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吕克·贝松监制的影片,被其称为中国的女版《断背山》,可见他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之高。
可是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评分只有6.3分,远低于一般同性恋电影的评分,且评论多数认为,影片画面很美,剧情生硬,但实在不知道讲什么。
关于这部影片的镜头,故事,角色等,我就不多赘述了,主要和大家聊聊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同性电影,其实我认为它更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讲述的是压在中国女性身上的三座封建社会大山。
这个植物园建设在一座小岛之上,与世俗世界隔离开来,进出都要摇晃着一艘小木船,穿过层层迷雾,宛如一处桃花源。小岛上只有刻板不近人情的植物学家和他的女儿,父亲精心伺候着岛上的花草树木,女儿精心伺候着父亲,一分一毫都不能出了差错,不然就是一通臭骂。
植物园内,女儿第一次出现的画面,就是为父亲修剪脚指甲,这种姿势,动作,几句父亲吩咐女儿的对话,就将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地位刻画得非常明显,在这个缺失母爱的家庭中,父亲的地位是处于绝对强势的,说一不二,女儿只能任凭吩咐,体现出的是浓浓的父权威压。面对新实习生李明的到来,她虽然好奇,也只敢瞟上一眼,就马上低下头去。
所以当李明第一次登上小岛,进入植物园,手上竟然拎着一个精美的鸟笼,女儿在影片中开头的第一句话“那是一只鸟吗?”,意喻的何尝不是她自己,仿佛就是那被关在笼中鸟儿, 被困在这植物园内,飞不出去。这只鸟也一只被安放在那对于她们两人来说意义非凡的温室里,在影片的关键时刻,再次出现。
另外,植物学专家教授的身份,也加强了这样的人物设定,作为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是高高在上,不容解释的,在社会中亦是地位崇高的存在。
影片中的夫权全部体现在植物园里的儿子身上,向李明示爱的过程中,一味展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需求,从没有真正从李明的角度去思考,她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在与李明结婚后,因其失去了“第一次”,所以对她拳脚相向,逼问那个人是谁,甚至捆绑住双手被吊起来,那一段是我看得最压抑的片段,面对这样的强势角色,李明没有一点点抵抗的余地。
至于第三座大山,从结局她们二人的命运来看,可以窥见一斑,就不详细说了。
这样远离尘世,宛如仙境的植物园内,也处处都透露着三座大山压迫的气息。
李明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与威压,这对植物学家的女儿来说是新奇的存在,也是一种救赎。从一开始的走不了,到最后主动提出离开这个鸟笼,都可以看出两人的转变,也只有在她们开始反抗之后,她们自己在植物园内的生活更加自如,那也是她们最甜蜜的时光,原本看似合理的平衡被打破,“传统秩序”不再被认可,“大山”的存在受到了挑战,才使得一切仿佛“乱了套”,被认定为是一种“病”。
在影片的最后时刻,她们选择逃脱出那一座座大山,顺着河流,一起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我想,她们终于自由了。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Les filles du botaniste(2006)

又名:植物园 / 植物学家的女儿 / 植物园里的中国女孩 / 风月掠影 / The Chinese Botanist's Daughters

上映日期:2006-04-26(法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米兰妮·让帕诺米 李小冉 林栋甫 阮如琼 王伟光 

导演:戴思杰 / 编剧:戴思杰/Nadine Perront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