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看这部《黑人小茅屋街》(也有翻译为《小约瑟的故事》),纯粹出于我的一点偏狭兴趣,我对这种来自于我知之甚少的国度,有着我所不熟悉生活,向有窥视心理。见是马提尼克这样我都不知道的地方的导演所执导,反映的又是这个国度风情的电影,当然是先睹为快了。看过以后方知,这并非仅是一部让我猎奇之作,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生活的故事。生活的本质其实都一样,无论你是生活在欧洲大陆还是在偏僻的加勒比海岛。这恐怕也是该片能获得威尼斯银狮大奖的原因。

看完此片,又接着看了后面对该片导演的采访,又上网查询了关于马提尼克的资讯,对于这部让我感动的影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黑人小茅屋街》改编自一本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作者即是该片的主角约瑟,他来自于这个小岛,影片差不多是他儿时真实生活的再现。马提尼克岛位于加勒比,是法属殖民地。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岛,岛上的居民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也有白人,他们从法国来到这个加勒比的海外省,开办种植园,而岛上的黑人们则为种植园打工。

影片既有殖民地的风土人情,也反映了黑人悲惨的命运,但并不止于此,而是描述一段忧伤而又让人动情的生活,表达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理念。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群生活于甘蔗种植园旁黑人小茅屋街的孩子,生活虽然艰苦,却也有着乐趣。影片的前半部,对于当地的风俗及作为种植园奴工的黑人生活,有着较为细致的描写,有着民族电影的影子。然而到了影片的后半部,表现的则是人类普遍的生活,表现的是小约瑟祖孙俩自强不息的奋斗,表现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人类共通的东西,放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的。故事发生在马提尼克岛上,只是给影片抹上了一层更加奇异而吸引人的色彩而已。

我们不妨将此片与一部非洲影片《割礼龙凤斗》做个比较。《割礼龙凤斗》反映的是流行于非洲的一种陋习,这种陋习对于其他地区的观众来说,是极其少见甚至罕见的,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对于观众也有新鲜感。因此影片只需要将这种陋习原原本本地表现在银幕之上,就足以让观众震惊,也能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故事在这样的影片中并不重要,影片也不需要更多的技巧,也许那种朴拙,更有滋味。而在《黑人小茅屋街》中,则表现的是偏僻小岛上一个黑人小子的个人经历。这个聪明孩子的经历并不独特,他的故事会发生在世界每个角落,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发生于马提尼克岛上的故事,让我们感觉更新鲜而已。因此,导演就以人类共通的情感去打动观众,而奇异的风俗,就变成了背景。

电影中的祖孙俩,有着生活的目标,想着改变目前悲惨而低贱的生活,想成为一个更有尊严的人。世界各地的人不都是如此想法吗?如何改变?影片借一个黑人教师之口,给出了一条路:教育是通往自由的第二把钥匙。对于黑人来说,第一把钥匙是废除奴隶制,这在故事发生的当时已经实现。但改变他们悲惨地位的,提升他们低贱生活的,还得靠受教育。小约瑟和他的祖母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们不惜艰辛地争取到受到更好教育的权利。最后小约瑟凭借自己的聪明,考进了马提尼克岛首府法兰西堡的学校,并从那里去了法国去了美国,并将马提尼克岛的故事以及他与他的祖辈的故事,讲给了全世界的人听,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要甘于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要沉沦于生活,而要以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让自已受更多的教育去改变命运,这是电影想要讲述的道理,其实这也是生活的本质。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约瑟的祖母,一个胖胖的黑人老太太。她与小约瑟相依为命,靠在甘蔗园里干活换取极少数法郎,来养活自己。她没有文化,也缺少更多的见识,但却极有主见。她很清楚地知道,不能让约瑟长大后与自己一样的命运,在甘蔗园里干苦力,而是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她教导着约瑟要守规矩,要有教养。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她不惜数次搬家,甚至以年迈身躯去做洗衣妇,挣够约瑟的学费。当别的孩子都到甘蔗园劳动挣钱时,她将也去甘蔗园干活的约瑟一顿痛打;当其他的父母因为贫穷拒绝了孩子的机会时,她咬紧牙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约瑟的前途已经铺就,她才放心地死去,死在那个生活于此很多年的小茅屋里,魂归这片并未给她多少快乐的土地。不过,她会永远活在小约瑟的心里,以她的慈爱,以她的识见。她改变了孙子的一生,让他走出了这个偏僻小岛,走向了广阔的世界。

小约瑟的故事Rue cases nègres(1983)

又名:黑人小茅屋街 / Sugar Cane Alley

上映日期:1983-09-01片长:103分钟

主演:Garry Cadenat 达琳·莱卓提姆斯 Douta Seck Joby Bernabé Francisco Charles Marie-Jo Descas Marie-Ange Farot Henri Melon Eugène Mona Joël Palcy Joseph Zobel 

导演:尤占·帕尔西 / 编剧:尤占·帕尔西 Euzhan Palcy/Joseph Zo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