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导演Nele Wohlatz带着她的处女作《完美未来》参加了今年纽约New Dirctors/New Films的展映系列。在此之前,《完美未来》已经在洛迦诺电影节被提名为最佳处女作。作为一部只有六十五分钟的长片,《完美未来》极其节制地描述了一个移民故事。十八岁的中国女孩Xiaobin独自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投奔开洗衣房的父母。而初到异国他乡的Xiaobin因为语言障碍在工作上四处碰壁,于是她用存下来的私房钱在语言学校报了名。此后的故事在语言学校的课堂和课外的日常生活之间不停转换,故事的核心也紧紧扣着“语言”这一概念。
初看《完美未来》,观众很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乏味至极。无论是演员毫无演技的表演,还是人物之间木讷的对话,这些“缺陷”对于传统电影叙事而言可以说是致命伤。然而在《完美未来》中,这种缺陷却与其故事的内核巧妙地匹配了起来,我擅自将这一内核称作“情景对话”。在语言学校的学习场景是这部电影的主体之一,几个学生(清一色的中国移民)围坐在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复着西语课本上的情景对话。对于有第二语言学习经历的观众而言,这种体验应该再真实不过。拿英语学习举例,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How are you?”、“I’m fine. And you?”的阶段。尽管情景对话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试图营造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感,然而这种造作的真实实际上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对于电影的主角Xiaobin而言,她被迫要完成从情景对话到日常生活的转换,而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失语”的尴尬和无奈,与其表演的木讷和贫乏融为了一体。无法运用自如的语言如同毫不生动的表演一样,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它们都缺乏了一种我们称之为“自然”的风格。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Xiaobin遇到了同为异乡人的印度男生Vijay,并与他产生了一段尴尬的爱情关系。在大部分时间里,Xiaobin和Vijay用西语进行极其简单的交谈。在几个看起来比较超现实的场景中,Xiaobin用中文母语向Vijay抱怨“你不懂我”,而Vijay则一直盯着用一门陌生语言说话的Xiaobin,仿佛通过凝视就可以理解她。这段关系无疾而终。在观众看来,这或许根本无法称得上一段浪漫关系,它有的只有尴尬、造作和无奈。Xiaobin继续在语言学校学习西语,在影片最后一段关于语言学习的场景中,“将来完成时”(the future perfect tense)成为了这一课的主题。这一时态丰富了Xiaobin的想象,她开始畅想自己如果与前男友Vijay继续交往下去的种种可能,而这种想象正好呼应了影片的名字《完美未来》。对于语言的掌控赋予了Xiaobin回顾过往和畅想未来的能力,未来在想象中成为了一种可以预测的圆满。
《完美未来》始终围绕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失语状态,这使得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看起来都像是一种情景对话,而非日常生活。的确,人在他乡不仅是地域上的局外人,同时也是语言上的局外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里有一个语言学教授在课堂上谈论元语言学(Metalinguistics)时说,母语较之第二语言,它还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经验性和社会性。也就是说,母语并非只是机械的语法词汇组合,它还涵盖着故土文化和风俗。华裔作家李翊云在杂志《纽约客》中讲述她远离故土、切断母语之舌的经历时,也提到过由第二语言带来的错位感。午夜梦回的画面尽管仍是故人故事,可语言却变成了他乡之音。在《完美未来》中,无论是Xiaobin、Vijay,还是语言学校的其他学生,他们都面临着这种由语言带来的错位感。所有熟悉的感受需要借由一个崭新的载体来表达,正如穿着不合脚的舞鞋跳舞,一切尴尬和造作被观众一览无余。不过,《完美未来》仍然算不上一部佳作。尽管概念和风格契合,但是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学生的影像论文。《完美未来》尝试着去述说这种身处他乡的失语之痛,然而通篇更像是关于语言学习的实验。形式做足却缺乏情绪,在我看来,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缺陷。

完美未来El futuro perfecto(2016)

又名:The Future Perfect

上映日期:2016-08-10(瑞士)片长:65分钟

主演:Xiaobin Zhang Saroj Kumar Malik Mian Jiang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导演:Nele Wohlatz / 编剧:Pío Longo/Nele Wohlatz

完美未来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