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布罗·拉拉因在经历处女作《赋格曲》的票房和口碑失败后,开始转型走上作者化的创作道路。这部《杀手夜狂热》入围2008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算是拉拉因首次踏足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处女秀,也凭此片拉开“独裁者皮诺切特三部曲”的序幕。这部与之后的两部《后事》和《智利说不》都是以智利军政府独裁统治为背景,三部作品不约而同采用平民的视角叙事,主角分别都是与政治毫不相关的小人物,却不知不觉卷入到这个恐怖时代的阴暗漩涡之中。

《杀手夜狂热》的主角是一位热衷于舞台表演,并视《周末夜狂热》的男主角为偶像的中年男子,他经常到电影院观摩学习好莱坞男星John Travolta的舞蹈动作,不为别的,就是想在电视台举办的模仿比赛中夺冠。然而,为了完成梦想,生活拮据的他不惜走上杀人的犯罪之路。影片全程使用手提摄影,粗糙晃动的画面令人联想到马丁·斯科塞斯的早期作品,以及金棕榈导演达内兄弟的美学风格。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道德沦丧而沉迷舞蹈的中年男子

然而,在拉拉因这部作品里,这种“道格玛”式的风格与叙事似乎没太大关联,除了还原出70年代智利的时代特色,以及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导演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叙事连贯的层面上,碎片化的日常场景与主人公的杀人动机往往是脱节的,第一幕杀死老妇的场景尤为如此(观众要在这个段落结束后不久才能明白他杀死老妇为的是那台电视机!)导演反复将重点放在渲染气氛和杀戮的细节之上,无论主人公杀死老妇之后给猫咪喂食,还是他在电影院杀死放映员,为偷取《周末夜狂热》的电影拷贝,都近乎于连环杀人狂题材的邪典手法,充斥着荒诞的黑色幽默感,然而,导演却全程对主人公丧失伦理道德的行为不置可否,男主角病态的演绎更将这种模棱两可的道德形象彻底放大,这不仅令观众感到疑惑,而且隐隐地不安。

类似地,影片中对独裁统治的刻画也是远离叙事主线,比如说像主人公在街上躲避坦克车的巡逻,便衣警察在街上搜捕社会活动人士,而最后一场便衣警察来到主角家中搜捕杀人的场景,更是全程透过画外音刻画。这些彻底沦为主人公背景的侧面描写是否能让观众联想到主人公道德沦丧的原因,恐怕成谜,而对于智利历史不了解的观众相信更会如坠雾中。其实,导演的出发点和用意相当深刻,他想引出70年代的独裁统治下,美国流行文化对政治冷感和精神空虚的智利民众而言是一剂精神麻药,但是这种现实批判的意味在浓重的邪典式人物形象里难以凸显。

▲演技高超的男主角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尽管如此,最出色的仍然是男主角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Alfredo Castro),他以高超的演技演绎出生活在这个压抑社会里怀揣梦想的中年男人,他深受独裁权力和无政府社会的纵容。在无力反抗残酷现实的状况下,他身上逐渐滋生出道德沦丧的人性罪恶。模棱两可的面部表情,舞台上激昂奔放与杀人时的冷血无情,在强烈的对比之下给人不寒而栗的观感,特别是最后一幕在公交车上的眼神最为经典。


杀手夜狂热Tony Manero(2008)

又名:周末杀人狂热(港) / 周末魇狂热(台)

上映日期:2008-08-28(Chile)片长:97分钟

主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安帕罗·诺格拉 Héctor Morales Paola Lattus Elsa Poblete Nicolás Mosso Enrique Maluenda 马斯洛·阿兰瑟 安东尼娅·泽格斯 Diego Medina Cristián Ordoñez Greta Nilsson Marta Fernández 马尔西亚·塔格莱 Freddy Huerta 约翰·特拉沃尔塔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 编剧: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Alfredo Castro/Mateo Iribarren/帕布罗·拉雷恩 Pablo Larra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