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便知道故事的结局,所以起初我不知道它的看点是什么。
家庭的种种矛盾从一家四口的对话中逐渐显现出来。丈夫上了岁数,工作不顺利,家中快入不敷出了。大儿子在外闯荡一事无成,梦想得不到实现,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小儿子流连于蝶花丛中,厌倦了都市里虚情假意、曲意逢迎的工作和生活。而只有这位温柔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在父子三人中斡旋,苦苦支撑着一个危机四伏的家庭。
丈夫长期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妻子努力说服儿子们体谅一下父亲。于是,阴差阳错地,在父子之间的交流中,丈夫重新恢复了希望,他要去争取留在纽约工作的机会,而儿子们也要合伙干一番大事业。仿佛,美好的未来离他们很近,很近,唾手可得。
可是,现实很残酷。这就是丈夫自杀的原因。
丈夫无法说动老板以人情的角度照顾他这个老员工。儿子没有胆魄、也没有实力从大老板那里借得款项,将自己的创业理念推销出去。然后,现实狠狠地冲破所有的梦想,丈夫只想用自己的死获得最后一笔保险金,保留最后的一份希望。
小儿子是浪漫的,他在最后反驳哥哥的着眼于现实的论调,但是,他的浪漫也只是肤浅的,虚假的,因为他没有学到父亲乐观和勤恳的优点。
这个推销员是一个复杂的、悲剧式的人物。他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身份卑微却死要面子,为了养家糊口而不辞辛劳,盲目乐观但也不否认自己的失败。他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同时又有很多缺点。普通人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当现实无法填补心灵的空虚,就只有用梦想来麻醉自己,幸运的话从中获得新的动力,东山再起,不幸的话就是处处碰钉子而最终碌碌无为。可是说到悲剧式的人物形象,我认为其最大的根源是他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缘故。在推销员的世界里,“人缘好,大家都喜欢我”、“我爱儿子,儿子也崇拜我”,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他活下去的理由。而在社会上,钱是人们交际的基础,如果不是像小儿子那样拈花惹草、消遣享乐的话,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用个人利益来维持的。人物的结局是一个悲剧,而可悲的不是他,是这个社会。
推销员的妻子,则是一个圣母般的女性。她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知晓家中发生的每件事情背后的秘密,以包容、理解的态度来处理矛盾,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妻子是全知的,知道丈夫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知道家里已经入不敷出,知道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不和的原因,知道自己只能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活下去。可是,她从来不示弱,几乎没有缺点可循。她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和丈夫的理想主义、儿子的现实主义比起来,真是如圣母一般的存在的人物,完璧无瑕。
基调是沉重的,而矛盾也是事先埋下重重伏笔的。论情节,似乎没有什么亮点。但是论本剧的主题,却是永恒的。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在梦想与现实寻找平衡,一直都是人活着这个世上最大的难题。

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85)

上映日期:1985-09-14片长:136分钟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 凯特·瑞德 约翰·马尔科维奇 史蒂芬·朗 查尔斯·德恩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 编剧:Arthur 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