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在1916年的苏黎世一家小歌舞餐馆Cabaret Voltaire诞生,对一战感到失望和愤怒的欧洲各国的难民艺术家们掀起了达达,, Hugo Ball, Tristan Tzara, Jean Arp, Marcel Janco等等。达达并不是某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反条理反规则的态度。它的加入者是包罗万象且充满才华的艺术家们,且有各自独特的‘dadaism’


Hans Richter( 汉斯·李希特)是早期加入苏黎世达达运动的艺术家之一,在跨界无机制的达达运动中,这个在柏林出生的美国人也是以电影为主的前卫实验影人。在李希特的诠释中,Dada并不是艺术,而是反艺术,达达反对任何传统美学及其构造出美学的‘逻辑’和‘道理’,拥抱混沌和无条理。达达无视美学而仅追求感知,达达意在“冒犯”。就像Tristan Tzara等人最早拟定的达达宣言一般,真正的达达主义者反对达达。


这种彻底的无条理和疯狂中还夹杂着毁灭式的幽默,比如享有盛名的‘间奏曲’和‘机械芭蕾’等都激发了欧洲的先锋电影走向更加抽象,更加内视,更加大胆的镜头新语言。而李希特的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达达风格实验作品相对来说则较受世间掩埋。例如早餐前的幽灵 Vormittagsspuk (1928),就是一部相当幽默有趣且相当前卫的实验电影。在达达的反对构成(establishment)反对既定概念的悲伤虚无主义中它必然迎来了自我的瓦解,而受达达以及弗洛伊德影响的超现实主义也就此诞生,早餐前的幽灵就像是一部从达达到超现实主义的纽带式作品,既有它达达的反条理,亦有超现实主义的萌芽。与实验电影人Viking Eggeling的共同探讨让李希特的作品也深受抽象艺术以及几何构造等影像。

早餐前的幽灵就是这么一部结合了各种元素的天马行空且十分幽默的实验电影。没有任何真正的剧情,唯一连接各种超现实片段的主线是在空中飞翔的帽子们。其中各种充满实验性和玩性的片段包括了使用停机再拍的定格动画式摄影的幻觉式片段,突然自己跑掉的领结,消失在电线杆后的人们,叠加和旋转的手枪等。除了定格式幻觉以外,滑稽且有些黑色幽默的在靶子中头部飞舞的画面采用了叠加的方式完成,此外倒流的水管,破碎的杯子的缝合等超现实画面也用倒序放映简单地达到效果,不仅在实验效果上,在达达所追求的纯'感知’上都达到了目的。


这种纯感知的体验并不是通过故事或者剧情冲突,而是在尝试用超现实和“冒失”无条理的画面让观者增加内部体验和创意发散,从而以此达到对所谓“现实”的新的认知。分裂的头部,消失和出现,时间的断层,这种感知刺激神经且活跃人的思维,虽然无任何可粘连的时间线和结构线,却让人不断的想看到下一秒发生什么,这种“吸引力”也是达达及超现实主义所产生的新感觉。


研究抽象“绝对电影”的李希特和Viking自然让早餐前的幽灵的创作也缜密的安排了节奏感和画面的视觉比例来营造超现实的心理效果。如前面所提到的倒时影像,破碎的杯子变回完整便是一种。此外加快速度的花朵开放和放慢速度的杯子破碎都加强了视觉感官的印象。在无明确关联的镜头之间李希特非常注重空间的等同性和镜头中动态物体的节奏保持一定的一致性,甚至是在数量上也控制出一定的连贯,例如三个帽子飞翔的下一个镜头会是3个人。这种节奏的重复和空间的固定比例亦能造成一定的视觉快感,而贯穿全场的飞帽则是一切无机理的隐性锁链。


此外这部短短的影片中仍有太多值得推敲琢磨的手法,李希特尝试各种手法剥离人们对常识的态度,并达到新的感知,黑白影像的世界有时正像有时负像,仿佛“真实世界”中还存在对等的世界,节奏与代表时间线的钟也在最后破碎,似乎尝试打破对前→后的时间性认知。频繁出现的手枪和飞翔的帽子在最后搬出它们的“主人”也就是所谓的“早餐前的幽灵”们,建议着先前贯穿全篇的飞帽实际是幽灵这个让人颤栗的假设。这种超现实的体验似乎又回归到一站结束后那种对人类之间的暴力绝望而产生的那种态度,Dada。




早餐前的幽灵Vormittagsspuk(1928)

又名:Ghosts Before Breakfast / 早餐前的鬼

上映日期:1928-07-14片长:9分钟

主演:Werner Graeff Walter Gronostay 保尔·欣德米特 Darius Milhaud Madeleine Milhaud Jean Oser Willi Pferdekamp 汉斯·李希特 

导演:汉斯·李希特 / 编剧:汉斯·李希特 Hans Richter/Werner Gra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