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12-11

O侯爵夫人:天鹅之歌

众所周知的贞洁烈女忽然怀孕了,并且连她自己都不清楚丈夫是谁,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一准有许多人回答:《圣经》。错了,这次的主人公不是圣母玛利亚,而是青年寡妇朱莉塔;时间也不是公元零年,而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时期。侯麦细心的讲述了在这个不古不今的时代发生的一个不古不今的故事,有关爱欲,也有关道德。

这又是法国南部的风光旖旎,临近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美景配佳人,一场小小的战争也能带来意外的邂逅。守寡多年的侯爵夫人在被俄国大兵调戏时,一位英俊倜傥的俄国伯爵挥剑相救。英雄救美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最能给男人带来荣誉、给女人带来幻想的事情,遑论这里的俊男靓女。尽管有传言说伯爵不久阵亡,但终于有一天,身着白色军装的伯爵登门造访侯爵夫人,希望能娶她为妻。夫人在守寡后原本发誓终身不嫁,但一家人对伯爵那天使般的面庞和心灵备感称心如意,欣然应允,只等伯爵完成任务回来娶她过门。

故事到这里其实才真正开始:在等待中,侯爵夫人怀孕了。于是她和观众都被抛入同一个情境:怀孕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在女人视道德为生命的时代,这意味着她要想不被众人的目光杀死,就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自命为贞洁寡妇却不婚而孕,拿什么来证明你的品行始终检点?

无路可逃,侯爵夫人非证明不可。在她发现自己怀孕前,她的人格并未展示出太多的道德力量,她每日作画、女红,像是一位尚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此时的镜头节奏也舒缓悠然,透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满满充盈着的幸福与宁静。但当医生和护士先后判决她“喜”得贵子后,侯爵夫人立刻显示出性情中强有力的人格力量,而同样舒缓的电影节奏却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痛苦与挣扎,镜头语言带给观众设身处地般的感同身受。可以说,整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侯爵夫人在一点一滴的事情中细腻幽微的展现她内心性情的美好和德性的强大。

她试图努力说服父母她对怀孕的确毫不知情,但母亲无情的抛下一句话“你别在我家里生孩子”,父亲则拒绝见她,甚至朝天花板开了一枪表示恩义已绝。这般冰冷的人间,不留也罢。她离开家,回到自己的封邑,做好了把孩子生下来的准备。问心无愧成了她最后的马其诺防线。细细观赏,会发现侯爵夫人说的最多的词语是“我发誓”,她发誓不再嫁,发誓没做对不起圣人的事,发誓要给孩子一个父亲。其实,发誓是最深刻的承诺,在她这里正是对自己内心道德感的承诺。侯爵夫人在片中总是身着一身罗马式长袍,显得温婉柔弱,表情也沉静安然,但她举手投足间却是掩不住的坚毅,这就是坚定的道德承诺所赋予她的力量,诚如康德那句话:“世间最令我畏惧的永恒之事,乃内心之道德律与头顶之星空。”

如果说侯爵夫人是用对道德的承诺来支配自己的情感,那么伯爵是通过对爱的承诺作出了最为荒唐亦最为合理的事情。

在银幕上,伯爵为我们表现出无可挑剔的贵族风范,他不仅挺身救美,而且仪表堂堂,知书达理。即使在他听说侯爵夫人怀孕的消息后,也坚持要履行他的承诺——迎娶夫人。他甚至跑到夫人的封邑去恳求夫人嫁给他。站在侯爵夫人的位置来窥视伯爵,她内心该是多么的感动啊。这个男人堪称完美无缺,而他就站在自己面前,并坦然说出“我爱你”这句无数女人梦寐以求的话,不计她蒙受的名誉之玷。作为一介寡妇,她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换言之,伯爵就是她心目中的天使,且内心比外表更纯洁,所以,真正打动她的是伯爵的德行。哪怕直到最后一刻,侯爵夫人的弟弟暗示说令她怀孕的可能是伯爵时,她的第一反应是让弟弟“闭嘴”,这足见伯爵的道德形象在她心中多么重要。

然而事实总是出人意料,将侯爵夫人迷奸并令她怀上莫名之孕的那个人就是伯爵。对观众而言,我们或许早已从前面的影像中获得了这种暗示,但对夫人来说不啻晴天霹雳,曾经的天使刹那间变为魔鬼,伯爵的道德是假的——他玷污了她还一直欺骗她——所以他的爱也是假的。尽管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夫人勉强同意与伯爵结婚,但她不必履行妻子的责任,而伯爵必须履行丈夫的责任。他们同在一座城,却不同在一座房屋。但伯爵显然并非无恶不作的伪君子,他挚爱侯爵夫人,否则他大可以一夜良宵后一走了之,也不必登门造访承认错误。问题在于,从头至尾,伯爵为何要这么做?难道只是当时情欲如潮汐,他难以控制么?

非也。伯爵讲述了一个天鹅的故事,透露出他对侯爵夫人爱的方式。伯爵小时候曾在湖边的污泥里救出一只洁白的天鹅,但天鹅一摆脱险境,就开心的游走了,忘记了救她的人。这天鹅不正是侯爵夫人的象征么?当伯爵将她救出,并预感到她必将如同那只天鹅一样很快就游走,他会选择做什么来证明他的爱,承诺他的爱呢?答案就是:占有她。爱,出于情欲而胜于情欲,伯爵用这样一种方式得到了她,看似与道德相悖,但其实是他用爱给出的承诺。

这颇令人想起金基德那部《坏小子》:因为爱你,所以毁掉你,你才有可能跟我在一起。但侯麦的主题并非如此,他并不想展现伯爵这种冒险的示爱,而是极富张力的将伯爵的爱之承诺和侯爵夫人的道德承诺胶着在一起,形成一种古典式的戏剧冲突。展现的是那个油画般静穆、时光如静水流深的时代里,人所面临的道德与情感纠葛。两种承诺的碰撞只有在侯爵夫人领会到天鹅故事的意义后才得以化解。无疑,这种趣味是唯有古典爱好者侯麦才能深味的,既非中世纪的宗教故事那么古,也非《坏小子》里浓烈的现代情感那么今,故事的意义端在影片犹如舞台剧的场景中表现的人性。

当侯爵夫人伟大的道德和伯爵伟大的爱情都展示完毕,这部温柔敦厚的电影戏剧也进入尾声,爱之承诺击破了一切禁忌,最终与道德承诺和谐共处,他们欢悦的相拥。而侯爵夫人最后笑着说:“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你不是天使”,这才揭开她心底深埋的秘密:即使我道德戒律森严,但我爱你,我从一开始就爱你。



刊于《看电影》某期 天地街六十六号。此为原文。

O侯爵夫人Die Marquise von O...(1976)

又名:女侯爵(港) / 侯爵夫人 / O女侯爵 / 侯爵夫人之死 / The Marquise of O

上映日期:1976-05-19(法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埃迪特·克莱韦 布鲁诺·冈茨 埃达赛裴尔 彼得·吕尔 奥托·山德尔 Eduard Linkers 露特·德雷克塞尔 Bernhard Frey Hesso Huber Erich Schachinger 福尔克尔·普雷希特尔 埃里克·侯麦 

导演:埃里克·侯麦 / 编剧: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Heinrich von Kle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