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邵氏老导演何梦华不幸病逝,享年80岁。他的去世并未引起内地媒体过多的关注,即便在香港,他最后也没能如愿以偿的把自己的手印留在星光大道上。这对一位拍片无数、在电影界工作超过30年的老导演来说实在有点不公平。别的不说,就光他拍摄的《猩猩王》一片,就对香港科幻片类型起到了一个开创性的作用。
香港,人称“东方好莱坞”,曾经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电影基地,生产的电影可谓琳琅满目。但科幻题材却一直是港片的一大软肋,从邵氏的《中国超人》、《猩猩王》到八十年代的《卫斯理》系列,再到最近的《机器侠》,港影百年出产的科幻片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点解香港没有科幻情节?想来原因有二。一是香港影业虽然发达,但电影特技却一直落后,以至于九十年代在《倩女幽魂》、《新仙鹤神针》中依然要依靠土法制造可笑的“奇观”。二来,港人文化缺乏科幻底蕴,只偏重实际生活,发财致富,因此,别说香港的科幻片,就连好莱坞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浩劫余生》等在港放映时也无人问津。这种局面,直到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才终于扭转了过来。
香港对科幻题材的初探,应该说是以邵氏七十年代中后期拍摄的两部电影为起点的。七十年代初,因错过了李小龙而被嘉禾抢占了国际市场一事,邵逸夫爵士一直耿耿于怀。《中国超人》和《猩猩王》都是邵氏进军国际市场的尝试。由于是初次尝试,保险起见,两部电影均选择了翻拍已经大获成功的国外经典。《中国超人》翻拍自日本的超人片集,而《猩猩王》从片名便知是翻拍的好莱坞的《金刚》。
《中国超人》由李修贤主演,既有电光火石的科幻打斗,也有传统功夫的脚影拳风。该片一出即成旋风之势,席卷东南亚市场,尤其在印度非常卖座。于是邵氏乘胜追击,当好莱坞宣布重拍《金刚》之后,邵氏立刻决定拍摄港版,还是由李修贤主演,让何梦华拉着队伍远赴印度拍摄外景。拍片过程中,何导演曾经跌伤,因为没有好好治理,成为长期伤员,晚年要借以手杖来走路。为了这部戏,各方面的付出可谓相当巨大。
《猩猩王》是当年邵氏投资最大的一部影片,打定了要做世界性发行的主意,所以自然也不惜血本,不仅从日本请来第一流的特技指导,还特意从德国请来女明星伊芙莲嘉。单是从国外购得的那部幕前摄影系统机器就花了五百万港币。这部机器据说当时全美只有四架,亚洲有三架,分别被泰国王子、日本东宝和邵氏购得。加上胶片、场租、片酬等其他六百万的花费,该片制作成本已愈千万。要知道,即便是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发钱寒》收入也只有770万而已。
虽然《猩猩王》的特技如今看来十分幼稚,主要是模型和幕前摄影,但在当时的香港也只有财大气粗的邵氏有此资本。模型摄影谁都知道,幕前摄影现在也已经过时,但在当时还属高科技。他们先让袁和平穿上猩猩王的厚热的外套拍下来,再将拍摄的影像放在背后的银幕上,人在银幕前演戏。在电脑抠像技术没有发明之前,幕前摄影可谓拍摄科幻片的不二法宝,但影像边缘实在难以做到天衣无缝,很多时候都明显感觉只是幻象。
这部电影本身并无创新之处,只是“金刚”摧毁的不是纽约而是香港,而它最后也没有爬上帝国大厦的屋顶而是爬到了香港最高的康乐大厦上,逼得鬼佬下令要将大厦的水箱灌满汽油炸死猩猩王。而和历史上每一位寻找“金刚”的探险家一样,李修贤首先也是一个失意者。在经历了爱人与弟弟的偷情之后,他将自己放逐到印度的原始森林里,跟谷峰饰演的商人一起寻找猩猩王。最后,他不仅找到了猩猩王,还找到了被猩猩王养大的金发美女。猩猩王对这位美女的“爱”比任何一部《金刚》里表现的都更为直接,从它偷窥李修贤和伊芙莲嘉亲热后的暴怒中就看得出来。到后来它更是因为看到伊芙莲嘉被谷峰凌辱而突破铁笼,大闹香港。这一闹腾,令当时的香港观众非常着迷,以至于在目睹了巨猿给城市带来灾难之后走出戏院,“极目湾仔,铜锣湾等地方,完整如昔”,不禁发出“就像一个春梦,一个神奇的璀璨的春梦”的感慨。
PS:徐少强在影片前半部分出现了一下,后面就莫名奇妙不见了了。本片的著名龙套演员不止扮猩猩王的袁和平,元奎也在片中演了一个装炸弹的士兵。

猩猩王(1977)

又名:The Mighty Peking Man

上映日期:1977片长:86分钟

主演:李修贤 伊芙莲嘉 萧瑶 谷峰 袁和平 

导演:何梦华 / 编剧:倪匡 Kuang 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