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写的其实和标题关系不大@@


《新康定情歌》中的男猪脚李苏杰大学毕业后随军来到甘孜参与川藏公路的建设,甘孜的首府即是康定。在那里他“解放”了农奴达娃,达娃也跟着部队一起参与公路建设。期间两人暗生情愫,李说等公路修建完了,他先回苏州,然后再来接达娃去苏州。
李回到苏州后给达娃写了很多封信,达娃在参加了扫盲班后也给李写了很多封信。可是双方却只收到过一封信。原因就在于藏区那边的邮递员。
这个邮递员刘二以前也是帮达娃被解放前的头人家做事的,因为识得几个字所以也顺便做做邮差。解放军来了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专职邮递员,他也很喜欢达娃。双方写给对方的信都因为刘二的关系而没能传递到对方手中。而且刘二还给李写过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即将和达娃成婚。当时正处在文革前夕?总之李被打成了大右派。收到这封信后虽然很气愤,却以革命同志的口吻给达娃写了信,祝她幸福快乐。而这封信也成了达娃收到的唯一一封信。
因为邮递员在信件传递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当然刘二是在滥用权力,甚至私拆他人信件违背邮递员的职业伦理),两个相爱的人再也没能相见(姑且不论李为什么不亲自回甘孜找达娃,或许有着诸多历史原因。)。但是让人可敬可叹的是,两人都终身没有嫁娶,因为当年的承诺而守候了一生。
一生的等候是多么的煎熬,这是可以想象却又无法真正体会到的。在现代的快餐爱情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够做到遵守承诺、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等候一份或许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大概连给出承诺都做不到了吧。
现在通讯发达了,可是就算没有了这“邮递员”的从中作梗,爱情也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传递给对方。“邮递员”的权力化入了恋爱双方本身,让沟通变得不易,甚至比以前更难。

(二)
电影中的另一段感情纠葛发生在小一辈身上。达娃收养了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姐姐叫卓玛,弟弟叫扎西多杰。他们称呼达娃为“达娃奶奶”。而李苏杰将自己的侄女过继过来当自己的女儿,所有他也算有了个“孙女”叫婷婷。在离开甘孜的六十年后,李苏杰执意回到甘孜找寻达娃,可达娃已于十天前去世,婷婷是陪着爷爷一起去的。期间婷婷爱上了扎西,而扎西跟邻居家的梅朵青梅竹马,算是一对恋人。电影中的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扎西对婷婷并非完全没有爱意,但是显然他也不愿因此而与梅朵分手。
爱情或许没有先来后到,也没有谁对谁错。从某种角度来说,既然扎西对婷婷也是有点感情的,那么即使扎西放弃梅朵而选择婷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在电影中扎西还是选择了梅朵的。我想在现实中,面对这种情况,旁人也大多会站在梅朵这一边的。因为在现实中很多时候爱情又是有先来后到之分的。当然这样一种选择或许也是伤害相对最小的。
曾经看到过说,“既然有了恋人,甚至已经结婚了,那么就不要再让别人爱上你”。以前我觉得很对,对自己的恋人/伴侣忠诚,将TA视作唯一,就不该再让别人爱上自己,不该给别人这样期望的可能。但是现在我觉得这太难做到。首先,恋爱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产生矛盾之时,很可能会被动/主动向其他异性寻求安慰;其次,一个人似乎也是有可能爱上两个人的。最后,也不能完全排除,就算一再拒绝,仍有人死缠着不放的可能。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我的眼中只有你,你的眼中只有我”的境界,或许这在现实中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至少,在我看来,恋人在心中的地位是和其他异性朋友不同的。恋人之间还可以有跟其他异性朋友不能有的亲密。我们选择一个人为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将自己的爱与温暖给予对方,同时也渴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对爱的需求。依照资源理论,当爱的需求无法得到直接满足时,通过其他资源如金钱、商品(物品)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间接满足该需求的作用,但是这样间接满足的形式却会使满意度大大下降。因此,一定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这样才能满足对方对于爱的需求。当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情感交流不一定只能通过face to face的见面才能达成,而有些情况下,即使见面了也不一定就有情感上的沟通。双方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难得写影评能写这么多,已经偏离主题了@@不过我发现蒲巴甲在这部电影里的扮相还蛮不错的~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也能去康定走一走,领略一下《康定情歌》中的意境。

康定情歌(2010)

又名:新康定情歌

上映日期:2010-11-05片长:105分钟

主演:苏有朋 居文沛 蒲巴甲 翁虹 卢奇 何政军 张光北 吴军 马以 谢润 袁文霆 

导演:江平 / 编剧:朱苹 Ping Zhu

康定情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