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作为一部名气很响的世界名著,经典之处不必费口舌。

原著小说分为上下两册出版(分别于1868年和1869年发行),但不少国家的出版社只翻译了上册(剧情发展到枚格和布鲁克老师结婚为止),因为下册招来无数人的厌恶,尤其贝丝领便当让读者无法接受(对此作者的解释是“那孩子是天使,所以应该去天堂”……)。

《小妇人》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日本在80年代就曾出品过两部精品动画。一部是中国大陆观众很熟悉的26集动画《起舞吧,枚格!》,也叫《若草四姐妹》,1980年上映。另一部则是“世界名著剧场”系列的48集动画《爱的若草物语》,国内引进时就译作《小妇人》,1987年上映。这两部作品的制作水准都堪称上乘,前者剧情紧凑、一气呵成,后者篇幅更长但也毫不拖沓,处理得很有艺术感,而且人设和场景也更为美观,曾获得优秀动画奖。
87版对乔的刻画无疑是精彩的,也是我目前看过的影视作品中,最满意的一个乔。这部动画里的乔可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马尾娘,目前“没有之一”,当然,乔后来的短发造型也很可爱(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乔被火烧屁股其实也满有萌点的……)。

原著小说还有三部续作,其中最受好评的《小绅士》也曾被改编成动画片《新小妇人》(同样是“世界名著剧场”的作品),DVD封面和台湾网站都将本片的英文片名拼作最终作“Jo's Boys”(《乔的男孩们》),本片的正确英文名应该是“Little Men”。
事实上,我个人第一次接触乔的故事,正是《小绅士》,而不是《小妇人》。小时候买了一部电影,DVD封面的介绍大概是说一个叫丹(迪恩)的孩子在学校受尽了各种严厉的对待,终于有一天丹实在忍受不了这些苛刻的校规,于是决心逃走……
看了介绍后,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多么惊险的冒险故事,等到看完整部电影——哦不,还没看完我就忍不住……我勒了去!乔和巴尔教授简直是好得无法再好的圣人呐,面对屡屡闯祸的纳特和丹,他们一直保持着最大的耐心对其进行教育,有够感人的,简介还把他们两人说的这么坏,当时就快把我给雷死了,真不知写简介的人脑袋里装着什么。

最近重温了这两部动画片,依然看得饶有兴致,尤其《新小妇人》,重看后才知道这部作品比我记忆中的还要出色,作为一部续集她绝不是《小妇人》的跟风之作,相反,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前作还要出色。这部作品在随后获得93年优秀动画奖可谓当之无愧。

先说说87版《小妇人》。

这部动画主要改编自原著的上册,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乔的未来丈夫巴尔的戏份。

应该说动画版对巴尔的塑造还是很到位的,巴尔明显比原著更容易让人喜欢(原作中的巴尔不是招人厌,而是成为了观众的出气筒……),就连我这个纠结于乔与劳里这一对的人士,也对动画版的巴尔产生了好感。

不过正因为巴尔的大活跃,劳里和乔之间的情感戏反而被削弱了。尽管巴尔的戏份没有劳里来得多,但就与乔的互动而言,巴尔几乎每一次登场都显得至关重要,远比劳里更能打动人心。

在动画版中,巴尔不但提前登场,抢在劳里之前先入为主,而且还是乔遇到困难时的最大理解者和支持者,替乔一家介绍房屋之类就不必多说了,平时他表面上对乔的小说大加讽刺,却也让后来的乔理解到巴尔的善意,而乔卖掉了头发后,周围的人尽是同情、埋怨、嘲笑之类,就连劳里也感到遗憾,唯独巴尔很自然地接受了乔。
巴尔对乔做到这个地步上,已经让人无法再用原作的感觉来衡量他了。

动画版最后乔眼含泪水送走巴尔的情景,可以看出她是喜欢巴尔的,但却没有强力的证据证明她以同样程度喜欢过劳里……

乔是我见过的塑造得最出彩的一个假小子,性格有点像男孩,但却一点也不“男人婆”,相反乔很可爱,在拥有大量女性粉丝的同时也很受男性读者的欢迎。
这类女孩可以说是最难刻画的,尺度把握过头会变得很粗鲁缺乏女人味,尺度太浅又会很外强中干。
但乔不是这样,在拥有活泼开朗好动这类普遍被认为很男性化的优点的同时,也保留着一个普通女孩的纯真,各方面的特点都把握得刚刚好、非常的自然,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事实上,乔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作者奥尔柯特女士本人,而《小妇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
奥尔柯特年少时也很像男孩子,喜欢赛跑、爬树、吹口哨、把裤管卷得老高、坐在树上看书、好奇心很强(曾钻进轮船机房里弄得满身煤屑),这些行为往往被认为只属于男生。乔几乎就是作者奥尔柯特的化身。我想只有曾经是假小子的女性,才能最准确地把握这类女孩的心理吧,其他人笔下的假小子要么被搞成了“男人婆”,要么成了“女强人”,或者空有一个中性的外表,严重缺乏想像力。

《小妇人》中的四姐妹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不过要比个高下的话,其结果几乎成了乔和艾米大决战。

贝丝虽然很讨人喜欢,但更多的人对她是保持着一种怜爱的态度,这其中就跟贝丝不幸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不少感人的故事也出自贝丝身上。枚格是很传统的淑女形象,放在别的作品中会很受欢迎,但在《小妇人》中她的几个妹妹太独特,枚格的光芒完全被盖过。

乔和艾米很明显更为抢风头一些。在粉丝论坛上,投选“最喜欢的角色”时,乔的支持率高于艾米,而投选最漂亮和最有气质的女生时,乔的优势更是遥遥领先(尽管乔实际上可能是形象最糟糕的一个……),不过在评选最“欣赏”的女性时,反倒是艾米更占上风了,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你也许会喜欢枚格的温柔、乔的活泼、贝丝的善良,但你不得不承认,论率真,艾米才是第一,她想得到什么就会很自然地表现出来,尽管这种率真有时会伴随着任性和胡闹,但也说明了艾米有任何让自己得到快乐的机会时,就会赶紧把握住,绝不作任何迟疑或犹豫,所以她能够成为四姐妹中最大的人生赢家,能够得到一切其他三人永远也无法拥有的东西,她可以说是四姐妹中最懂得“活着”、也活得最为幸福的一个。
相较之下乔虽然很坚强,很聪明,也很能干,你可以在她身上找出很多艾米不具备的优点,但对到手幸福的掌握能力,乔和艾米比起来却不是差了一截两截。
乔的魅力不仅来自她的八面玲珑,也来自她孩子气的一面。乔坚强时能够像枚格那样努力克服困难,可一旦任性起来就会连艾米都甘拜下风。所谓“生气也会很可爱”,用在乔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乔不是被人欣赏或崇拜的,她更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四姐妹中,在乔的身上最容易找到一个普通人的优点和缺点,你也许无法像贝丝那样善于弹钢琴、或像枚格那样跳着华丽的舞姿、或像艾米那样成长为一个优雅的人,但像乔那样曾经喜欢在脑海里幻想和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曾经因为争强好胜而跟别人也跟自己赌气,这总会有吧?

其实艾米和乔之间的人气大战,也可以视作淑女和TOMBOY的比拼。前者要求女性优雅、端庄,典型的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梦中情人;后者则推崇女性独立、自由、感性,追求具有被视为只属于男性的个性和特点。

最受欢迎的组合方面,“艾米+劳里”这一对的支持率,以绝对的优势高于其他组合。不过乔毕竟是人气NO.1,她与劳里之间秒速五厘米所引起的怨念,那真叫一个世纪纠结呐,当年作者在世时就收到了不少抗议信,而倒霉的艾米则至今都是被首先迁怒的对象。

不过我个人虽然最喜欢乔,但也不会拿艾米出气,况且,我不认为“失恋”是一种结局,这只是一次挫折,但不是“最后的结果”,正如我并不把《超时空要塞》里林明美最后没能和一条辉走在一起当一回事,我喜欢的是明美这个角色本身,也为她在爱情上没能如愿以偿感到可惜,但这不代表着我就得仰视明美喜欢的一条辉,他个人怎样了我并不感兴趣。
失恋也许对个人来说是一次不幸,但绝不是“最后结局”。(所以那些被梦中情人甩了就想跑去上吊和跳楼、丝毫不顾家人朋友的家伙,请早死早好,为地球人尤其没饭可吃的穷人省些粮食~~)
况且,谁说乔失去劳里就是一种“不幸”?乔只不过走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罢,她后来和巴尔教授一起建立学校培养孩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一种理想吗?

只是持我这种心态的人士,好像并不太多……?经常看到三角恋剧中某男某女被秒速时,粉丝们的批斗对象往往不是甩人的后宫男吸星女,而是这场恋爱马拉松中的所谓“得益者”。不管怎么说,厌恶看到劳里和乔秒速的人还是超多的,这大概也是动画版为何要安排巴尔提前登场并给予浓厚戏份的原因吧?

再来说说续作《新小妇人》。

相比原著小说,动画版作了一些改动,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重点突出了乔和南,片名也改成《南与乔老师》。这两人都在剧情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给了观众一个全新的独特视角。
严格来说,乔才是本片的第一主角,南虽然很活跃也很讨人喜欢,但对剧情的影响力明显不如乔,甚至不如原著的主角丹和纳特。
不过,虽然动画版对南的定位还不够成功,但在人物塑造上无疑是出彩的,南的性格很野性也很好强,和乔有几分相似,但却不至于沦为乔的复制品,相反,南在众多角色中显得很抢风头。
作为本片最大的笑料来源,南对剧情的点缀“功不可没”,尤其是《长大后的梦想》那集,她和乔之间上演了一场极其爆笑的闹剧,而南的首次亮相,更是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呐…………

也许是因为没有了战争的背景,本片的剧情更富有喜剧元素,不但是一部出色的文学动画,也是一部优秀的治愈系作品。尽管片中有少量伤感的情节,但总体上还是很欢乐的。我个人非常非常的喜欢《新小妇人》,可与《七海的堤可》、《小公子》、《小飞侠》、《佛兰德斯之犬(剧场版)》等我特别偏爱的佳作相比。

乔在这部后续作品中,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妇人,除了有点好胜心和少年时一样外,其他特点几乎不见踪影,这点一直让铁杆粉丝感到纠结甚至难以接受。说实话,我也是更喜欢少年时期的乔,但如果你认真看过本片的话,也许你会被另一个乔所感动。

《新小妇人》堪称名著系列最具有治愈系特点、也最为感人的佳作之一,比《Clannad》更好地诠释了“大家族”这个概念,主角超过15人,但没有一个是摆设性的,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又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动,而乔则是将这些线索串连起来的关键。

这部作品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回忆着自己的儿时岁月……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新小妇人》里枚格的丈夫约翰·布鲁克、以及乔的丈夫弗里茨·巴尔,正是前作《小妇人》中登场的家庭教师卡尔·布鲁克、和新闻记者安东尼·巴尔。(不过有些版本在翻译时延用了前作的人名)

在网上这两部片子基本上只能找到国语版,两者都是台湾配音,但质量有高下区别。

《小妇人》的国语版只能说马马虎虎过得去,虽然配音水准不差但很嗲声嗲气,个人虽然不讨厌国语版但也无爱。

《新小妇人》的国语配音就要出色多了。向来台湾配音总是败在小女孩这一环节上,不过本片女主角南的配音不但不差而且很出色,其他角色则多为男性,是台配的强项,各方面的因素都在促使本片成为台湾史上译制得最优秀的动画作品之一。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日语版,听听国语版也不错。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否前作的粉丝,《新小妇人》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部佳作。


==============================

后记:关于南北战争

作为一部全龄的动画片,《小妇人》并不想(也没义务)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南北战争的起因,片中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可以说是较为客观的,立场站在美利坚合众国军(即北军)一方的同时,也没有将南军丑化得很不堪。

《小妇人》选择了从个人的情感去体会战争。四姐妹的父亲是北军的将士,怀着解放黑奴的伟大理想而踏上了战场;作为妻子,马奇夫人给了丈夫最大的理解;作为女儿,无论战争被冠以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乔都不希望父亲经常奔波于沙场;作为黑人,琼斯的立场不必多说;作为新闻主编,报社希望能够从战争中寻找亮点;片中某集还花了一点篇幅,讲述南军的一个将领请求贝丝弹奏一首《甜蜜的家园》,将领在音乐的伴奏下回想起了自己故乡的家人,场面亦颇为动人。

事实上,尽管黑人的地位在南北战争后得到了有限的提升,但“解放黑奴”并不是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也不是作战目的,更不是最终结果,它很大程度上只是北军事后自我擦粉的说辞。

北方绝不是黑人的“自由圣地”,当时北军中弥漫着“白人为什么要为下贱的黑鬼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类心态,种族歧视亦非一日能解,直到战争结束后,南北的学校都对黑人实行苛刻的种族政策,很多黑人长期无法上学。甚至到了二战时,盟军中的白人军队还出现不允许黑人与他们共餐的恶劣现象。

正所谓“师出有名”,有了一个正义的借口,人们才能够找到打仗的理由,否则有谁愿意去不明不白地送死呢。

南北战争真正的起因,在于“联邦”与“邦联”的冲突。

美国是一个先有州、后有国的特殊国度。

北军认为,国大于州,主张“联邦”,凡是加入合众国联盟的,就不允许退出,州只是合众国的一部分不具有自主权,北军必须维护华盛顿所创立的国家的完整性,这是北军的“正义”。

南军则认为,州大于国,主张“邦联”,人加入“俱乐部”后,就有权利退出,北军无权剥夺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南军必须继承华盛顿不畏侵略者淫威的精神,这是南军的“正义”。

因此,美国的开国领袖华盛顿,在南北两军中,都被视为精神偶像。

南军将南北战争,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他们认为抗击北方侵略者,就如同当年美国抗击英国殖民者是完全一样的道理,他们认为北军就像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一样,是在横蛮地践踏一个政权的尊严。

按今天的观点来看,北军(合众国)的制度无疑更为先进,但在当时,双方的态度,明显让人心偏向了南军一方,这也是为什么《冷山》和《众神与将军》等影片中,战争爆发时,南方的普通百姓都很欣喜若狂并全力支持战争的原因了,不管这场战争的实际性质是什么,他们都痛恨北军对南方的侵略。

因此战争的头一年,占据优势的北军却兵败如山倒,被穿着旧衣和破鞋、小米加步枪的南军打得很凄惨,以致于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北方士兵:“南方佬,你们有没有跛脚的马送给我们啊?”
南方士兵:“北方佬,你要用什么来换?”
北方士兵:“用我们的将军可以吗?”
南方士兵:“那……我还是要马算了……”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林肯政府及时抛出了改良政策,将先前的无能将领撤掉,起用大奴隶主格兰特作指挥官,并推出了“解放黑奴”的法令,再加上随后南军在盖茨堡战役中的失利,战争形势开始转向了有利于北军一方,尽管此后还让双方持续了痛苦的几年。

战争是非理性的,会施行军事暴行的其实并不止南军,也包括标榜自由和人权的北军,他们在南方的所作所为、烧杀抢掠,让无数南方百姓为之痛恨。

在美国电影中,无论是以北军为主角的《光荣战役》、还是以南军为主角的《与魔鬼共骑》、亦或同时以两边为主角的《众神与将军》,都毫不避讳北军的暴行。

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三位将军后来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敬仰,他们分别是劳伦斯、杰克逊、和罗伯特·李,前一位是北军的,后两位是南军的。

向来人们认为北军中最伟大的英雄不是战功赫赫的格兰特,而是在盖茨堡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劳伦斯,这无疑是有道理的。格兰特虽然是北方名将,但作为一个大奴隶主去执行“解放黑奴”未免太过于黑色幽默(当然,北方中的奴隶主绝不止格兰特一个),而劳伦斯将军是真正的自由战士,并非只是一个把解放黑奴挂在嘴上当作政治筹码的政客。

劳伦斯将军曾说过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南部同盟军声称他们是为自由而战,我并不质疑这一点,但我质疑为了自己的自由、却剥夺别人自由的体制。所谓的奴隶制就是一群人有制度地剥削别一群人,这种现象很常见,古书上早有记载,但不代表我们就得容忍它!请别把‘黑人’称作‘黑鬼’,我们要摆脱这种自大的心态。是的,战争最初的目的并不为了解放黑奴,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这已经成了一种战略手段,我并不觉得总统做错了。如果不废除奴隶制,用武力凝聚一个国家又有何用?我必须承认战争是一场灾难,但是奴隶制度也是。军队是一种让人屈服的力量,所以不能让它落入自私险恶的人手里。战争是残酷的,所以它的结局必须要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如果上帝让我为黑人而死,那么我也会接受这一安排。”

我无法不为这样的一段话所感动,尤其是第一句,劳伦斯将军认为,古代有奴隶制,外国也有奴隶制,但不代表美国就必须有奴隶制,古人外人有没有奴隶制与美国没有任何关系,它不能成为阻挡美国废除奴隶制的理由。

南军中的杰克逊将军,是一位相当骁勇的名将,在南北战争爆发后,他的“石墙之旅”只打过一次败仗,其威名让当时的北军闻风丧胆,然而杰克逊却很讽刺地被南军的子弹误杀,这场悲剧成了美国史上最声名狼藉的误伤事件。

尽管杰克逊是南军将领,但他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也赢得了世代美国人的尊重,这有点像我国的战国时代,王剪想要统一六合固然正确,但李牧保卫赵国也没做错。杰克逊被自家人的子弹误伤时所穿的雨衣,至今被保留在了纪念馆内。

罗伯特·李则是弗吉尼亚州的领袖、也是南军中的头号名将,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就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的亲家,其父享利·李倍受华盛顿的赏识。

在内战时期李将军无疑是令北军相当头痛的敌人,即便盖茨堡战役后他再也无法领导脆弱的南军赢得胜利,却也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让北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结束后,李将军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并成为华盛顿大学的校长。他在军校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后世诸多美国军人想要超越的目标(如麦克阿瑟)。

盖茨堡之战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虽然战事“只”持续了三天,双方的死亡人数却都达到了两万人以上,算上重伤的,总人数高达十万,而在整个南北战争中,北军伤亡超过60万,南军亦达40多万,其间造成了至少两百万个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以及多少个孤儿和寡妇、还有多少的隐痛就无法用言语说明了。

就生命消逝的数量来说,南北双方很接近,但因为战略目的是否达到的问题,人们已经可以得出北军胜利南军失败的结论,人命只是被史学家、文学家、和政客玩弄的数字,在战争中的不值钱的程度,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战争结束后,南北双方的士兵遗体被埋葬在了一块,因为他们都是美国人,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信仰着同一个上帝……

小妇人愛の若草物語(1987)

又名:新小婦人

主演:潘惠子 山田荣子 庄真由美 佐久间玲 

导演:黒川文男 / 编剧: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Louisa May Al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