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img04.21cn.com/2004/09/16/2658414.jpg[/img]
一个男孩六年前因为青春冲动犯下罪刑出狱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切,直到有一天他再次和六年前的故事重叠。这就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民谣电影《葵花朵朵》梗概,这么简单的故事,在具有电影学博士头衔的王宝民导演的镜头里化成了100分钟的视觉大餐,观众可以依据自己的体验去感悟影片里传递的人性疑义。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西部阴山脚下,灼热的阳光,憨厚的农人以及作为叙事者的民谣歌手杨一质朴的歌唱都会让你身临其境般感悟西部的粗犷和豪放,以歌手全知叙事作为主线的中国电影并不多件,影片分五个章节:1、劳动;2、出现;3、小倩;4、阿美;5、重演。五个章节以杨一的歌声串联,杨一替代了摄影机的位置成功进入影片主人公的心灵。

一个和游吟诗人有关的电影是值得关注的,因为他对于导演将是考验,当观众已经知道了每个章节的答案,导演要靠怎样的力量将观众的视线聚合在银幕上,王宝民导演这样回答:“我认为电影是虚构的艺术,一种复杂的表达语言。完全向现实投降并不能出来好作品。”确实,电影的历史告诉我们电影首先是直观的视觉表达,观众能否看懂不是观众智商的问题而是你导演是否有能力画面表达出人性感悟和真实生活,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于真实和真诚。


影片里葵花和烈日让大地变成金黄,苍凉的黄河承载着秋收的希望,服刑归家的马小刚终于踏上了归家的方向,西部的大地,带着厚重的质感,马小刚在怒放的葵花田里的行走,往事和不安在他脸上晃动,他将迎来这样的新生活,我们和他一样陷入迷漫,那么,此刻,请跟着杨一上路,听他把阴山小镇下的故事吟唱。
随着民谣朴实的歌声,带着人民的心境,带着不加修饰的大白嗓,带着灼人的日头,叙述我们的生活以及那一个和他对眼的姑娘。
过度曝光的高反差画面能让观众感到黄土的热度,故乡秋日的葵花装下了游子的思念和愁肠,家,是不是还是旧日的模样,爱情是否还如蜜泛着心光,他渴望答案,就像葵花籽等待农人欣喜的拥抱。
坚定与平实的步履带着黄土飞扬,依然沉默的是路边的乡党,这是一个需要用心才能体味的地方,在寻常的日子里辨别着日升日落间一瞬的灿烂。
坦诚的说,导演在这段回家路上表达了对于土地和人的看法,这种作家电影式的内省是导演视角的,能否与你的精神同行取决于你的心灵,电影在画面背后的是你的会心,这样的知会不仅由画面本身也来自歌手的演唱,歌声在远方等待找寻它的人们。
这是诗意的电影,这是需要你用心串连的故事,当滚铁环的孩子将铁环弄出声响,你的心里可有着共鸣的磁场?!古老的黄土包容下人世的流转,所有的故事都是周而复始的圆环,我们的凝望只是抓住记忆的一个点,随后和歌声一起飘散,间或明天又有相同的思想,可是你的姑娘不再是昨天的姑娘。
在盛放的葵花边,谁是那个孩子?滚动着铁环,就像转动着时间的轮子连接着小刚的往事和未来。
沉默寡言是中国底层百姓(特别是农人的形象),他们只有在蓝天白云下才感觉踏实,阳光的味道让他们充满丰收的期望。
派出所的戏里屋外的行人向镜头观望,这让影片有了一种不经意之间产生了间离,电影学博士出身的导演对于新浪潮有着必然的继承,他们时刻提醒观众和叙事之间的距离。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非常有意思,摄影机在小刚和小倩背后穿过,对面是杨一的歌唱,那么,谁是真实世界里的存在,谁是意念里的映照。更有意思的是在后面的镜头里傻子坐在了摄影机的位置。
这是可以相互参照的段落,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里,谁在陷入,谁在观望?!
还是随着歌手流浪吧,随着歌声去找我们的家园,无论我们能否记得住电影里的人,我们记下了,阴山和葵花。
故事从两人看电影那刻消失了,只有景象在过度曝光的胶片上等待我们的附着,事实的构成就像楼烨多年前《苏州河》里的疑惑?
我曾经当面问过导演,电影里一些充满新浪潮影像风格的镜头是不是刻意的,导演坦诚地回答,有些镜头是在后期剪辑发现有趣加上的。
我说,在影评人的眼睛这一切成为了影片的亮点。导演回答,果然某些误读是善意的,这样的共谋或许可以成为促进中国电影面向大众的方式,任何的观众群都需要引导。王宝民导演的丰富经历让他有了可以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然而,坦诚的将也留下一个毛病,矫枉过正,导演太想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而忽视了中国电影观众101年来一直熏陶在好莱坞简单的故事语境里。理想主义的导演和将电影当成活动漫画书看的当代观众群有了一些隔阂,这样的隔阂甚至影响了交流,陈凯歌、张艺谋和李少红等人往往都有类似的毛病,电影,特别是比较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的前景在中国并不乐观,门庭冷落的电影院如何找回观众,这需要真正热爱本土电影的人齐心协力。

《葵花朵朵》是一部需要聆听和感悟的中国文艺片,从导演王宝民和观众的对话里可见他是一个坚定的反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人,这种反对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而是作为一个身具诗人、小说家、民间影评人、电影学博士和独立影像导演多重身份的中国著名文艺青年对于当下电影文化氛围单调性的一种担忧,他拒绝恶俗的商业炒做的态度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王宝民能坚持多久我不知道,但是,这种坚持会有不断的新人加入,就像杨一不计报酬的出演和谱曲,就像所有跟随导演的演职人员的努力和用心。
在不久前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主办的导演见面研讨会上,就好莱坞化对中国当代电影事业的影响导演和在场的观众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听了这些对话,来馆观摩的台湾文化考察团成员说:想不到上海有这样高素质的影迷……
确实,作为策划我非常感动,不仅因为朱屺瞻艺术馆为此提供了财力、物力的协助,他们甚至辗转找到了35mm的流动放映机,让观众体验胶片的质感和画面的张力,而观众也以极大的热情回报着主办方的热情。更为难得的是有些影迷从长江三角洲一带赶来,现场的爆满和踊跃的发言让我看到影迷的对于本土电影的关切和热爱
作为中国的独立电影里学历最高的创造团队,作为中国60年代出生的最个人化(固执)的导演之一,他的《葵花朵朵》已经在世界各地影展得到广泛好评,本片至今的最高荣誉是入围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周单元。

只要那把吉他还在,只要杨一不放弃歌唱,我们就会有故事,我们就能听到游吟诗人的歌唱。
我们经历,我们倾听,我们一起在路上。

任何的艺术都有一个对等的欣赏群体,多元才是艺术的百花齐放有着可能,任何的群体都是需要培养的,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功的,特别是艺术电影的观众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上海今年《我们俩》《看上去很美》《伊莎贝拉》等影片的票房惨淡和我们整个文化市场跪拜好莱坞有着极大关系,而一些毫无操守的影评人和愚记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更是妨碍了观众进入影院的信心,对中国电影大家还是尽力扶持吧,作为中国故事片的发祥地上海,让我们一起努力。

据说上海已经成立了艺术院线,《葵花朵朵》这样的电影是应该作为文艺电影向艺术爱好者推广的,我们能做的以研讨会的形式向大伙介绍,导演在有限的范围里叙述他的主张,我们希望更多的媒体去关注这样一部由演职人员不计报酬用心拍摄的独立电影,共同推动中国独立电影以及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发展,让更多有思想的中国电影和观众交流、亲近,这不是几个人可以办成的事情,这需要大家的帮助和激励,这样才会有中国艺术电影是希望。

2006年5月23日 星期二 下午23时08分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葵花朵朵(2005)

上映日期:2005-04片长:98分钟

主演:王鸣捷 孙茜 吴莹莹 

导演:王宝民 / 付晓红 / 编剧:王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