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以为只有我们国内导演才喜欢去钻牛角尖搞什么高大上的思考,抛弃故事转去对自己的观点看法大书特书。
现在我郑重道歉,同时向之前批评过的国内有同样重思想轻故事的科幻作家们道歉:原来不只有你们,天下乌鸦一般黑;没关系的,都一样。
这个风气真的流行得莫名其妙,看来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往抽象艰深脱离大众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知道未来有没有人就此写篇论文。
下为正文。
————————————————————
迪士尼这种“人物遇见危机,人物解决危机,人物又遇见危机了,人物又解决危机了”的重复型主线最后包饺子的情节设计,根本不适合讨论多主题,一旦涉及多主题要么浅尝辄止要么反过来败坏核心话题。电影时长有限,没有办法或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塑造好群像并借助多人物来阐述多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盯着一个人薅,盯着一个主题去刻画。
就这部影片而言,核心显然是爱情线和伴随的成长线,但导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看得出来他还想讨论移二代的生活困境,讨论美国社会阶层固化以及种族歧视,讨论理想与家庭责任的平衡,讨论乡土情结,讨论很多很多东西——结果就是只有爱情线勉强能看,其他的都是占用电影内容的“鸡肋”。
一、电影开头就暗示元素城的元素阶级差异,并且矛盾已经开始积累。如果能借此发挥,显然能产生更大的冲突和更振奋人心的力量,但导演没有这样做。电影里的元素都能看出元素城不合理有歧视,却从头到尾没有解决的意思。但如果就逆来顺受勉强活着,展示下困境和苦难引起下共鸣也好,但导演偏不,他还非要反复拿这个点开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玩笑,并且是有“更高等的”元素来说,说实话,我看不懂目的是什么。也许他的出发点是借此讽刺社会阶层分化和种族歧视,但我越看越觉得像一个上位者借此机会暗戳戳地戳被歧视种族的脊梁骨。
二、乡土情怀线也设置得很怪。电影结尾的对拜确实很打动人,但这是因为它的视效表现和配乐,而不是它的内核。反复强调对蓝火——或许可以视作乡土情怀的具象化——的坚守,而实际上女主并没有通过这个实现什么成长,救火是因为“父亲需要这个火的存在”,而非“我需要这个来提醒自己的身份”,为了救火反倒差点丢了性命,同时借这个机会浅虐一把爱情,恕我直言,这种设计很tm蠢。而最后女主前去远方大厂实习也像是对现实生活中移民的嘲讽——看吧,坚守那一亩三分田,最后还是得靠我们capitalism。
三、代际和解线的必要性。这条线冒出来得很突兀,前半部分根本没有明确表现小焰不想接过商店,而在努力表现她想尽可能做好店长的工作。后半段去了wade家听了波波老妈的话后突然就觉醒了,啊我不要被老爸困住,我要去追逐自己的人生。???不是姐们,你有点像是被资本主义给的糖果迷住了双眼,转头背叛了原属的阶级。不过这样说有点重了,但这个表现方法确实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要表明“本来就想当个玻璃艺术家”那完全应该在前期铺垫一下,比如说敷衍应付店内工作,对吹玻璃有兴趣等等,你这么突兀地突然想去追逐梦想只是因为上层的一个水族夸了你“哇饱饱你吹玻璃吹得好好”实在是太像被收编的人了。
还有这个唐氏水坝,我不想骂了,我只能说符合对岸国情。用这个上层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来反复产生冲突,你还不如拍下层反抗上层的矛盾呢,拍烂了我都算你努力过了。
其他的就不多吐槽了,没这个必要。接这部影片可以看出迪士尼的套路基本上是定型且再难改变了,但永远靠着一招鲜妄想吃遍天下,迟早会饿死的。
又名:元素世界 / 元素大都会(港) / 元素方城市(台)
上映日期:2023-06-16(美国/中国大陆) / 2023-05-27(戛纳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主演:莉娅·刘易斯 马莫多·阿西 罗纳尔多·德尔·卡门 希拉·沃索夫 温迪·麦丽登·康薇 凯瑟琳·欧哈拉 梅森·韦特海默 乔·佩拉 马修·杨·金 罗诺比尔·拉希瑞 伊诺森特·埃卡基蒂 卡拉·林·丁 瑞根·涂 杰夫·拉彭西 本·莫里斯 威尔玛·博尼特 P·L·布朗 乔纳森·亚当斯 阿莱克斯·卡普·霍尔内 阿萨夫·科恩 杰西卡·迪西可 特丽·道格拉斯 凯伦·惠伊 阿里夫·S·金成 斯科特·门维尔 阿丽莎·穆拉里 弗雷德·塔特西奥 凯瑞·华格伦
导演:彼得·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