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10-17

梦想照进现实:王朔症候群

高中毕业之后看的《梦想照进现实》,后来不知看了几十遍。《梦想照进现实》现在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了电影的代名词。有人来我家说我们看电影吧,我就翻出电脑里唯一一部电影,强迫人家把接近两个小时流利的京片子听完。重装电脑之后首先重新下载的就是这部电影。不经意间就成了魔症。想起阿琳同学小时候,我到她家去,说咱们看《大话西游》吧。她说不用看了,当场就一人分饰几角把大话西游的台词背了一遍。我当时那个震惊啊。没想到自此之后又经过TVB的熏陶,这位同学的粤语就成了。人的经历总是相似的。我的魔症终于也开始了。想起了王晓波小说里说起的俄国外交官听500遍天鹅湖的故事。听了几十遍以后人眼中这种表演就逐渐变成物理上的运动了,再看多了就有了形而上的意义。然而在我看来,每一次电影里的两个演员的争论缓缓展开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就连其间的争辩和反唇相讥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甚至我喜欢电影里仅有的一个房间的家具摆设,它的灯光,甚至里面赞助商NOKIA,宜家,伏特加的广告我都很欣赏。差点没登了百合网。我才知道背下一部电影的台词并没什么,最魔症的是连电影里台词的音调,演员的表情心理甚至潜台词画外音都能背出来。那就是真的被匡上了。最后的境界就是活学活用,甚至生活中任意场景都准确套用台词。暑假里和同学聊起来我忽然一声叹息“有什么样的剧本就有什么样的观众,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然后我自己吓了一跳。王朔自己也说过,为赚钱写过一些小说。这个剧本也许不是最经典的作品,但是在我眼里,在此情此景中它就是那么完美。两个京片子,把我没说出来的话都说了,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北京话是干脆而掷地有声的。然而那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中,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孜孜以求中,玩世不恭的论调隐藏着多少自我解嘲的意味。嬉笑怒骂中掩盖不住曾经理想的光辉,所以有失望,有无奈。也许这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吧,用北京话太合适。
感觉上与王朔风格类似的作家还有像冯唐,像石康们的作品总是感觉有欠缺,其间的功力似乎又淡了一层。没有那么旗帜鲜明的反叛的意义,更像是自然的叙述一种生活。然而这样的作品吸引人之处在于用卑微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那种不加粉饰的过于真实的语言与生活冰冷坚硬的质地相触碰。石康的那句:“你就是那种比照片还好看的人,你就是那种睡着了也好看的人,你就是那种能让我笑出声的人,你就是那种不要音乐也可以在北京肮脏的灯影里跳舞的人。”让人动容。句子念起来的节奏,让人心中有隐痛。话说曾经给睡着的某人拍照片也觉得是万分美丽的。所以总觉得其他几本都不能超过《支离破碎》。
导演徐静蕾的这部小制作电影也很出彩。话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能拍出北京的风味,个人风格很鲜明。她也是里面惟二的演员之一,算是本色出演吧。韩童生演得太好了,我就想他难道不是话剧演员,台词句句掷地有声,姿态神色拿捏得如面谱一般,让人过目难忘。现在想想背得最熟的还是他的台词吧,他的神采。
本想这是对自己说一句也是北京话作家的台词:“睡去吧,你们这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然而那些“芭蕉船,银杏树,柿子雨,深秋雨后收割麦田,迎着朝霞采摘向日葵,你想要一只铜哨子,却得到满河金被子”的理想必也是不能割舍的吧。所以对那些近似呓语的重温怕也不是徒劳。

梦想照进现实(2006)

又名:Dreams May Come

上映日期:2006-06-30(中国大陆)片长:101分钟

主演:徐静蕾 韩童生 贺鹏 孙少华 

导演:徐静蕾 / 编剧:王朔 Shuo Wang

梦想照进现实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