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9-30

少年:少年·不安份的悲伤

少年·不安份的悲伤

大岛渚1960s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大岛渚早期电影,已经将大岛渚的作者论、新浪潮的现实主义风格一览无遗地展现出来。因而他的电影常常是现实的、辛辣的。
1965年上映的《少年》,故事依旧采取自社会真实事件--假撞车诈欺犯罪,对于现在的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那一类人,我们知道多少呢?影片借助这样一个角色,通过少年“小子”的独特视觉,塑造一个底层生活中少年的残酷、寂寞、悲伤形象。
作品极具现实主义风格,这部电影镜头运动的最大特色就是:没有一点镜头运动痕迹。
整部电影完全使用固定镜头,如同照相般,在某一固定位置,一张一张固定地照下来,叠在了一起,而后使之迅速叠加,产生似动幻觉,形成电影里的运动现象。区别于固定长镜头,整部电影的镜头虽是固定拍摄的,但很少有较长的片段。导演选取摄影机的位置决定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大岛渚选取的位置极富寓意,例如,少年在神墓前一个人玩捉迷藏,黑夜时分,我们所能见到的是巨大的神墓,听到他的声音,配之诡异的音乐,镜头便充满了寂寞和玄虚,一切变成未知。 少年母亲送到医院,父亲和被诈欺的人商量一幕,画面的右边,便是少年,左边是一桩诈欺的上演,很简单却很残酷地告知我们少年成长的环境:一种扭曲的、父母不在场的悲伤。少年有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1400日元可以抵达家乡高知,少年却只有1000日元,只好选择一个就近的地方,像是圆自己一个梦般的逃离。而在逃离之前,有一组镜头,是通过门缝拍摄的,真实再现了少年的视觉,一边是高兴娱乐中的父母和歌姬,一边是寂寞的少年,通过窥视,他们的世界才有了交接。诸如这样极具现实主义和作者色彩风格的镜头还有很多。雪中的祭奠、最后一幕的长镜头海夜景等等。
因为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因而常常是残酷的、直接的,却又因为导演选取位置的独特、作者论的驾驭,常常使电影充满意味,配之以诡异的音乐,一幅底层生活中少年扭曲的寂寞世界便鲜血淋漓地展现了出来。

但是也许正因为导演的颇有选择,电影镜头的现实主义,固定镜头电影,极具特色,反而让电影里的悲伤变得不安,充满了危险。亦如少年时代的心境:未知、善良、寂寞、扭曲。



少年(1969)

又名:Boy

上映日期:1969-07-26片长:105分钟

主演:渡边文雄 小山明子 阿部哲夫 

导演:大岛渚 / 编剧:田村孟 Tsutomu Tam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