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9

火花:原著VS剧版VS电影版

这篇影评会提及剧版比较多,但是还是想写在这里,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原著的,电视剧版是对原著的扩写,电影是对原著的删减,这都无可厚非,但是电影版删节改动的太差了,以至于让我无话可说。于是,我就想对比一下原著和电影一部分有差异的戏,再看下剧版是如何处理的。另外声明,我还是非常喜欢板尾演戏的:)
热海花火大会
剧情暂不复述,节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原著中关于徳永说漫才时的内心描写。
搭档问我:“要是被自个儿养的虎皮鹦鹉吐槽,哪句话是你最不愿意听得?”我起先回答:“你得缴纳年金哦,哪怕是一点一点地缴纳也行!”然后又接着说:“那个死角就不要动了。”“我心里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你从昨天就没正眼看过我,难道是想吃了我吗?”“你不后悔吗?”等等。我说出一连串儿虎皮鹦鹉压根儿就不可能说出来的话,对此,我的搭档一个劲儿点头,并且还陈述自个儿的意见。但不知为何,他唯独对“你不后悔吗?”这一句反应异常,独自大笑起来。这时,从面前走过的行人听见的应该只是搭档的笑声,而搭档的笑是不出声的,只是一个肌肉不停抽动的过程,因此,从远处看过来,我们几乎是站在原地不动的两个青年而已,傻不愣登的。搭档笑个不停,这算是唯一的解救了。的确,如果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回到家却被自家的鹦鹉嘲笑:“你不后悔吗?”那说不定真有点儿想把它的翅膀烧掉。不!把翅膀烧掉的话,那鹦鹉就太可怜了,还不如拿打火机烧自个儿的手臂呢,这会给怕火的动物造成强烈的恐怖感。用火烧自个儿的手臂?这在鸟儿看来,除了惊异之外,可能什么作用也没有。这么一想,我居然也微微一笑。来来往往的路人对我们几乎是视而不见,虽然偶尔有人关注一下,但他们一边皱起眉头,一边竖起中指,信步而去,令人非常不愉快。那种置身于众人之中的疏离感,猛然袭上心头,击溃了我。如果这时再被鹦鹉嘲笑:“你不后悔吗?”我说不定会哭出来。正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后面的海上响起了爆炸声,响彻群山。
鹦鹉的“你不后悔吗?”点明了又吉老师想要表达的情感,即在无情的世界里,以一己之力去坚持漫才梦想的无助感和“我们真的怕自己主动让梦想完结”带来的恐惧。
这个夜晚让我知道了自个儿面对庞然大物是多么无力,但也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认识了日后相处多年的师傅,仿佛在迷茫之际注入了极大的力量。而且,我拿定了主意,除了师傅,我向任何人学。
但是随后他遇上了神谷,神谷是一位可以替德永报仇的人,他可以对每一个过路的人执着的尖叫:“地狱、地狱、地狱”,也可以对路过的小女孩柔声细语:“小妹妹,对不起啊”,“毫无戒备的纯真”是德永跟随神谷的初衷,就花火大会的漫才表演这场戏来说,是主要描写德永的戏,甚至连神谷的“地狱”段子,也是为了突出世界的无情和无序。
来看下电影版怎么操作的:
sparks的段子里加了一句:“这样大家哪儿能记住最关键的漫才啊” 来表现没人停下看他们的漫才,漫才段子则完全照搬原著中的对话,基本上一句都没差。
但是德永的内心戏则全靠苏打的表情带,最关键的“你不后悔吗”搭档听后也没有笑,原著中街头杂艺老年会的表演拖延了时间导致观众都去看花火大会的桥段完全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暴走族的摩托车轰鸣声盖过了他们表演的声音。
这样看起来,感觉把原著里搭档的温柔和理解,众人的冷漠,世界的无序,完全删去了,就算苏打演技再好又能怎样呢?那种无助感还是减半了。最可气的是还加上了蹩脚的暴走族,仿佛把世界的无情都归结在一小撮放荡的年轻人身上,把这些人变成了这场表演的敌人,板尾还说不与世界为敌,这不是明显立了一个敌人在这里嘛,最后还开始吵架了,当然这个设定让大林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但真的不知道这戏加的意义在哪里。
剧版:
首先,剧扩写了原著里只有几十个字的关于杂艺老年会的戏,以突出底层艺人的辛苦,这种大物的表演时间长,挤得后辈没有镜头和时间的情况,在搞笑界更是比比皆是:
其实,按照规定,在放烟火前,所有表演就该结束了,但排在前头表演街头杂艺老年会的成员们一见到观众就来劲儿,表演大幅超时,这才产生了如此凄凉的结局。
其次,是完整写了一个鹦鹉的段子(这个段子的成长也可以看出德永创作的成长和sparks的成长),并没有用书里的“你才是傻鹦鹉!”这句台词来表现德永的自暴自弃,而是用林子的一个眼神代替了所有,林子所扮演的这个德永一定说不出书里的这句台词。
所以其实电影里苏打和桐谷健太可以说是准确还原了原著的德永和神谷,苏打演的很好,我对电影版的两位演员还是非常满意。但是林子和波冈才是最打动我的德永和神谷,如果不是他俩,我可能都不会成为《火花》的粉丝。
然后说一下,镜头语言的张力,因为板尾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剧版的镜头基本上是吊打电影版了,不多赘述,只是说关于人群的描写,一下就可以看出差距。










说下总体感受
后续撸到别的戏还会继续补充对比的部分,这里简单说下总体感想。
关于戏剧性
我觉得又吉写的最好的戏就是花火大会这场戏,基本没有一句废话,又是开篇,一下两个人物就立起来了,核心矛盾和主题也全都出来了,非常简洁又张力十足,最重要的是文学性上一点都不差,关于花火、热海、群山的描写有深度并且文采斐然,这都是超越了剧版的,喜欢剧的也不妨读一读书。
剧版在这一段基本上完全沿用了文学版的结构,可见又吉老师的段子水平,他善于营造这种大起大落、矛盾突出、富有戏剧性的桥段,对比同样是艺人的板尾,我就不说了。我真的无法评价谁更懂漫才多一点。
关于搞笑和艺人
当然了,板尾的恶趣味也为他带来了一些便利,在一些搞笑桥段的营造上,电影版更能吸引注意力。但是漫才又不是一发艺人,所以M-1上占主流的还都是正统漫才啊,而且吉本的艺人大部分都是正统漫才啊,奇怪风格的漫才都是别的小公司为了突出重围才去尝试的,我不知道板尾为什么还要用笨拙的恶趣味搞笑镜头代替正统的漫才表演。剧版的段子无论是表演还是段子创作都认真不少,导演的镜头完全配合漫才,一点都不炫技,感觉非常尊重漫才业界。
《火花》的主人公是一群梦想当漫才师的年轻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故事,也是一起站在舞台上的同时代的搞笑艺人,以及支持我们的所有人共同拥有的风景。
这是又吉老师在中文版《火花》的《致中国读者》中提到的,这简直是对全书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群人的故事,剧版也是这样拍的,着重描述了德永与神谷之间的师徒情谊,德永与山下的相方爱,人气高的对手组合和单人艺人,经纪公司对sparks的支持,粉丝的关注等等。
但是电影版师徒情谊解释不清,尤其把神谷的漫才论删除得只留下片段独白。原著里,神谷是带着迷茫的德永向前的力量,德永一直崇拜着神谷,根本不是什么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感情。相方爱也基本上没有,漫才大师去世而产生的吃锅戏本来重点是描写德永与山下的相方间的摩擦与宽容,结果因为删除了小时候的回忆,变成了德永与师傅的心意相通,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周边艺人就更别提了,鹿谷这个角色凉君可以说是本色演绎了,但是原著这个角色根本不是重点,电影里却过分吸睛。经纪公司的戏其实是剧版后加的,可以说非常巧妙了。
漫才是一个共同作业,这简直是吉本的slogan了吧,所以才会如此推出《火花》这个IP,能做的衍生都做了。剧版里可能是因为小林子太耀眼了,我们更多是关注德永追求梦想然后失败了这件事,关于漫才的理解其实深入的并不够,直到我读了书,才搞清楚了漫才对于德永的意义,这也是又吉最想说的“火花”。就算剧版已经是神作了,电影多去阐释关于“漫才”“创作”这类的主题未尝不可。(尤其是没有了林遣都这个害人精,根本不用担心被带跑偏,苏打演技又完全hold住)所以,我真不知道是板尾对搞笑的理解有误,还是完全不会写戏,最后做出了这样的作品,还是挺遗憾的。
关于追梦的人
可能是因为小林子太耀眼了,剧版的《火花》我们更多是和德永共情,仿佛每个人都是追梦的失败者,林老师自己也说,这是个失败者的故事。“我们要颠覆的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句美丽的格言。”这句成了流行语,但是书里所描绘的无情世界其实并没有压倒一切。
《火花》就是一个漫才师的故事,这群人在“长时间地经历无谋划的挑战中获得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世界骤然变化的一瞬间,体验自己想出来的段子没人笑的恐惧以及哄堂大笑的喜悦”这便是他们全部的幸福,德永都经历了。“火花”是对漫才师这个行业最好的描述,“无论做哪一行,艺人是不会引退的。”我们怎么能嘲笑一个一直在追梦的人呢,神谷这一辈子都是漫才师。所以,这个故事没有人失败。(电影还把德永住下北泽的戏删掉了,也没有突出神谷是永远的漫才师,真是气啊)
“只要活着,就不是坏的结局。我们还在途中,今后还要继续走下去。”我觉得这是又吉老师给相方绫部和自己最好的祝福了吧。

火花(2017)

又名:栋笃双星血肉史(港) / 火花映画版 / 火花电影版 / Sparks the Movie / Hibana: Spark

上映日期:2017-10-15(京都国际电影节) / 2017-11-23(日本)片长:121分钟

主演:菅田将晖 桐谷健太 木村文乃 川谷修士 三浦诚己 加藤谅 高桥努 日野阳仁 山崎树范 

导演:板尾创路 / 编剧:板尾创路 Itsuji Itao/丰田利晃 Toyoda Toshiaki/又吉直树 Naoki Matayoshi

火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