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5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奸臣篇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所有历史剧都在做一张只有一道题的考卷,题目只有四个字:治乱之由。
凡是能把这道题做好的,水准一定不差。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评判,《贞观之治》所交出的答卷无疑是超水平的。

那么一个时代到底为何而治,又从何而乱?
《出师表》给出了一个答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小人,又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贤臣呢?
《贞观之治》在长达五十集的篇幅里,还原了诸多凌烟阁中的贤臣,同时也塑造了两个精彩的小人形象——赵德言和裴寂。
本篇将对这两个格外传神的小人进行拆解分析。
#正文共:2429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01
弄巧成拙的赵德言
赵德言出场时玄武门之变已经尘埃落定,可作为前太子的旧部的他,天生就带着政治原罪。但赵德言只是个远离中枢、微不足道的贝州刺史,所以他改旗易帜的成本很低。也正因为如此,在大人们纷纷作鸟兽散的时候,他反而保全了自己。
赵德言的官位虽然保住了,前途却渺茫了起来。他欠缺经略天下的才能,又不甘心只做个贝州刺史。于是只好去走偏门,揣摩上意。
正当赵德言为前途患得患失的时候,李世民下令赦免了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余党。赵德言知道,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赵德言迅速“领会旨意”,在朝廷制使到来之前将旧太子心腹李思行抓到了牢中。为了防止自己的小动作被制使发现,赵德言千方百计阻拦制使调查,结果破绽越来越多。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关押李思行的事情暴露以后,本该悔罪的赵德言竟然又铤而走险把魏征等人全都软禁了起来,并上贺表称制使魏征和李思行勾结谋逆。
朝廷三令五申要赦免李思行的罪过,为什么赵德言反而把他抓起来了呢?
赵德言与手下的一席对话似乎可以对他的心理进行解释。

但赵德言为什么会有这种愚蠢到可笑的想法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脑子里的官僚主义在作祟。赵德言是官僚体系中受益者,他熟悉官僚体系的全套运作规律。
官僚体系的执行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加码的过程,信息在下层官僚的传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扭曲,并因为链条太长而损失效率。
赵德言是深谙此道并自认为领会了其中三昧的聪明人。急于洗刷原罪的赵德言认为其他人都是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目前的一步,囫囵吞枣地执行政策。为此,他甚至做出了违背官僚体系正常运行规律的行为——违抗君命!他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天才,所以他要做出超乎同僚的行为,但却暗合政令中并没明言的心思:明面上赦免这些人,暗地里其实是要让这些惊弓之鸟放松戒备,然后一网打尽。
所以说,赵德言不是在对抗皇权,他已经学会了抢答。他既没有理由对抗皇权,更没有勇气对抗皇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以为是的在迎合皇权。他自己阴暗,因此推己及人,认定只有自己才领会了真正的旨意。
赵德言是个自以为是的蠢人。但这种蠢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前不久的微博就当了一次典型,上头说要反腐、要打击色情,话音未落,微博就开始反腐了。可惜没等来表彰的大红花,反而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02
人老成精的裴寂
相比较赵德言这种还没学会走就已经想着飞的三脚猫,裴寂已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
贞观初年,朝廷的权利并不集中。朝廷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李渊任命的,人脉都在裴寂手中,政令很难顺利推行。
李世民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决定加强中央集权,他准备对朝廷的官员实行一次标准严格的考核,裁汰那些不合格的官员。
这对于爬在旧体系上吸血的裴寂来说实在如同晴天霹雳。但裴寂并没有主动出击,懂得“飓风过岗,伏草惟存”的道理,果然没有多久他就找到了反击的机会。

贞观元年关中大旱,裴寂却趁着灾荒将各地官员都召集来考核。既然你要考核官员,我就在最需要官员维稳的时候把他们都召集到长安。表面上响应了朝廷铨选官员的政策,背地里搞得人心动荡,京城混乱。这才叫顺风操作,因势利导。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官僚体系中,信息在下层官僚的传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扭曲,而裴寂恰恰是将这种扭曲人为加大,让考核失去民心。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一套歪嘴和尚念经的把戏在今天仍然是官僚主义的惯用伎俩。你要反腐倡廉,我就消除一切基层福利让大家怨声载道;你要不忘初心,我就累死基层,折腾群众;扛着红旗反红旗,转移矛盾,转嫁怨恨,改革自然节节受挫。
裴寂指使赵德言挑动众官员联名上书反对考核,面对这张官官相护的罗网,李世民看似迫不得已,暂避锋芒,甚至将主持考核的右仆射长孙无忌罢免,让裴寂成了朝中唯一的宰辅。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李世民早在考核以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才会选择关陇门阀出身长孙无忌主持考核,目的就是为了有以退为进的机会。
为了安抚你们,皇帝都把小舅子罢免了,那个不开眼的还敢再闹?难道还想要皇帝杀了长孙无忌以平民愤吗?
要知道曹丞相之所以能杀运粮官平息民愤,那完全是因为运粮官没后台,可长孙无忌背后站着的可是整个关陇门阀,谁敢同时把皇帝和门阀集团往死里得罪呢。
无论如何,裴寂都以一己之力让考核延迟了两年。直到贞观三年,朝廷才宣布裁撤结果。而这,已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可惜优秀君王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他们注定无法永远活下去,于是这种影响就注定是短暂的、不可控的,并且带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无奈。
而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不断轮回的原因之一。

以往的失败作品中,小人总是太过刻板,他们仿佛一瓶墨水,不论怎么看都是一样的黑,就算是打翻在地,也只能淌一地黑水。而赵德言与裴寂就显得与众不同,他们两个仿佛真的是寄生在官僚体系中的两个腐生动物,一样的看重个人利益,一样的无药可救,最终一样地作茧自缚,成为旧制度的陪葬品。
遗憾的是,《贞观之治》对于小人和贤臣的演绎依旧是二元对立的,远没有《大明王朝》的人物复杂。从始至终,李世民对阻挡改革的赵德言和裴寂之流都是疏远且鄙夷的态度,也因此没能呈现出这两个人复杂的一面。


贞观之治(2006)

主演:马跃 苗圃 马精武 马少骅 陆剑民 金士杰 

导演:张建亚 / 编剧:阿城 A Cheng/孟宪实 Xianshi Meng

贞观之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