对狐狸的喜爱,产生了将狐狸牵绊在身边的想法,但狐狸是向往自由的,容不得一丝牵绊,一旦她感受到从小女孩那传递过来的拉扯,她一定会想办法挣脱,哪怕粉身碎骨乃至死亡。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小女孩将狐狸带到家里时,狐狸找不到出去的路,最后竟刚烈的撞破了窗子,换得一身鲜血淋漓。所幸最终狐狸只是昏迷了过去,并没有死亡。但这次血的教训也使得小女孩明白,狐狸是不能被驯养和占有的,你可以爱她,也可以触摸她,但你永远不可能得到她。
正是这个道理让我泪盈眼眶,美好的却终归不可得到,人生总是充满遗憾。
但因为这样就不爱了吗?这份单纯而热烈的感情应该是这段旅程中最大的收获了吧!即使这可能是单方面与单向度的情感,就像小女孩对狐狸的爱一样,狐狸真的懂得什么是爱吗?长大后的小女孩在回顾这段感情时,心中明悟,“我喜欢的是我等她,我老是得找她,因为她是无法预期的”。
最后以长大后的小女孩与她的孩子的对话作结——
孩子:“但你的狐狸,她也爱你。”
女孩:“真的吗?你认为狐狸知道什么叫爱吗?”
孩子:“对,真的。”

狐狸与我Le renard et l'enfant(2007)

又名:伴狐同行 / 狐狸与孩子 / 狐狸小姐你好吗 / 狐狸与我:我和她的冒险日记 / 狐狸和幼女 / The Fox & the Child

上映日期:2007-12-12(法国)片长:92分钟

主演:贝蒂•若耶-布萝 伊莎贝尔·卡雷 Thomas Laliberté 安布拉·安乔利尼 

导演:吕克·雅盖 / 编剧:吕克·雅克 Luc Jacquet/Eric Rognard

狐狸与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