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居留權的問題是港府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從十多年前筆者仍然是個小學生時就對爭取居留權的人沒有大的好感,對他們所爭取的也不為所動,到了中學與朋友談到新聞時也發現到他們如我一樣對爭取居留權的人士沒有感覺,只是認為他們是非法的,來香港是為了拿香港人的福利,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模糊與負面的。當筆者看到張經緯導演在港台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我要來港>>的時候,對他們的認識顯然是加深,紀錄片的廣度是存在的,同時人也應該存有思想,對爭取居留權的人的熱心與堅持是欣賞的,可惜對他們的態度與觀感,在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始終是如一。在片中所體現的是一種在新聞,政治上,社會上的表述,在多年前有報告指出港人內地非婚生子女若來港,香港將會陸沉。1999年終審庭的判決判決爭取居港權的人勝訴,然後人大釋法,問題前前後後圍繞了十一年自今仍未得到解決,在普遍香港人的看法與眼中,這些人是「暴民」的形象是揮之不去的,還記得那年的入境處縱火事件,還記得暴力的對抗。再者當香港人連自己的權利,政治的訴求都未得到滿足時,又何來有時間理會那一群人。張經緯的紀錄片正好是一個機會給予認識這一群被「邊緣化」的人,你可以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你看到他們在我城的出現,輿論和討論就是從了解開始。在政治學上也提到了人人平等,人權的理論,縱然我們都知道世界是不會因一個人而停下,即是世界始終是不公平的。不可能叫每個人都明白,但可以給人反思。

筆者在某程度上是反對這些人到香港成為合法的居民,但不是暴力的反對。受過殖民地教育的人或多或少對自由,民主有盼望,也相信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進入,但從社會民生方面這些人的到來將會剝削港人的就業機會,福利,就例如領取綜援。一張香港的身份證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法制的保障,至少好讓他們逃離內地的貧困生活,再者是香港的民主方面的發展。在今天,香港人聚焦的再不是居港權的問題,而是自身的權益。對於事件我們也只是個旁觀者,畢竟這個個只有歷史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依據法律的程序才是最妥當。一個社會最終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無論如何爭取居留權的人應該尊重法律,也同時尊重自己。片中的主人公小青自己的故事是有感動的地方,一個女人放棄談婚論嫁來港照顧母親,每三個月回老家一次,看到的是她對社運的堅持,的確難得。奈何我們知道的是辦大事,在處於支持與反對之間我們要理性平衡,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態度,另一方面要看宏觀的願景。居留權事件在人權,平等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在事件上港府的態度筆者是認為是不錯的。

再說的是張經緯導演的<<我要來港>>是一部不具有傾向性的作品,他選材了一個在居留權運動的社運的領導人物,再帶出她背後的故事,給予我們去想十一年的抗爭是為了什麼?在他們眼中就是為了家人團聚與最基本的人權,也對於他們的故事感動。在過去的日子,有些人放棄居港權的夢想,就只下小青,生活的潦倒,不願走偏門的她在精神上值得我嘉許,一群的公公婆婆堅持為自己的子女守望。在紀錄片裡也表露無遺,欣賞張經緯的是他在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成功捕捉了的鏡頭,淡淡然的從甘神父的歌聲中唱出了他們的願望,是未知的夢。

欣賞張經緯是他可以把平凡的人拍得不平凡,他自身的故事與他第一部的紀錄片<<KJ音樂人生>>所帶給我們的是他對社會,對人民的思想啟發。是一種在自由主義下對理想的祟高追求。盼居留權事件能早日有共識與張導再拍出好作品。

我要来港(2010)

又名:香港故事:我要来港

上映日期:2010-06-14

主演:小青 

导演:张经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