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2-29

之时:痛仰乐队来深《之时》

周六,在一渡堂见到痛仰乐队主唱高虎和带纪录片《之时》巡影来深的高魏。听痛仰还是北漂时期的事。诅咒、木马、痛仰、舌头、声音玩具、声音碎片、二手玫瑰、万晓利…始于北京,终于北京。那些声音,滋养着属于个人听觉的孤立的年代,用句号起止,与上下文无关。于是,为了一个私人的安静的纪念,趁了工作的方便,掏了私人的银两,前来悼念。

必须坦白的是,那些声音进入本人听觉记忆纯属被动和偶然——由于当时一直生活在在野的艺术圈周边,那些声音于是成了柴米油盐生活的组成部分,与京城特有的苍凉、粗粝和灰霾无限吻合,与文艺青年装x可说是关系不大。回到南方,那些声音慢慢从耳边退却了,我和先生很自然地选择了与精致忙碌的都市生活相贴切的声音来疏导朝九晚五的焦虑情绪。

既然是以纪录片《之时》为核心的活动,先概括一下该影片。像导演高魏自谦的一样,片子完成得比较仓促潦草。以时间为核心线索的“纪录片”中间出现大段的时间空白及时空跳跃,后期有为完成而完成的补充材料拍摄的拼凑痕迹,拍摄手法生活、朴素。关于乐队“成名”后的渲染较重,而“在路上”的凡此种种则显得素材不足。但我能理解导演想将手中贯穿十年的珍贵片段整理推出,作为痛仰乐队在出道十周年之际获得“迷笛”音乐四项大奖认可的纪念。在导演的自我解读里,识于微时的惺惺相惜表露无疑。单就影片本身来说,导演可能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是否同样能够打动观众,尤其是对乐队本身了解不足的观众。

对一个跨度十年的纪录片来说,由于初始的“预谋”成分较少,或许我们不应该对它过于苛刻地要求,毕竟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线历史的痕迹。在主线人物——痛仰乐队主唱高虎断续的自述中,记录了从99年出道伊始“我们是自由发了芽的,软弱腐蚀了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愤怒青年到“太多负面的东西限制了摇滚的发展,摇滚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热爱摇滚,它是年轻的、让人热泪盈眶的”等等的情绪转变。

不知为什么,高虎片子里那句“摇滚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比无所畏惧的叛逆和质疑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过去的经验中,痛苦是摇滚乐的发源地,摇滚青年们都是以迅速燃烧才气和生命为代价的,他们留给世人以惊艳的问号和感叹号作为最后的谢幕,却没有告诉那些同样年轻痛苦的人们除了自暴自弃生活还能怎样继续。

原文:http://blog.sina.com.cn/lovefashionloveshenzhen

之时(2009)

又名:The time of ten years

上映日期:2009-12-19

主演:高虎 痛苦的信仰 

导演:高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