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1-10

青春颂:视觉化的艺术辩论


难得一见这样视觉化的抽象理论辩论的影片。讨论的应该不仅止于音乐的问题,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门类,包括电影,美术,和文学。

从五四起到八十年代文化热一直争论而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应该也是五十年代初期确确实实困扰着“自我改造”的知识分子的问题:艺术和人生,或者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究竟有无目的?是否有纯粹的艺术?艺术的美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艺术家/知识分子和群众的关系,作品和观众/市场的关系,经典和流行的关系,天台与墓地的关系。

诸此种种问题并未深入进行讨论(历史条件和电影语言的限制),却代入了五四以来的一贯模式:父辈和青年的代沟。

自然青年总象征着历史的正确方向:前进,创新,集体主义的温暖与激情----“人手多,好办事”。

如在八十年代文化热中,张韵声此等清高,耿介,为艺术献身的老知识分子又重新成为了正面塑造的时代英雄吧。

五十年代初期对青春的迷恋:与此影片同名的杨沫的《青春之歌》,还有王蒙的《青春万岁》。

除去影片开始(鸟瞰城景)和结尾(集体载歌载舞,动作似孩童的年轻人),影片多为内景,窗外布景极假。

张在墓地墙头流连,有感于幽静的诗意,构思着新的交响诗。还有搬家一场,张独自留在人去楼空的旧屋里,似已被世界抛弃,意欲自杀。有几分《小城之春》断壁残垣的神韵。只是在火热的时代里,对废墟的迷恋能否在音乐或者视觉语言里得以表达?

青春颂(1952)

又名:青春之歌 / Ode to Youth

上映日期:1953-06-12片长:71分钟

主演:舒适 龚秋霞 陈娟娟 姜明 刘琼 

导演:刘琼 / 

青春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