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如雨止#

看到有不少网友说:“被骗了,《恋如雨止》不是恋爱番,而是励志番”。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说一下我的理解的。确实,可以说这可能是个励志番,但它绝对是恋爱番。不但是恋爱番,还是纯爱番,且是蕴含了很深哲学的超级纯爱番。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来说说为什么作者要如此人设。一个是十七岁青春少女高中生,一个是四十五岁离异且育有孩子的万年店长。不管是谁,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搭配都会想到这段恋情是不合适的,不被看好的。作者也正是想要读者这样去思考,而不是故意想造一个反差思维。试想,如果女主大十岁也不是高中生,同时男主小十岁也没离过婚,那么他们是很合适在一起的。那么整个故事就没有了冲突。正是因为这是个超级纯爱的故事,所以必须需要这个冲突来作为暗线。

因此,作者故意如此人设来让他们没理由在一起。然后通过明明没有理由相爱和在一起的两个人,却奇迹般地相爱和在一起了,然后最后又完美地分开了,来刻画和表达出这最真挚和最纯洁的爱情。他们两个人就好像相背而行的两条路的这一个现实正是整个故事里的暗线;也是整个故事里的大冲突,或者叫做硬核冲突。这是作为一个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的。
在上面的这个基础下,我们来看看它是不是恋爱番。这就是恋爱番。很多人觉得不像恋爱番,其实因为TV版(动漫版,下同)并没有把漫画原作的后半段放进来。如果把整个漫画的故事都放进了TV版里,观众们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恋爱番了。因为现在的TV版只是原作里的一半故事,导致里面很多前期的铺垫和明线暗线没完全用上。如雨伞、千寻的话语等等。但哪怕如此,就当前TV版现有的故事来说,也还是能看出这是个完完全全的恋爱番的,如果有仔细地去品味思考的话。
很多认为不是恋爱番或者说认为更像是励志番的观众(或读者,下同)都会或多或少地抱有这种:“女主爱上男主只是迷茫时的一时好感”,“好感期过了就分开了”,“雨停了人就走了”,“雨停了就不爱了”,“雨停了就去追逐梦想了”,“店长只是避风港,只是一场梦”,“友情和梦想戏份比爱情还大”等等诸如之类的观点。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这部分观众没有发现暗线,且错误的认为雨是他们的爱情。
这是个超级纯爱番,所以整个故事里男女主角的感情深度或者说爱情浓度的变化情况是稳步不断上升的。如果你有仔细总结就会发现他们有过平台期,却没有过下降期。他们的感情就好像水位一样,满溢便是容器炸裂的时候,也是雨停的时候,就是他们推开对方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们爱情变淡了或者爱得不深了就转身离开。相反正是他们爱得深才推开对方、转身离开。
观众们会有那样的错觉是因为错把雨速的快慢和雨点的大小当成了男女主角的爱的深浅。然而正确的解读是雨是对方,雨导致积水的深浅才是他们爱的浓淡。所以雨停的时候才是他们爱得最深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第十二集里,在男主和女主的共同幻想里,地上慢慢地铺满了水,终于变成了“秋水共长天一色”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然后女主转过身踏着积满的雨奔入男主心中的这一个意象。
这同时也是为什么作品的名字翻译成《恋如雨止》或者《爱在雨过天晴时》。对于这两个名字,大家都只注意到了“雨后的晴天”这个意象,却忽略了“地上的积水”这个隐藏意象。同时大家都认为名字是在一语双关,其实名字是一语三关。
而梦想如果单纯只是解读为梦想本身,那么也会导致对故事的理解有偏差的。在《恋如雨止》里,梦想从一开始便是一个一语多关。在整个故事里,写作“梦想”读作“现实和缘分”。梦想本身是明线之一,背后的隐藏意义却是故事的暗线和硬核冲突。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观众会问:“为什么他们的梦想和恋情不能同时兼得,感觉并没有什么冲突啊”的原因。
如果只是单纯理解为梦想,确实是没有太大冲突的,只是见面时间减少了。真还要继续恋情,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梦想”除了是梦想外,作者还用“梦想”来代指一切与他们恋情相背的因素,一切那些不允许他们在一起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这么去想,你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雨是因为“梦想”而停的了。
好了。在明白了以上的内容为基础后,我们就可以从技术角度来看看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友情”和“梦想”占的比重那么的大。“友情”和“梦想”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作用就是推动剧情进展和丰富故事内容的。如果一个故事通篇都只讲了爱情,那么会让这个读起来很单一,不够真实,也不够丰满。而《恋如雨止》这个故事,由于感情的温度线一直是稳步上升,所以每隔一些片段它需要额外的助力来推动故事。如果单纯以它的故事核心,也就是爱情,来推动是不够的。单以爱情来推动,就会变成了纯粹在发糖的喂狗粮日记。
但如果是别的故事,如果有下降期,那么是可以单纯只靠故事的核心本身来推动的。假若要举例的话,你可以把这个想象成物理里的单摆仪或者弹力球。如果是有不断上下或者左右的位置变动的话,那么光靠一开始给的力也是能一直运动下去的。但若是规定只能单方向运动,那么是需要额外施加力来支持的。
故事和现实生活不同。现实生活是可以一帆风顺的,而且又是顺利就越是兴高采烈的。但故事不一样,一个好的故事一定要有冲突,一定要有大的冲突,小的冲突。因为如果没有小的冲突,人物感情不够丰满,故事不够真实。如果没有大的冲突,就无法引出冲突导致的升华。如果不经过冲突就直接升华就会显得很突兀。就好比两个完全没好感的人,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也没经历,隔天就变成“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话就很奇怪了。
冲突的大小可以靠两个因素来衡量。一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另一个是冲突后带来的变化。“小冲突”是可以绕过去的,冲突后变化不大。如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但只提发生了这件事情却不解决而继续推进剧情。
“大冲突”,也就是硬核冲突或者本质冲突。无法绕开或者规避,唯一途径只有面对。是贯穿整个故事,是会带来本质改变和升华的。在有些情况下,整个故事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大冲突。
没有冲突的故事,在感情线路和起伏上给观众的感觉会是“竹篙打水平平过”的。这样的故事只能算是假想情况下的编年体通史或者画出来的纪录片。很多想走超级纯爱路线的作品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各方面的限制导致无法制造大冲突,整个故事都靠小冲突来推动和引出升华。导致故事变成了最简单的一种“解药”。这样的动漫番有许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恋如雨止》这个感情不断向上的故事里,“友情”作为小冲突推动故事,而“梦想”及其背后的含义作为暗线、大冲突来贯穿整个故事。当大冲突解决并引出升华后,雨便停了。“梦想”,其实也是他们爱情中的一部分。
好像也有不少朋友和观众们聊到什么是“解药”,什么是“毒药”。这个问题需要花不少篇幅进行讨论,所以在这里我就不进行了。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零散见解也写在了另外一些和《恋如雨止》有关的文章上,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不过可以在这里说一个比较简单的区分方法,大部分情况下是适用的。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一部作品但凡是落入了,其核心只为了刻画这其中的苦或者苦的反面,的这个圈子,那么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剂“解药”。
这部作品立意,所蕴含的哲理,所用的意象和表达方法,所刻画和表达的最真挚、纯洁和完美的爱情,让我认为《恋如雨止》不光是恋爱作品,还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品。
04/Apr/2018 补充:
“问题是故事里并没有什么非得逼他们分开的地方,友情梦想甚至是年龄差距在现实里这个条件下的情侣也不少,而在故事也并没有严重到让他们分开的点,这样以老少配开头却又因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而分开,未免太过生硬了” ——看到有网友如此说

应该仔细去读这个作品,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有人说觉得生硬,其实相反一点都不生硬。因为相爱不需要理由,但是在一起是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用回原作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但喜欢像我这样的大叔是需要的吧”。顺带一提的是,这涉及到爱情的本质,爱情与其他情感的区别和为什么要有爱情等哲学问题。篇幅太大,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

而其中的现实因素便是为什么大叔从一开始就在抗拒女主的爱的原因。但是爱情的感觉是抗拒不了的。爱情只有来了和没来。等大叔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深陷其中。他已经享受起了那种爱情。那种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但还是想多维持一秒的感觉。但是爱情这种东西,先是人沉醉,然后却让人出奇的清醒。

爱之深让你开始不断为对方考虑起来。所以故事后期大叔便开始推开女主,女主也开始懂得大叔的这一份心意,接受他的推开。 然后再来看看这位网友举的例子。网友说没有事情逼他们分开,其实准确的说是没有客观因素强制他们分开。主观上的是有的。主观上最首先的便是两个人自身的想法。这里强调一下的是,他们分开了不是因为他们精神层面太脆弱,承受不了这份压力。理由就是如果他们承受不了就不会一开始面对那么多困难交往了起来。正是因为他们坚强,所以才在没有任何客观条件的相逼下选择了推开。假若要举个例子来说,吸毒的人如果要戒毒,到底是被人关起来容易还是完全靠自觉戒掉了容易。

再来从哲学上说。如果有客观条件相逼,那么便是“求不得”了。也就是落入了俗套,这样和那些千千万万其他作品是一模一样的。爷孙恋也好,爱上隔壁的有妇之夫也好,直系血缘忘伦恋也好,甚至最简单普通的两个人恋爱也好,在其他作品中从来都不是他们选择了放手对方,而是被人砍断了手。说是相爱,无非爱的是自己,无非就是自私罢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网友的第二点理由,“很多如此年龄差的情侣”。用鲁迅的一句话来回复就是“从来如此便对吗”。或者我们可以稍微休整一下,改为“很多人如此便对吗”。很多这样的情况,不代表这种情况是合理的,是对的,乃至应该继续发生的。退一万步来说,哪怕是一件上述条件都符合的事情,作者写一部作品就是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是可以和其他人或者情况不一样的。 要举例子的话,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谋杀,所以谋杀是对的吗。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人都去夺走他人生命,所以这个行为是对的吗。哪怕就是对的,那么那些因此创作了反战作品的人也是对的。不管动机还是作品本身也是合理的。

所以没错,看下来之后你会觉得两个人难道就是因为年龄差等等这些个如此主观却没有限制力的因素就分开了吗。是的,正是如此,所以才说这是一部好作品,这是一部蕴含了哲学的作品。 最后还要说一句就是,年龄差其实是最客观的条件了。因为金钱、权力和地位只要靠努力就有可能达到。而缩小年龄差这种事情,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是不可能的。

05/Apr/2018 补充:
看到有人问《恋如雨止》十二集里的拥抱是不是男主自己的幻想,还是现实。我的见解就在观看时已经用弹幕的方式发在youku上面了。不过大部人在观看的时候应该不会选择打开弹幕。因此再简单整理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这一整个拥抱既是双方的幻想,因为是互文;同时也是意象。这些从以下几点细节就可以看出来。

最首先的就是女主的头发,男主的公文包和雨伞。它们在奔跑中,或者说在雨止景中,和现实里不一样。散开的头发,消失了的公文包和雨伞,这些都是意象。它们象征和暗示着内心里的约束,负担和阻碍。所以在没有了这些限制他们的东西的情况下,那么一次飞奔入互相内心里,迸发出光芒。

第二点就是雨水积成海,倒映出晴空。这两个点也是意象。雨是对方,而不断敲打心窗,积累汇聚起来的雨滴则是爱。晴空是爱情的状态。这象征和暗示了双方在相处当中,不断被对方的情感所感染。在漫漫雨积之后,他们也真正的爱上了对方。晴朗明媚的天空映照在水中,象征和暗示了他们这最真挚、纯洁和完美的爱情。
而此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这一幅海天相接的画卷也正是如此意味。同时也象征和暗示着互相感染了对方的他们的情感,不断交融后就像那杯牛奶咖啡一样(第一集里,故事开头时所埋下的伏笔意象)。不分黑色,中庸之向,两人对情感和梦想的认识和追求变得融合而一致。

第三点则是踏着雨水,奔至彼方。这里也是两个意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中日文化里许多作家皆以为雨水有灵,能寄托和传递人的思念和情感。而雨多以哀景为象,雨后为晴,故又以雨为带来希望之物。所以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本作里,雨指代的情感是悲,雨指代的事物是对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是踏着雨水的漪涟去奔入对方的心。从第二点可知,脚下的雨水是他们的爱恋。而此时,又是为他们铺成的桥。就好如鹊桥一般,把两颗迷茫的心连接起来,成为横跨银河的方向。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意象(双方的幻想)中,女主是在地上的水汇集聚满后才(出现)回转身,奔跑至男主(的意象)的原因。
只有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才能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对方。也只有爱得足够深,才能摆脱一切枷锁,冲破所有障碍,飞入对方心中。也更是因为爱得那么深,才能说出:“雨已经停了”。爱情本是占有,本该是让人不断沦陷的雨天,然而溢顶满盈后却是此刻的放晴。
当然,跑那么久、那么长距离有为了观影效果而故意考虑设计。足够长的距离更有表现力,同时也更震撼人心。但是其实也有作为意象的考虑。
奔跑是心切。长距离则是遥远,象征和暗示着他们这一段感情需要那么长距离的奔跑才能触碰到对方的内心。完美的和前面的剧情相呼应,相照应。反映了他们之间这被种种客观条件束缚,不被世人所看好,历经困难才相爱的感情。
其实女主在听到男主呼喊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只是回过了头来。其实这里在动漫的作画上出现了一点失误,没有准确的画出女主应该所在的位置(距离看起来比回头前近了,但是女主理应没有改变位置的)。

第四,男主眼神动的那一下。这里需要提一下就是这部作品里多次提到了《罗生门》。仆人和老妇在罗生门前躲雨的故事表面上关于男女主角的对于梦想和生活的勇气,实际上也是在说他们的恋情。
可能会有不少观众因为男主的眼神而以为这个奔跑是真实的。以为眼神对应的是女主开始奔跑,所以惊了一下。其实是对应不上的。男主眼神的那一下对应的是女主转过身来。
他惊的是当女主转过身来时,他所看到的女主的眼神,就像是那在意象(幻想)里,散开着头发,低着头,不顾一切向他奔跑的这种感觉。
他惊的是,他在女主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
他惊的是想说出口的,又不敢说出口的。说出口了的,和没有说出口的。想说的和不敢说的是确切的心思,是抛开一切因素后的希望。他说出口的是她的名字和经过不断折扣后虚化的念想。而没有说出口的是原本应该接下去的话。并不是作为一个年长理性的大叔,也不是罗生门前的仆人或者老妇。而是作为一个人,单纯的只是人,想要继续说下去的话。
他惊的是他居然迟疑了,他居然那么爱她(互文)。

恋如雨止恋は雨上がりのように(2018)

又名:After the Rain / 爱在雨过天晴时

主演:渡部纱弓 平田广明 宫岛惠美 福原遥 池田纯矢 前野智昭 金井美香 矢部雅史 竹内顺子 茂吕田和江 泽城千春 宫本充 

导演:渡边步 / 镝木宏 / 井端义秀 / 益山亮司 / 赤松康裕 / 内田信吾 / 河野亚矢子 / 安藤良 / 编剧:三重野瞳 Hitomi Mie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