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福州。逼仄而凌乱的厂房里,年轻的女工们机械而熟练地忙碌着,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珠子串在一起。她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拿几十美元的工资,工作时不能交谈,否则被发现了就要扣一天的薪水。
2004年,美国新奥尔良。那些中国女工们生产的珠子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庆典上。年轻的女孩子们将一串串闪着俗艳光彩的珠子层层叠叠地挂在颈间,互相投掷,躲避,追逐,调笑着,兴之所至时甚至会把上装脱下,做“exchange beads for nudity”的游戏。
这是2005年的一部获奖纪录片《狂欢节:中国制造》中的情节。
当问到“你是否知道这些珠子从哪里来”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带着几分戏谑地说“I hope it’s not too bad…Don’t tell me! Don’t make me feel guilty!” 另一个男人则显得有点不耐烦,“I know they only get like 10 cents for it…anyway, 10 cents is a lot of money for them, isn’t it?” 同时屏幕下方出现一行字:佛罗里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此时,我无意,也没有理由去指责任何人。我相信,他们两个都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或许他们也会每天勤勤恳恳朝九晚五地工作,忠实地扮演着好儿子、好丈夫的角色;或许他们也会响应某些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倡议,在“选择公平贸易产品”的宣言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或许他们还会在中国汶川地震时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并向捐款箱里郑重地投下来自大洋彼岸的心意……after all,千里之外工厂里中国女孩们的生存境况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他们没有责任为此感到丝毫的良心不安。“仁者爱人,爱有差等”,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从身边具体可感的人爱起,不是么?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同情(sympathy)”是一切人类道德的基础。这里的同情不同于怜悯(pity),甚至不同于慈善(charity),因为怜悯和慈善,无论是出于多么高尚的动机,总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施舍意味,而同情则意味着真正地放下身段,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对他的每一分绝望和痛苦,羞耻和恐惧感同身受。

想起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园会》。
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把少女劳拉从园会的完美梦幻中惊醒,让她意识到在自己荡漾着玫瑰花香的生活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真实更沉重的世界,从此她便再也无法幸福地心安理得。站在那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工人冰冷的遗体前她轻轻啜泣着说“Forgive my hat.”
——请你,原谅我。原谅我华丽的帽子,原谅我欢乐的园会,原谅我优裕的生活。当仅仅一墙之隔的你们还要经受这样的苦难的时候,我的幸福,是种罪过。
可她又能做什么呢?

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每个人都知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那个MBA的话一点都没有错。每月几十美元已经可以保证落后地区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事实上很多女工都对能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心存感激。全球化的巨大机制中每一种劳作都是明码标价的,而没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的她们除了成为廉价劳动力之外,真的别无选择。
社会的进步永远不能一蹴而就,生活永远充满着残酷与无可奈何,人与人永远不能真正平等……这些我都知道的,可我就是觉得难过,怎么办啊?
I have a dream.
I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I really, really wish that, through my efforts, I could change the world into a slightly better place.
But I don’t know how…

狂欢节:中国制造Mardi Gras: Made in China(2005)

又名:狂欢节: 中国制造

上映日期:2007-01-01片长:73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David Redmon / 

狂欢节:中国制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