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是在豆瓣的翻译群里下的,屯在电脑里已好长一段时间,由于要把dv带导进电脑,而又发现没有多余的空间,就对着电脑猛看了几部占用空间大的影片。这部片子有将近1G,80分钟,效果出奇的好,算是在本人看过的默片当中数一数二的了。

其实最让我惊奇的是它脱离了最初类似于梅里美《月球旅行记》的那种奇幻,而把影片中心转移到探讨人性上来,确实就从这点来说,也不能再去责怪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科学的航天手段,什么一架蒸汽飞机就去了火星、飞出氧气层时飞船内的人居然还可以自由走动、太空里没有失重情况的出现......故事只是借一个科幻的外壳,向人类自身发问,“我们能不能少些自私,多些反省”。在那个充满古希腊韵味的火星上,人们相互珍爱,没有杀戮,即便是杀戮,也只让凶手自己忏悔,用他心灵的善的一面来悔过。多么有爱的世界啊。

与火星恰恰相反的就是飞船里人心疏离,不和以致争斗:地球上那个自傲的老教授恶毒的诅咒。当男主角要带上火星女回地球时,火星人齐聚为他们的领导人,也就是那女孩的父亲举行了葬礼,他就在众人围簇的舞蹈中一步步去向了天堂。不难想象,接下来的情节会是顺理成章的大团圆,虽然在回程中,雷雨交加,老不死的教授跑到了曾看着飞船升空的悬崖上诅咒着飓风暴雨把飞船摧毁,但事实证明,早期默片里的坏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跟现在好莱坞影片的剧情套路是如出一辙。

我很不解的是为什么娶个火星女都要是火星最高首脑的女儿呢?人类太喜欢做梦了,去火星都能成为现实,那娶个火星女公主也不在话下。

以前也看过一些默片,总感觉里面的人物表演都过于戏剧划,肢体面部语言有些过,这与早期默片演员大多来自戏剧舞台有很大关系。这部电影里唯一让我感觉表演比较当代的就是那个在飞船内制造事端的莽汉,虽说是个坏角色,但跟那里面的好人比,少了许多矫揉造作的成分,更接近生活。不幸的是在他迷恋上火星,痛改前非后,在镜头前又成了舞台演员,表演就刻意起来。

当电影不再用影像来取悦付钱观看的人们,而是把藏在画面深处的关于人自身的问题剖析给观众,留给观众更多的是思考,然后脑子里会不断出现些为什么,以至于激励一些观众以此去做某些事,那这电影就应该算是艺术了吧。或许,这样说出口来是很肤浅的,但我觉得这至少是它被广大艺术爱好者关注的一点。

火星之旅(1918)

又名:A Trip to Mars / 400 Million Miles from Earth

上映日期:1918-02-22片长:97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雷斯特·霍尔格-马森 / 

火星之旅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