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想要聊聊陪伴我结束2018年的最后一部电影——杨弋枢导演的《之子于归》。非常感谢厦门双栖的邀请函,让我有近距离了解厦门艺术电影及其主创的机会!单纯怀着一颗热爱电影的心写了以下文字,不会有太多言语上的矫饰,不会刻意美化影片的内容,只想平和的分享,如果你也关注艺术电影,欢迎留言交流。

第一次听到《之子于归》的名字,嗯~很文艺,后来看到黄璐主演,又是一个女性导演执导,觉得应该会喜欢。当我真正坐在电影院看着影片时,我看到了一场生活化的审视与思考。我看到了我自己,“夏茵”是我,导演创作时“隐含观众”是我,甚至“导演”是我,因为这个影片和我的日常太相似,和我想要的太相似,或许是黄璐饰演的记者身份与我专业相关性的缘故,或许是我平时生活也像“夏茵”般有份慌乱与闲适难以自洽的缘故,也可能是影片中有很多生活化的镜头,而内心的隐含困境又相似的缘故,竟让我有一种超越日常的真实感!

影片讲述了一个新婚不久的报社记者在纸媒衰落的时代面对工作上的困境,同时也面临着家庭中夫妻关系的不适,以及内心自我的寻找。

导演讲故事的方式趋向生活化,弱化了冲突,却多了一份平静的审视。“夏茵”工作中总是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面对新闻选题不被重视,多篇稿件不被采用时与遇到职业困境时,她不会圆滑的争取,更不会阿谀的奉承,她只是平静的听,平和的问,等待结果并且接受。

夏茵独自走路会小女孩般的蹦跳,遛狗会大家长般的宠溺,她的内心单纯而简单。

“夏茵”的人物设置关注探索社会新闻,注重新闻素养,却无力改变现状,新婚丈夫、上司都劝导她“注意导向”···“老陆”之于“夏茵”,像个记者职业的引路人,当她得知找过她谈“鱼塘污染”的农民提到“陆老师”,她开始下乡调查,途中,遇到了小女孩“小树”与她关于见到父亲的“魔法”,“夏茵”还是梦到了“陆老师”,梦中对她的精神指导可见“夏茵”潜意识中记者的职业是神圣的。

“夏茵”关于婚礼的梦境、采访被欺负的梦境和夜晚出村的“鬼打墙”可见导演塑造人物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探寻,但是梦境的隐喻有关迷茫的婚姻、职业的危险、恐惧、内心的挣扎,充满了解读的多义性。我有一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买来后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束之高阁,或许真该找出来看看!

另外,影片中有一位女性,作为“夏茵”的采访对象曾谈到,数据显示现代社会女性,无论学历高低、处在何种阶级都存在想要借助身体上位的情况,事实与否总归被报社压下,上司再次提醒她“导向”而告终。影片的这个段落,在整部影片中的表达所指重点在于女性地位还是导向问题,观众理解因人而异,但个人感觉会让观众对人物塑造与主题理解有些许干扰。

“夏茵”的婚姻也是现代生活利益与“导向思想”的产物。 “夏茵”搬进丈夫家中后的新婚生活,她艰难于整理自己的物品,执着于自己破旧的行李箱,迷惑于丈夫的“导向问题”与“代持股协议”,在她与丈夫学生的谈话中,仿佛她来到这个家是真的来“搭伙过日子”,因为她的选择让她的妈妈喜欢!他们的婚姻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领了结婚证。爱情,无从寻觅。然而现实中从不缺乏这样的婚姻关系,很引人深思。

影片中很多借助镜子、玻璃摄取画面的镜头,有些看似随意轻松,实则自然巧妙,是很棒的镜头设计;但有些则生硬而显得局促,比如“夏茵”夫妇在咖啡馆的那场戏,镜头画面中两人局促的座位在玻璃上投影着,超长固定镜头让我想到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知道此处导演是想我们跳离剧情,感受人物之间无奈、局促、窘迫与彼此不了解的心境?还是想要借助玻璃窗投影,和之前的镜头拍摄手法保持同一,但确实有网评指出的“硬凹”之嫌?看过和未来要看影片的观众可以自行体会。

尤其要说的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场景,“夏茵”和“小树”在船上,随着水流缓缓移动,穿着白衣的“夏茵”眼睛上放着“小树”特制的蓝紫色装饰物,静静躺着,阳光、流水、树叶,一片静谧!是我想象中的娴静幽雅状态!就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语出《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多么美好的意境!我在想,如果从上面的画面开始影片,会有怎样美好幸福的希望?而导演的“之子于归”,是反语,真是别具一格。

影片放映结束后,很开心与杨弋枢老师进行了私下交流与学习,我曾问她影片中多次出现长镜头,甚至出现四分多钟的长镜头,令人生理上晕眩,是否有意为之?(不好意思,我提问向来尖锐,调皮)她微笑着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是女主角的自我投射”和主观镜头。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起了这几天正在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超多的超长长镜头,看网评得知也引起了观众的普遍不适。我在思考,目前国内的艺术电影貌似特别喜欢长镜头,但是不考虑影片表达,而让观众晕眩和不适的观感只会减分!并不是仅仅针对这两部电影而言,而是或许未来的电影人需要知道所有长镜头设计都需要清楚——影片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传达给观众的又是什么~

关于电影的故事性,想到我曾信誓旦旦的和我毕设导师杨晨老师聊过,讲故事不一定要外化事件的矛盾与冲突,内心的挣扎与困境也一样吸引人。现在,看过杨弋枢老师的影片发现,这样的影片到底是小众的,它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下用梦境与现实讲故事,弱化冲突,用生活化的画面引人思索,注定了不靠故事的精彩性取胜,而用人物的思想性与观众连接,引发共鸣则深刻,雾里看花则平淡,无心思考则无聊。

总之,还是非常喜欢杨弋枢老师本人,看她的影片和她交流使我想起“微婳霍奕,别鹜分奔”八个字。而我,亦希望如此。某一刻突然觉得,或许《之子于归》这个故事写成书出版更棒,里面很多叙事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受众应该能更好的接收和思考~就写到这里吧,生活一如既往的充满美好与想象!


之子于归(2018)

又名:Lush Reeds

上映日期:2018-10-01(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片长:105分钟

主演:黄璐 林哲元 冯一之 

导演:杨弋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