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連觀看過三部的《天堂三部曲》,方知這個葫蘆是賣什麼藥的,如果說總結三部是因果關係的話,是說得通的,愛與慾、罪與罰、善與惡,好像前兩部作品都是帶來一種自作自受的感覺。尋愛的人,遺憾收場。尋信仰的人,懷疑上主。到了最後一章,卻留下了希望。而在這章的處理手法更是明快,帶點輕鬆,沒有了前兩章的壓抑,把重心放了成長之中。

要解讀「望」,可以用慾望、希望來解讀。當開頭看到那座大屋,那架傳教車,三個故事看起來是沒有大關連,但從細微處看其實十分的有關係。母親在肯雅買愛,姨媽在信仰之中糾纏,而小女孩在減肥營中初嘗愛的味道。可以說愛是慾望的源頭,也可以從電影放映之後明白到導演是想為世人留下希望。女孩的愛相信很多人都會嘗試過,或者是對愛的好奇、十來歲總有對性的衝動與迷思。其實不至於什麼的驚奇。成長之中總會遇到很多事情,嘗試很多事情,可以說十來歲的青春都是他們的「黃金時間」,用一個小女孩的故事作收結對整個系列足以做到「還眾生」的作用。

《天堂三部曲》在不同的觀眾眼中都有他們的想法,在筆者而言是一個聖殿,是迷惘、是無奈、是不能夠阻止的,彷彿早已是命中注定的。母親要注定被MUNGA傷害,姨媽卻要承受一場意外帶來的轉變,而女兒或者如影友所言會成為日後的母親。愛的本質是什麼?或者在三個故事所帶來的「愛無能」的確經常在我們身邊人當中發生,對愛的茫然,對愛的態度,到底應該怎樣去愛是電影的一個命題。經過了前兩集,或者我們都應該把《天堂三部曲》當成是同一部電影,才能有能力理解導演為何有這巧妙的安排。

比起前兩集,《望》的「天堂」主體的確沒有前兩集的明確,《愛》是人間天堂,《信》是心靈的天堂,《望》反而是把天堂留回給世人,的確「天堂」的定義是應該交由給觀眾思索的。當女孩愛上醫生,有種心如鹿撞的感覺,千方百計要見到他,就這樣每一天都故意不參與營裡的活動,為見他一面。而醫生本人也明知這並不可為,但他對年輕的身體產生好奇與渴求。戲裡的衝擊位是在於面對「愛」的時候,可否越界,可否不理前因後果的追求。

而這部片比起前兩集也有一條不同的在於戲裡的場口與鋪排方面也有特別的形式,例如剛開始進營時要參加者「報數」,又例如他們參與活動的時候一字排開,又例如是一起唱著歌謠。有一種感覺是戲謔的,皆因這些小孩都已經是十來歲的少年少女了。沿用管教幼童的教育手法,要求紀律的教育手法似乎對他們不太管用。在鏡頭以後,這些年青人早已學懂反叛,抽煙、喝酒、甚至是聊起成人的性與戀愛。他們的早熟、模仿、偽裝都已經不像屬於是那個年紀的小孩。
回到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造成這些小孩的人又是誰?是誰教化他們?在成人化的過程裡面,總會有這樣的過程。《天堂三部曲》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愛的反面,這陣子很多人把米高漢尼克的《愛》與尤里塞德作比較,米高的《愛》,筆者不敢看,皆因在生活裡頭,幾乎每一天都看到,無論是我的家還是別人的家,是很痛苦的。而尤里塞德對《愛》的尋找反而能帶給我救贖,故此筆者把它比喻為聖殿,帶有朝聖的功能。在整個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中,這個系列作品成為了最愛的劇情作品,或者是因為它可以鞭策我,讓我體會到愛還是有多面性的。

《望》,作為謝幕,是最好的完結。天堂存在與否也好,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尋找的原因。謝謝尤里塞德帶給筆者這份從天堂到地獄,再由地獄到人間的觀影體驗。

文/Dorothy

天堂:希望Paradies: Hoffnung(2013)

又名:天堂:望(台) / Paradise: Hope

上映日期:2013-02-08(柏林电影节) / 2013-02-22(奥地利)片长:92分钟

主演:梅兰妮·莱尼兹 维瑞纳·莱巴约 约瑟夫·洛伦兹 薇薇安·巴奇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 编剧:尤里西·塞德尔 Ulrich Seidl/维罗妮卡·弗兰茨 Veronika Fra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