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9-16

一九四四:同室操戈

“两个兄弟,为了一场别人的战争而刀兵相见”,这就是爱沙尼亚的二战故事。 影片从一名加入德国党卫军的爱沙尼亚士兵和一名加入苏联红军的爱沙尼亚士兵两个角度来讲述惨烈的坦能堡防线战役。前半段是在德国党卫军的视角,于是看到了面对苏军攻击时的顽强抵抗,也看到了德国军官来给他们洗脑的时候,他们拒绝向领袖致敬,还对着希特勒照片狠狠啐着;转折点在撤离的时候,这些加入德国阵营的爱沙尼亚士兵决定守卫一条道路,他们挖好了战壕,做好了伏击准备。之后与苏联军队的伏击战中,苏军指挥官听到了对方的喊话,大喊停火,一片沉寂后双方走出战壕的镜头成为了这部电影,乃至这场战争最好的诠释:人们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再存在,面对身着不同的制服,信仰不同的同胞们,他们都在怀疑自己到底是为何而战?
  
  这是一场同室操戈!这支苏军部队也是爱沙尼亚的部队,原来的主角死了,视角换到了苏联这边,情况一样糟糕,有傲慢而可恨的上司和政委,有着恐怖的管控和监督,当然,也有着最后反抗的一枪。法西斯必须被消灭,可那只是被应征入伍的同胞啊!电影最后给出的选择是对问题的回答:无论谁的战争、谁的正义,我只关心我的家园和我的爱人。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在伏击战打响之前,加入德国的爱沙尼亚士兵们,一起分享两位本地老人的食物。淳朴的老人和他们聊起生活和家乡;而在第二天,经历战斗之后,苏联红军这边的爱沙尼亚士兵们将已经死去的加入德军的爱沙尼亚士兵埋葬,没穿军服的他们又遇上了这两位本地老人,分享食物聊起家乡。当问起昨天的小伙子们去哪儿的时候,他们只是很委婉的说,他们去了别的地方。而在这些士兵换上了苏联军服坐上卡车离开的时候,老人凝重的表情也带来了深思——都是一个祖国的同胞,为什么为了那身衣服而斗得你死我活?
  
  或许,这和爱沙尼亚这个国家的独特位置有关,本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常遭受列强欺凌,德国和苏联对他们而言都是外来的敌人。电影一开始就说起了家人被苏联流放的故事,似乎暗示着加入德国军队的理由,而在苏联这边的爱沙尼亚士兵也时常处于这份无奈和恐惧之中。战争中的爱沙尼亚,砧板上的肉,等着两边动手,说不上有什么选择权,却要承担战争的后果:家乡遭受屠戮,家庭遭受破坏,亲人被杀害或是流放……有的只是伤痛。实际上,二战中的爱沙尼亚平民基本就是双方的炮灰,十多万人被分别征入双方的军队,毫无疑问的,他们永远负责打头阵去送死。而当二战结束后,几乎一半的爱沙尼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这个小国也被并入苏联。直到苏联解体,它才重新独立。

一九四四1944(2015)

又名:1944铁甲连(台) / 我们的1944 / 1944: Forced to Fight

上映日期:2015-02-08(柏林电影节) / 2015-02-20(爱沙尼亚)片长:100分钟

主演:卡斯帕·威尔伯格 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 麦肯·施密特 格特·劳塞 亨德里克·图姆佩勒 卡尔·安德烈亚斯·卡梅特 亨里克·卡尔梅特 帕努·欧加 普瑞特·斯川伯格 普瑞特·派厄斯 马特·派厄斯 克瑞斯托·维丁 贾克·普林特斯 马格努斯·马里乌森 迈特·马姆斯登 托努·欧加 瑟珀·西曼 安妮·里曼 

导演:埃尔莫·纽加农 / 编剧:里奥·古拿斯 Leo Kunnas

一九四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