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竞赛节目一扎堆,作品似乎就都成了一个套路:故事、逻辑、演技都没有,就突然生硬地靠一堆鸡汤、说教大道理“催泪感人”了。导致观众看个喜剧节目,从头开始,就一直搁那儿哭,从现场哭到屏幕前。似乎哪个节目不惹观众哭,都不好意思自称喜剧。

看最新一期《喜剧总动员》上的节目,最直观的感受是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

比如,朱雨辰和佳佳的节目,一开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朱过生日,突然来一女孩送生日礼物,当朱表达想跟她在一起时,女孩嫌朱不是真的人类,不想和他在一起,于是扭头就走了(观众连个正脸都没看到)。然后,朱就特想变成机器人,于是找到佳佳扮演但博士(?),换到带有副作用的吃了能变人类的药。吞下后就变成了人类,但失去了记忆。

其实就节目本身的立意非常好,当下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从朱整个节目来看,并未做得太好,甚至是不及格。

故事线没做好,导致槽点很多,观众情绪难代入。

比如,机器人朱为什么会爱这个人类女孩,甚至为了她不惜一切想变成人。这些情感在表演之外,观众是没法感受到的。

再比如,佳佳把药给朱的时候,二人台词对白生硬,观感上就有点莫名其妙,像是小时候玩过家家说的话。

本期,朱的节目像是在表演一本书的目录,可是观众只看目录怎么能进入到作品中,感受到其中带来的笑或泪呢?

宋小宝依赖其特有的肢体语言,在呈现作品的时候,笑果相对好一些。但是,有种危险是,总是弱化情节,放大个人表演,容易让人对作品留不下印象,只会记住演员每期都类似的表演,以及总是撒娇,单一的表演方式。

李咏的,尴尬症。“如何演好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真的考验演员功力,不是歪歪头侧侧身抖抖腿就成了的。不过,人家是主持人不是吗。

本期最好的,是郑恺和王宁的节目。

从外表造型,到说话时的呆滞感以及略木讷的肢体表现,郑恺一出场便把角色给立起来了。而之后与王宁的配合,抖得一些小包袱,也看得出是花心思去想了。(郑恺表现农村娃这种中二地吐字方式,乍一听怪怪地,稍一用力过度就容易让人看出“假装”,好在越往后越自然,或者越习惯了。)

虽然桥段上也有些bug,比如王宁刚出场,被追着打,突然莫名其妙地脱离出来,走到郑恺面前。从一个快节奏往慢节奏的情境转换时没有过渡,显得略微生硬。

但不得不说,从《欢乐喜剧人》一二季到《喜剧总动员》,开心麻花的节目从故事立意、情节设置、舞台设计等等方面综合起来都是最好的。

一个作品引发观众共鸣,无论是笑还是哭,首先要能把观众引到作品中,而不是只表演个目录,说一番鸡汤大道理就算得上好作品。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不到半小时的喜剧节目如一部近两小时的电影一样,故事完整,逻辑严密。

可能竞赛类喜剧节目,要拿出一个完整成型的作品,首先在时间上就非常困难。但有能做到的,便会有优劣的比较,及竞争。

比如隔壁《今夜百乐门》(非竞赛类但也是每周一期),每一个情景剧都短小有点,并且十分有笑果。相信很多看过该节目的观众,都记住了“青岛大姨”,记住了几位演员的表演。

理智地去看一个作品,不是说演员多努力熬了几个通宵出来一个作品就必需去肯定、夸赞。

现在多数喜剧节目(尤其竞赛类),往往受限于一个套路,信奉“喜剧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哭”,但最终观众是想笑笑不出,想哭也哭不出来。这不得不看作是创作者的“偷懒”。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道理都懂,做起来难。

喜剧总动员 第一季(2016)

主演:郭德纲 吴秀波 刘涛 沈腾 李晨 岳云鹏 陈赫 贾玲 蒋欣 常远 艾伦 

导演:浙江卫视 / 编剧:不二文化/欢乐传媒/中和传媒

喜剧总动员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