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父美学.艺术素质教育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本片到底讲什么?跟教育有关吗?

2 片中两位家长做错了吗?大量镜头语言解读

3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完胜应试教育?

点击链接 看完再聊

南美获奖动画短片《想成为狮子的男孩》www.xinpianchang.com/a10712447

女:大家都觉得这部短片画风和故事很诡异,您怎么看?

首先要搞清,导演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想表达什么,然后再下结论!

女:本片主题跟教育有关吗?

哼,都死人了,家长还没责任?

女:可我看孩子的父母已经很nice了,可还是无法挽救悲剧的发生!

本人搞的是艺术.素质教育,所有应试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我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女:……我还真有点不信!

那我要问,老师能教你看懂这部短片吗?

女:不行!他们又不懂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

假如家长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处理?通过本片给你怎样的启示

女:晕……蒙圈了!

对吧?等于白看,什么都没学到!另外,这短片为什么能获奖,理由何在?

女:就是感觉诡异,心里不爽!

我来分析一下就全清楚了!

单看这张海报,导演就有提示:这是其中一个画面,男孩去动物园,前面是一排排同学,他不顾别人反对,挤到最前面看大狮子……

女:对,我记得这个场景,因为男孩耳聋,他的世界是无声的!其他同学都惧怕狮子的吼叫,他一点儿不害怕!

关键是男孩的服装,此处代表“不合群”!

我引入一个概念:“融入”!

本片讲的就是如何“融入”?!

女:别说,还真是那么回事!我本来以为和“交流”有关……

我经常讲:

电影要动脑,有没有头脑风暴,在于你提了多少问题……心中要打问号:“why”???

本片出现很多手势动作,不仅是男孩,包括他的父母和同学,也有很多手势出现,说明这是导演刻意强调的部分!

导演希望观众提问:这些手势代表什么呢?

片头片尾,首尾呼应,只有这两个手势大家看明白了……一个是男孩做手影:比划鸟和狗

女:片尾,如果说那也算手势,说明他肯定死掉了!

是的,至于其他人的手势动作,没人在乎……因为男孩也不在乎,对吧?

我们观察一个人,可以通过表情,动作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哪怕没有语言……

可以断言,引发悲剧的原因还是教育出现问题,即:

两位家长教育有没有真正进入到孩子的无声世界!

女:哦,这就是所谓融入的概念!

是的,主题明确后,咱看导演还有多少手段尤其镜头语言来诠释这种思想?

从头看,男孩家的墙纸是豹纹斑,对应动物园的笼子,其实也是变形了的格子

女:我看公交车座椅,还有桌布,也都出现“格子”花纹

ok,那格子代表什么?

女:规矩

公交车有公交车的规矩,家里有家里的,餐桌上也有规矩,动物园当然是变了形的“规矩”!

不同环境有不同的规矩!

男孩可能之前的一次郊游,对野外生活很迷恋,他崇尚自由,用手比划鸟,狗……此时背景音是大自然的声音!

影子和声音,属于精神世界墙纸在他的卧室,为他搭建梦想的舞台……

但到了公交车上,男孩显然不合群,根本没心思注意同学嬉戏打闹,比比划划……于是戴上助听器!

女:他的助听器被摘来摘去,因为有噪音,听不清!

也就是说,助听器和衣服的帽子可以帮他逃避有声世界!

so,观众经常听到时隐时现的背景音,就是男主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做切换!

女:我只听到妈妈有两句对白:开饭了,另一句是妈妈的抱怨:任何地点都不能和他谈话……

这就是关键所在,矛盾点还是集中在“如何融入?”!

每次都说片头很重要,再举个例子:

这条狗是男孩用手比划的,假的,对吧?但蛾子是真的假的?

女:蛾子是真的!

这是典型的镜头语言,潜台词是:

在男孩的精神世界中,“真”与“假”完全可能并存,同唱一出戏!

也就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伏笔……

女:啥意思呢?

他认为可以扮作狮子,只要穿上狮子的衣服,就可以跟真狮子交朋友嘛!

但他忘了一点:

他真能融入狮子的世界吗?

注意看,狮子和男主围着圈互相对视,画面多次特写

男孩很真诚,打算和它交朋友,但狮子呢?满脸狐疑,虎视眈眈……

但男孩不可能进入狮子的精神世界,就像我们听不懂动物园内此起彼伏的叫声!

女:对,我想起片尾,动物园炸锅了,或许是动物们议论这件事:要找管理员,要报警……

很好,这就是导演的创作意图:

希望观众去提问,带着问题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你看这个画面:一阴一阳,好像太极图。你在阴面,我就在阳面……两个世界不交融!

女:人类怎么可能理解狮子的世界?

对,另外思考:

同样有格子,男孩在笼子上面能做手影吗?

女:肯定不行啊!透光……

对,所以动物园根本不可能成就男孩的“理想世界”!

此时我们再看父母的教育有什么问题?

母亲以足够的耐心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却忘了一点:有效沟通

缺乏有效沟通怎么可能“融入”,进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

女:哦,明白了,就像男孩无法融入狮子一样!

一个道理!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一系列怪异行为,该思考他为什么搞成这样?为什么不喜欢助听器,不喜欢和同学交流,为什么不合群,没有礼貌……

孩子不说家长也不问,容忍到极限,终于爆发了!

女:还是于事无补啊!

所以说:教育需要有效沟通,只有进入到他们的脑子里,才能理解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及时解决问题!

so,本片又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短片,家长看不明白就太可惜了!

女:没想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甚至无厘头的故事,竟然有这么多机关和布局,直击当下教育的现状!

还得说咱们的应试教育,真不是一般的不入流啊!

女:那是相当地不入流啊!

每年这么多大学生因抑郁导致跳楼,自杀?学校没责任,家长和社会没责任?

女:哼,要我说,学校责任最大!考高分就能找到好工作吗?安全是在忽悠,就是拿人当猴耍,没有丝毫尊重平等的理念!

连蒙带骗,连哄带咋,就为一张"纸”,所谓敲门砖!

老师,家长怎么可能融入孩子的世界? 当学生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又能跟谁倾诉?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融入社会?才怪!

掰开揉碎讲这些目的只有一个:

尽快将“艺术.素质教育”纳入中国的教学体系!

女:通过观影,真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吗?

必须的呀!当下感恩教育想必家长领教过了,肉麻兮兮,完全不符合审美和国情!

像那种狂轰滥炸,洗脑式的感恩教育,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女: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当时也都痛哭流涕了,回家也给您打洗脚水了……但过些天,又变回老样子!

这就是煽情和装b教育的副作用!

这种情感的宣泄很快产生免疫力,当学生认为自己被欺骗被愚弄,下次再整这出就不好使了!

女:哈,狼来了的故事!

通过观影,让孩子尽快开悟,在“品德,艺术,思想,人格……”成熟起来!

女:不能苟同!父母有时会问孩子:学校组织你们看《八佰》了没?《八》了,献花了没?献了……还能怎样?

记住:哭了,笑了,不等于走心!有时商业电影,90分钟的影响力,哪怕再多话题,最多聊上两月,谁还老琢磨这事儿,还活在抗战时期……?

女:哈,那真是病了,病得不轻!

but,我们虽不能活在《八佰》中,但可以活在“艺术和思想”的世界!

不断的提问,追问,思考……认清自己和这个世界!

女:您说的是文艺片吧?

对,爱的教育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尤其亲子教育,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提问,思索,开发,启迪,诱导……最终达成共鸣!

这才能真正消化一个故事,一部艺术作品!

所有故事的编的,假的……只有情感才是真挚的!

最终,孩子念谁的情儿?当然做父母的啊!

……童年有家长的陪伴,这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若干年后,没人还记住电影中的角色,剧情如何,但谁陪他一起头脑风暴,教会他认识大千世界……可能忘吗?什么时候拿出来琢磨,都值得回味!

艺术教育,解决了亲子教育一个最大难题:“没话题,没的聊!”

女:明白了,您的意思,家长每次讲完电影,不妨做亲子互动,问问孩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这是一个交心的过程,在精神世界进行互动,相互融入

他也理解你的辛苦,你也了解他的想法!

女:确实,很多孩子乱花钱,根本不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付出再多也没啥价值,最后喂出个白眼狼

教育,是长期投资,要想获得丰厚的回报,还要辛苦耕耘!

女:哼,孩子上学吃苦受累,到社会找不到工作……家长何尝不是如此?都是白忙一场……

需要“取舍,判断”,为什么说选择大于努力?也就是这些意思!

家长都希望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好东西摆在你面前了,不领情没关系,看都不看一眼?呵呵,那谁也没辙了!

土猪拱白菜——应试教育的巅峰,已经这样了,该换换脑子,改改观念了!

再介绍一部感恩教育的短片,家长们回去跟孩子一起聊聊,顺便培养自己的艺术细胞

美学教父:“不显山不露水”的获奖佳片——《母鸡》9 赞同 · 5 评论文章

女:太好了……点赞,关注,收藏

美学教父:短片集中营《国际获奖短片及广告索引》11 赞同 · 2 评论文章美学教父:2020奥斯卡提名短片《女儿》:身外之物……16 赞同 · 2 评论文章美学教父:最佳纪录片奖《四季.春天》:春 & 蠢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百集奥斯卡戛纳获奖电影教学式影评

《百集奥斯卡戛纳名片赏析》 拉片教学式影评

推荐阅读


想成为狮子的男孩The Boy Who Wanted to Be a Lion(2010)

上映日期:2010片长:9分钟

主演:Harry Boyd-Walker Naomi Frederick Tristan Sturrock Tristran Sturrock 

导演:Alois di Leo / 编剧:Jérémie Dub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