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把郭敬明与魏坤琳的矛盾当成了一个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在煞有介事地分析其人品人格,但是却鲜有人意识到:这就是真人秀。
这一点放到后面说,先就事论事说就这一期《最强大脑》中郭敬明和魏坤琳产生的冲突。
1、这一期是谁先挑起了冲突?
是魏坤琳。郭敬明首先对他的评判提出了怀疑,他则首先进行了人身攻击。(我说的不明白?)
[img=1:C][/img]
“我觉得小四说的很多话,都非常地业余。”
《最强大脑》是一个公众场合,魏坤琳在现场也是所谓的唯一的『科学』评审,节目组人为地把他跟科学高度捆绑在一起,所以他说的话是在代言『科学』,他对郭敬明的质疑会让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对郭敬明站在《最强大脑》评审席上的资格进行质疑,而这第一不是一个合理的讨论姿态,第二这极大地伤害了郭敬明的自尊心和面子,而这种伤害对任何人都不应该。这就好像上课时你热心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说,嘿,看这个傻子。一样一样的。
随后这种难堪被成倍地放大了。让这种难堪放大的一方面是郭强势的公众形象和性格特征,二是媒体平台本身的固有属性。
事实上,魏坤琳的确没有资格在现场对郭敬明业余还是专业与否进行质疑。一则因为郭敬明本身并非科学家,他的存在两人对话的根基和身份立场均不一样。他是受邀前来的节目评审,他有权利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他的问题主持人蒋昌建也同样提了出来;第二这超过了魏的责任范围,最强大脑是一个真人秀舞台,不是他的实验室。对于他来说,把这么评分的科学根据(后面他说了)在这个时候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他就能站得稳。
但魏坤琳抱怨了起来:
我从未见过在舞台上,就是说,不是一条一条来回地说,而是说这么长的一段,我们都插不上话。
郭敬明立刻反应:
你不用插上话,因为在你说话的时候,我也没有打断你呀。
这里魏坤琳的反应是无奈一笑。恰好家里的电视放了上一期二者的唇枪舌战,我发现郭敬明反击魏坤琳『我也没有打断你啊』有更渊远的怒气来源——魏坤琳曾在上期节目中频繁地打断郭敬明的发言,恰好是郭敬明让小公举猜分数的那场。并且上期郭对挑战难度提出不满表达想要修改自己的分数被拒绝后,魏坤琳直接带有嘲讽地说让郭敬明自己去进行挑战试试。
[img=2:C][/img]
这个逻辑我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这就是科学的化身说的话嘛?
当然,魏坤琳随后解释自己的意思其实是希望郭敬明能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个条挑战的难度,他解释完郭敬明也想阐述一下自己的逻辑,两个人都说完各自的立场这争执就可以过去了,于是郭敬明开口了:
[img=3:C][/img]
咔,他又被打断了.....
[img=4:C][/img]
您好,欢迎收看真人演绎什么叫死活不给你台阶下...... 大哥,你看一眼郭敬明的脸......
[img=5:C][/img]
(哈哈哈哈哈哈我笑个场)
主持人蒋昌建感受到了现场的剑拔弩张,准备出手救场,于是问郭敬明,“你觉得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哪一个更能震撼到你?”
郭敬明回答,“我觉得记忆能力更能震撼到我。”
蒋昌建说,『ok』,话没说完,魏坤琳又......打断了......蒋昌建,“我觉得大家可忘了这一点,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不是记忆的项目,就是最牛的项目......”巴拉巴拉还有一堆。郭敬明眼珠子都快翻出来了。
再多的截图我也不放了,简而言之魏坤琳完全没意识到,最强大脑绝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舞台,科学是这个舞台的核心,他却不是。他此时越是说得眉飞色舞,郭敬明将越是对他嗤之以鼻、心怀愤恨,因为他已经把他俩的关系拉到了对立面,观众越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郭敬明的自尊心收到的挫折也就越大。
而这其实毫无必要。
2、郭敬明就没错咯?
他当然有。
而且搞笑的是,郭敬明的错误和魏坤琳一样,都是强行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所不具备的素质,也就是试图在对方的专业领域打赢对方。
魏坤琳的身份是科学评审,但他一直试图跟郭敬明打嘴仗;郭敬明的身份是明星评审,但他一直试图证明自己对科学的判断能力,并且二位都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十分强势.......
放到这期节目中来说,郭敬明对魏坤琳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对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有),他的反应其实就像一个热衷辩论的愤怒少年,但他没发现到辩论在客观事实面前是很苍白的,愤怒离场更谈不上他自己所要求魏坤琳具备的修养。不过呢,魏坤琳也不负小四拉他下水的重托,频繁地表现出他完全不具备这档节目所要求他具备的素质(所以我才在第一点中对此进行了较多的论证,不希望大家因为对郭敬明的负面印象而干扰判断)。
两个人都不值得追捧,通过踩其中一个去捧另一个,更不值得。
3、赢家是谁?输家是谁?
赢家是最强大脑,输家嘛,嘿嘿嘿。
许多人还是不明白,一场比拼脑力的真人秀和一场比拼歌喉舞姿的真人秀本质上没有区别——对于他们来说,收视率几乎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因为电视节目必须有人看,才活得下去,否则其他统统免谈。
如果《最强大脑》真的这只是一个权威组织在进行高智商群体的选拔赛,那其实根本不需要郭敬明、张召忠、桃子甚至范冰冰、舒淇、周杰伦、刘强东、王石等等各种花里胡哨的嘉宾。
相反地,《最强大脑》综艺感非常强,制作理念和水准上也非常领先。
韩国直接搬来的制作团队,各个环节的精心设置(比如邀请T-ara、SNH48、AKB48等团体来直接参与到挑战中,融入得非常出色),知名企业家的各种亮相,再到明星评审的覆盖领域,甚至是嘉宾前来的互动游戏设计,几乎每一项都可圈可点。
但因为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在同档期的强势和高智商节目本身受众的局限,所以江苏卫视一直在极力寻求突破,终于他们机智地找来了郭敬明。果然,郭敬明不负众望,成功撕逼。这年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赢了眼球,万事不愁。
但说回真人秀,《最强大脑》这档节目开播三季以来有两个先天的矛盾一直没能解决。
1、复杂的人脑科学不适合做综艺,要做综艺,必须先科普。因为收看节目的人群,大部分是科学素养极其一般的人。节目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拍摄现场直接参与者的反应镜头,而放弃了有效科普和对挑战项目进行足够详细的解释(因为难以执行),所以其实许多观众看着节目都看不太懂,只是看个热闹。郭敬明们没理解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2、科学标准居然全部把握在一个人手中。这一点一直在动摇最强大脑的根基。不管魏坤琳的学术背景多么牛逼,我始终很怀疑他作为现场『唯一的科学评审』的资格。因为人本身就有弱点和局限性,而科学自身也有极多有待探索的部分,我们凭什么相信这个人在现场能做到公正?至于他本人所一直强调的『专业』,在他说出『跟你吵架就像跟女人吵架一样』这种话之后我怎么能够相信他的偏见和局限在他以往的可严重没有无意识地渗透于误导?这些都是隐性的,但这个人手中握有对全部选手的生杀大权,所以锱铢必较并非寻滋挑事。所以这一季节目组做的让步是增加了『爆灯』功能。
(魏坤琳背后的确是一个团队,但是是由他在代言和带领,所以不管现场还是幕后他都承担绝对的发言权,我这么说不知道各位还有意见吗?)
真人秀的特质是模糊真实和表演的界限,通过镜头和剪辑,把一切能够引起情感的因素都放到最大,无论优缺。所以,真人秀中,观众和观众的想象力才是最关乎生死也是最来势汹汹的部分。这一点我们的杰伦小公举心里最最清楚啦,所以他给另外两位示范了一下什么是高情商。
[img=6:C][/img]
忽然想起一个古老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至于输家,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是输家的。魏坤琳不会愿意,郭敬明不会愿意,观众最不愿意。但偏偏观众最不可能是赢家。因为所有真人秀的制作者们都知道你们爱看撕逼,那就来吧,前排售卖瓜子花生小板凳啦,看不过瘾不收钱啦,一场接着一场,一拨接着一拔,直到你满意啦,直到你突然感慨时间都去哪儿啦。
原文发于公众号:愚乐(likejokes),请务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