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片员有话说:
《整容液》是2013年开始连载的短篇漫画集《奇奇怪怪》中最为知名的一篇,漫画集的作者是韩国漫画家吴城岱。
2015年6月,《整容液》被国内网友翻译成中文并放上新浪微博,由于贴近生活(人人都想变美)及讽刺时弊(过度整容)等原因,发文一天内已突破100万点击,之后更是刷爆朋友圈。
放几张图你肯定就立刻想起来了
啊!实在是太可怕了!
IP红了,自然也吸引到电影公司买下版权,制作成动画长片。
电影版的故事架构跟漫画是基本一致的:肥胖丑女孩为了变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使用了整容液,重塑了自己的身体和脸,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然而,巅峰之后便是深渊。因为《整容液》不仅溶解了她的脸,还溶解了她的道德观,让她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并一次又一次堕入更深的地狱。
对于看过漫画的观众来说,只要稍加回忆,就能想起原作中关于“整容液”的种种惊悚设定,也自然形成了对于改编影片的期待。
我们这次请了人在台湾的每当同学,来聊聊他看完影片的感受。
文/每当
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整容液》这部作品要告诉观众的,是人为了追求一个好看的皮囊,再有趣的灵魂、再万里挑一的特质她都能舍弃,只因为她想要享受被爱,被世人肯定的光环。
因为太过熟悉,本片就如同所有漫改电影一样,观众想看的,是编导在既有的文本基础上,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震惊我们这群标准严格又难搞的观众。
关于美丽与身体
有趣的是,原作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15年,社会上对于整型、崇拜单一审美的一部分价值批判。然而到了2020年,关于整形的话题,风向是有点不一样了。人们用更宽松的眼光看待身体管理这项工作。在身体自主权的大旗下,每个人都有追求舒适样子的权利,行为只要懂得适度,就没什么好批判的。
语境的转变,给本片在故事改编上带来最大的困难,即是观众价值观的舆论转向了。那么,作为一部需要讨好观众,希望引起口碑效应的商业作品,理解原作故事其中的跌宕起伏和猎奇设定,是哪个关键而深刻的命题打动观众,又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这一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疑问,便是:
到底是什么建构了我们的身体?
在电影与原作里,建构身体的表面元素是肉块,所以要改变身体,只要把肉像黏土一样塑形、捏除、增加就好。原作中,漫画家并没有直白探讨这样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但在电影里,编导给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理由:
我想被爱,因为想被爱所以想变美。
你懂我吗?
原作中人物背景空白的韩艺智,在电影里被加上退役芭蕾舞伶的人设,日常工作是明星身边一个不起眼、又得饱受羞辱的化妆师。电影开头花了大量的笔墨,不断塑造艺智的悲惨处境,而这些羞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心魔,推使她尝试,甚至滥用整容液。但是这样的铺排,却让我不禁怀疑,如此简单粗暴展示外表不够自信的人如何遭受世人白眼,得不到爱情的困境,不就是一种肤浅又刻板的想象吗?
因为埋怨自己所以可以随便对父母发脾气;因为对自己的基因不满意所以可以跟父母索讨金钱购买整容液;因为自认委屈所以可以毫无节制地表现自己的欲望与贪婪。但我们这些长相普通,甚至内心里对自己外貌不甚自信、满意的人,我们真的是这样的吗?难道不就是因为知道我们在外貌上没有特权,所以我们比天生美丽的人种活得更小心翼翼;因为了解没有人会从第一眼就喜欢自己,所以更懂得活用其他长处让别人喜欢自己。
我会努力变得幽默,我会变得更好相处,会对别人的要求什么都说好……
因为我怕别人对我说不,只因为我长得没那么好看。
光是在这一人性的探索上,本片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与观众建立认同感的机会,更遑论后续剧情的猎奇进展,只是把观众越推越远。美学上貌似要制造不尽真实的艺术效果的动画手法,却被粗糙的人物塑造与剧情拖垮,反而给观众一股廉价、不用心的负面感受。
而这一切失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观众不认为这部电影懂我们。
与原作的差异
在观众的反馈里,不少认为电影改编与原作的情节出现许多落差、魔改的糟糕现象。在漫画中,作者几乎没有说明艺智的职业、人物背景,也没有解释这个神秘的整容液到底是打哪来的。它就像是我们随便搜搜淘宝会跑出来的不知名的怪商品。
这凸显了艺智购买整容液的决定,完全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她知道变美的代价很昂贵,所以若有机会花更少的钱,却能达到更方便快速的成果,这对一个长期其貌不扬的人来说,是多大的诱惑。
然而电影却为了充实人物背景,与合理化猎奇商品的设定,把购买整容液这个行为放进一个类似直销诱导的套路里。这一改动,完全弱化艺智作为主角的能动性。后续的情节甚至割除原本人物天性懒散,寻求速效而反复购买的行为逻辑,降低原作中人为了追求美好躯体不择手段的猎奇感,与惰性难改的写实情绪交织的叙事优点。
此外,电影剧作上刻意选择电视购物、减肥药、演艺圈、名人派对等元素,凸显美丑与阶级的关系,却没有在冲突塑造中活用这些符号,反而受陷于原作艺智被神秘男友反杀这一结局。导致整部电影的剧情走向和整体表达破碎不堪,不知所云。
面目全非的电影,电影的面目全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为何有,如何追求,拥有后的下场该是如何,这些关键的ABC并没有在电影改编的剧作里获得完整且细致的解答。反而为了追求心理惊悚的类型效果,增添许多不必要的桥段。这一现象反映了漫改电影的技术性两难。短篇漫画要改编成长片剧本势必面临内容不足,人物、世界观等刻画不够深刻,需待补充的技术问题。但是怎么加、怎么改,编剧动辄得咎,深怕走味失去原作粉丝的心,完全复刻又被批评没创意。
电影故事的任务是要完成一个表达。改编电影是在既有基础的文本创作,理解第一文本的表达而非元素,并将其升华,甚至挖得更深,才是电影改编剧作最重要的任务。
然而《整容液》的电影剧作,只看到原作中整容液的猎奇设定,和把身体拼贴至男体上的肉体恐怖,简化了人心对外形美的价值矛盾,将社会的审美标准粗暴诉诸于演艺工业的弊病与黑幕,把故事格局搞成《逐梦演艺圈》的档次。却完全错过原作对于身体的建构与重塑,人性颠倒矛盾的翻弄。
要说本片是一个探讨关于美貌是多么肤浅的电影,在叙事手法和美学创意上,其刻板程度倒是与故事批判的肤浅题旨不谋而合。整部片的表达和情感,都跟着主角的身体一起破碎、溶解,以致面目全非。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在电影《霓虹恶魔》(2016)里告诉观众:美不是一切,它凌驾一切。为了追求美,人可以泯灭良心,可以抛弃道德。当市场里已有前作如此精准地点破这个命题。《整容液》应该怎么突破窠臼,还能怎么论述美丽衍生的疯狂与变态,既是我们观众先行的期待,也是创作者最关键的表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