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当这部电影最先放出预告时,其紧跟的社会热点让很多人都认为这会是另外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贫民窟的百万富翁》、《PK》或者《摔跤吧爸爸》。然而抛开影片上映前闹出的各类负面新闻,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印度国内,它没能唤起公众的充分关注;于世界,它不过是发达国家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
本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估计改编的应该还不少,所以在电影开头特意注明了:“本片并非是纪录片或人物传记片”。真实生活中的拉克什米·埃格瓦尔在16岁的时候,因为拒绝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人的追求,被那人伙同另外两人泼了硫酸。之后她便踏上了寻求正义、以及保护全印度女性的漫漫司法之路。在与社会认知、不作为政府和庞大的司法体系不懈抗争的同时,拉克什米和其他受害女性们成立了非政府组织,并主持自己的一档电视节目。她曾和一名社会活动家交往,对方表示为了她不受到更多的恶意攻击,自己不会与她举行婚礼或结婚,仅维持这种恋爱同居关系。然而二人已于2015年分手。时至今日,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管制法律,印度的此类案件仍然频频发生,而强酸类制品仍然可以自由买卖。
电影选取的内容很好,入手的角度也不差,然而导演并没有足够地能力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让人们去感同身受这其中的悲愤。首先,这是一个社会悲剧,这是一个受害女性,在不断抗争、获得希望、然而却又被社会现实打击的悲剧。电影本应该抓住这条情绪脉络,以女主的不幸遭遇及其日后的战斗为主线,交织着屡禁不止的伤害事件、帮助并团结起更多受害者为副线进行叙事,让希望与绝望两种情绪不断交替,最后收网,告诉观众这场战役远远没有结束,针对女性的暴力伤害应该被更多人所关注。可是导演关注的点是什么?是女主有个好心的、有钱的阿姨可以帮她找最好的整形大夫,所以她的脸比别人恢复得更好;是女主一听说法院批准了点什么就开心的忘乎所以,大叫着“硫酸被禁售了”,还嫌男主的提醒与担忧太过消极;女主在NGO里除了悲天悯人或提出一些没有解决方案的提议之外似乎没有太大的作为,还经常喊着没有工资要辞职;而最后非要把结尾放在男女主在终审后的天台恋爱。我可以理解女主是幸运的,我可以假设女主就是那种可以因为一丁点进步就开心的不要不要的小女生,我也可以脑补女主其实做了很多工作。然而——这格局也太小了吧?女主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的人和事,就不能让她成熟起来吗?女主遇到了困难,难道都要靠别人去解决,自己不能去想想办法吗?用恋爱收尾,你咋不把他俩最后的分手给拍出来呢?像童话故事学习么?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后面的柴米油盐就可以无视了?
电影之外的八卦比电影本身更有意思。真实事件中,拉克什米(一名印度教女性)是被一名穆斯林男子伤害的——这本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导演非要政治正确,把片中凶手改成印度教徒。这下引发了印度民众,乃至印度政府的不满。在被多次约谈及多方施压下,导演才最终把片中的凶手身份又改回穆斯林。而主演迪皮卡,在影片上映前夕发表的“支持学生抗议穆斯林移民法则”的声明,又让更多的人坚决抵制这部电影。我不认为这种政治正确在此时能起到什么正确的引导方向。于是,糟糕的影片控制加上负面的八卦新闻,让这部本来立意很好的电影扑了街,IMDb上的评分也只有5分及格而已。
诚然,迪皮卡为了本片不惜牺牲美貌,其演技也可圈可点。可我从整部电影中没能看到对贫苦女性的关注、对受害者女性应有的关切,以及对遭受暴力的女性的未来的思考;我也没能感受到影片本应传递i给观众的那种普罗米修斯式的无畏。我反而从中嗅出了一丝讽刺的味道:女主在被伤害前,衣着光鲜靓丽;被害后,能到最好的整形医院治疗,还有优秀的律师帮她打官司,最后还谈着恋爱。反观其他的受害者,医院不收治,连手术的钱都凑不齐,凶手逍遥法外却无人问津。她们就像无面人一样,这辈子都要生活在无爱的地狱之中。我很怀疑,那样的女主,真的可以代表她们吗?也许,这就是片头要注明不是纪录片、不是人物传记片,而是改编的原因吧。

恰帕克Chhapaak(2020)

又名:飞酸

上映日期:2020-01-10(印度)

主演:迪皮卡·帕度柯妮 维金兰特·马西 Ankit Bisht Delzad Hiwale Madhurjeet Sarghi 

导演:梅克纳·古勒扎尔 / 编剧:Malay Prak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