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11-06

姐妹情仇:拙劣的模仿秀

主角缺乏魅力,配角没有亮点。无论是精神分裂的杀人犯、专栏女作家还是警察、私家侦探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这里面的确存在诸如投资有限,请不起大牌明星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责任恐怕还得归咎于导演自身。首先、他在角色塑造上缺乏的艺术洞察力。片中的专栏女子曾经和妈妈争吵,说自己现在专心事业不想谈婚论嫁。而紧接的剧情是她需要找一位职业侦探去监视那个女人住宅。故事发展到这里,如果帕尔玛足够敏锐的话应该怎么做?当时是让一位气质不凡英俊潇洒的私人侦探登场亮相,并使女主人公通过冒险、合作对其产生好感,进而改变自己的爱情观。而实际上呢,片中的那位侦探不过就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大叔。有些自负还有些愚蠢,但和专栏作家之间毫无互动,只是机械地服务于叙事。其次,幽默哪去了?众所周知,希区柯克电影在制造惊悚悬疑的同时,也制造幽默。可反观希那些氏崇拜者们,无论法国人特吕弗查布罗,还是美国人帕尔玛,有谁在自己的所谓致敬作品中保留了幽默元素?似乎都没有。而这种缺失必然使得本来就不够鲜活的角色更显平庸。

而角色方面的问题又直接影响到了帕尔玛镜头运用的效果。例如私家侦探进屋搜集罪证一段。借助女作家的望远镜注视着整个过程的观众为什么要跟着紧张?根本不会。一来,这个角色毫无魅力可言,不足以被移情。二来,屋主弱女子,而潜入的反而是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与《后窗》正好相反。再比如那个用分屏表现警察上楼的同时医生女人忙着清理尸体罪证的镜头,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致使观众产生焦虑感?对什么的焦虑?是怕警察及时抓到凶手,还是相反?如果是前者,似乎没有道理。因为被杀的黑人是仅有一个还算比较可爱的角色。杀他的人无论如何不该获得同情。而如果是后者,那有什么必要让观众同时看到另一方的进展?

总之,这是一部比较拙劣的向希氏致敬的电影。也许给三星都有点高!

姐妹情仇Sisters(1972)

又名:奇胎怪案 / 血腥姐妹

上映日期:1972-11-18(美国)片长:93分钟

主演:玛戈·基德 詹妮弗·绍特 查尔斯·德恩 威廉姆·菲利 莱尔·威尔逊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 编剧:Brian De Palma/Louisa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