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总有一种衰败的味道,将镜头的焦点对准现实生活,得到了其实是很残酷的一面。当然,如果把现实题材笼统的称之为现实主义,未免有失偏颇。在《钨》这部电影中,叙事是零碎而不安的,没有主要的事件,也没有主要的角色,故事是围绕着六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现实因素来进行的。在电影中,所有的角色和故事都围绕被萧条和衰败围绕着,而故事也不过是一天之内的故事。导演这样的安排非常巧妙,以某些相同的时间作为社会阶层状况的横断面,直接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语言性质的表达来作为结尾,让人们看见很多隐藏的罪恶欲望。

人生或许大多数时候都是绝望的吧?

在《钨》这部电影中,除了看见愤怒和沮丧之外,似乎看不见任何希望,所有的角色都给人一种深沉的绝望之感。为了家庭而被迫抢劫他人的父亲,为了洗清耻辱而焚烧巴基斯坦人摩托的青年,为了肆无忌惮宣泄自己情绪的中年男子,这些人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但是,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呈现出来的绝望非常相似。影片中以频发的电力事故作为一种导火索,在时明时暗的刺激下,人隐藏的罪恶也在一点点的明明灭灭,直至最后的突然爆发。或许,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绝望的,只是,生活着,便要给予它希望。影片中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位父亲,尽管贫穷,他一直为家庭而努力的,最后的一无所有也非常的怵目惊心。

生活要怎么样才会好起来?

影片中的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用力的活着,但是,结果都并不好。为什么那么努力的活着,生活还是如此悲哀呢?要怎么样,生活才会好起来?在现实主义电影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导演只是用尽量客观的镜头来表达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公,至于如何改变,导演并没有答案。面对民生凋敝,导演能做的仅仅是着眼于大众的疾苦,尽量真实的再现他们的生活。电影《钨》是黑白影像,单调的色彩更能显示出凋敝的人生。影片采用的开放式的结尾,这样的设定将作品的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带着些许思考和宿命。

巴赞的真实美学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基于这样的理论,现实本身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的肯定,而现实主义电影作为基于现实之上的电影,进行表达的时候,会和现实相得益彰。在《钨》这部电影中,处处都显示着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而这部电影也的确是通过现实的种种来表达意向的。

“阴暗的城市盛开着邪恶的花朵”是我对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受,不管是它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整部电影都是可怖的。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害怕贫穷,害怕的只是由贫穷滋生出来的绝望和邪恶。

钨Tungsten(2010)

上映日期:2010片长:100分钟

主演:普罗米修斯·阿利费尔 奥米洛斯·保拉基斯 范吉利斯·穆里基斯 Tasos Nousias Kora Karvouni 

导演:Giorgos Georgopoulos / 编剧:Giorgos Georgopou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