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二月二十七日晚,第八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藝術及科學學院獎)頒獎典禮在萬眾矚目中揭曉,英國歷史劇情片《國王的演講》(港譯《皇上無話兒》,台譯《王者之聲》)成為最大贏家——不但獲得最佳影片殊榮,更橫掃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創劇本三項重量大獎。而包括此前被影評界廣泛看好的《社交網絡》在內的一眾美國電影,最終均無緣折冠。如說這是一場英倫精神大勝「美國夢」的影像之戰,毫不為過。

沿襲至今的英國王室制度,是英倫古典情懷的最佳代表。然而,在世人普遍認知中,雄懷偉略而不失紳士風範的英國精神,卻似乎並未在其宮廷內部大放光彩。當人們聯想起英國宮廷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黃金時代」伊莉莎白時期——事關英國宮廷的傳奇裏,令人印象深刻的強勢君主多為女性,而非男性。故而,再現伊莉莎白、維多利亞等女王輝煌統治的電影近年來層出不窮,卻鮮少出現能刻畫出英國國王風采的優秀影片。

這與男性君王在英國歷史上留下的孱弱印記自然有關——愛德華八世的故事名滿天下,卻非因為執政賢明,而是他「不愛江山愛美人」,江山幾近不保,仍以愛情至上。因而,《國王的演講》的橫空出世,更像是以歷史修正主義的態度,為英國王室的男性統治者重樹起一種正面形象。

影片的故事聚焦在患先天性口吃的喬治六世如何接過被愛德華八世遺棄的江山,並藉自身力量,鼓舞舉國人民在最艱困的戰時仍堅守家園。這位始終也未醫好口吃的國王卻以他對抗頑疾的強韌,令世人看到了「在國難當前脫胎換骨」的千鈞之力——無論怎樣自卑木訥,都必須以領袖氣度,擔當起亂世中的家國天下——紳士、責任、勇氣,這正是英倫精神中的高貴情操。

英國在二戰期間的雄辯「聲音」,人們絕不陌生。若論藉雄辯之力締造歷史,英國當之無愧為全世界的範式。首相邱吉爾的豪邁演說,能在大敵壓境之下,令這個國家的人民生發出「迎頭上前」的絕地勇氣。而他的國王、同他一起帶領英國人民直面戰爭苦難的喬治六世,自然責無旁貸該以這樣充滿感染力的「聲音」凝聚英國民眾:「我們前方也許是黑暗,而戰爭也將不再局限於戰場,但我們只能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

《國王的演講》充分彰顯對演說術的尊崇,也是在表達一種以英國「聲音」為傲之情。其戲內戲外的雙關性是,二戰結束後,屬於英國的雄辯時代已成歷史,而在當今好萊塢對全球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之下,英國電影亦連年式微。這部影片所呼喚的,恰是那些英國漸漸逝去的驕傲,故其呈現出了一種充滿古典情懷、中規中矩的英倫風格,無論是片中對莎翁戲劇的致敬、抑或刻畫「英雄色彩」點到為止的煽情,都體現了濃厚英式傳統。

而正是這種道地的英倫特色征服了本屆奧斯卡,使該片在一系列競爭大熱的美國佳作中脫穎而出,大勝《社交網絡》、《大地驚雷》(True Grit,港譯《離奇復仇事件》,台譯《真實的勇氣》)等「美國夢」式的、倡導「不惜一切實現夢想」之美國精神的影片。不同於「美國夢」張揚、外放的自由氣質,英倫精神始終蘊藏內斂、克制、保守於其中。事實亦已證明這精神之強大魅力。

黑天鵝回顧殺手稚女

本屆奧斯卡另大看點,無疑是妮坦莉·寶雯憑電影《黑天鵝》中角色,眾望所歸摘影后桂冠。這位十三歲時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驚艷四座的「小蘿莉」,終而登上了她事業的巔峰。從稚嫩童星到奧斯卡影后之路,她走了長達十七年,並大獲全勝——首次被提名女主角便折冠。問鼎奧斯卡之前的兩個月中,她更已包攬包括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在內一系列獎項。

身懷六甲、在紅毯上依舊光彩照人的寶雯,此前的影后呼聲已極高,一眾好萊塢媒體更紛紛預測「非她莫屬」。能以《黑天鵝》這樣一部低成本影片獲獎,且實至名歸,她所付的努力自然與之等價。早在電影開拍前一年,她已開始進行舞蹈訓練,之後又接受了長達半年的高強度身體集訓,每天練習芭蕾超過五小時。《黑天鵝》的花旦絕不好做,她不只要演好一位優秀芭蕾舞皇后,更要演好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無法分清舞台與現實邊界的演員,這是一種生理與心理、戲內與戲外的雙重考驗。

單論《黑天鵝》本身,無論在哪個層面,都必定不是奧斯卡的寵兒——題材小眾、成本低廉、承襲波蘭斯基心理驚悚片傳統,這樣一部幾近徹底「反好萊塢」式、與奧斯卡美學截然相悖的獨立電影仍能以最佳女主角勝出,也從側面反映了奧斯卡獎的多元並序。至少,在角逐表演實力的單項獎評選中,奧斯卡與業界、影評界仍能達成廣泛共識。

無緣最佳影片的大熱提名《社交網絡》捧回了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配樂獎,而早已票房全勝的《盜夢空間》則囊括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視效四項技術層面大獎。反而是坐擁十項提名的《大地驚雷》和被提名六項的《127小時》今次皆顆粒無收,不能不說是出乎許多人們意料之外。

勝負成敗塵埃落定。事實上,最終獲獎結果也清晰呈現了奧斯卡的評審立場——始終以傳統價值為重。如果人們對奧斯卡擇《國王的演講》而捨《社交網絡》仍感不解,不妨回顧一下去年此時最佳影片的終極爭逐。前度小金人之所以垂青《拆彈部隊》而非《阿凡達》,正因為前者體現的是回歸傳統人性價值,而後者則是十足顛覆性姿態。加之奧斯卡素來不吝於將獎盃授予傳記類影片,故而,《國王的演講》滿載而歸,也屬必然。

重視傳統價值之同時,本屆奧斯卡在收視看點上則做了大刀闊斧的革新——破天荒打破自一九七三年來一直由資深喜劇演員主持頒獎禮之傳統,改由青春搭檔詹姆斯·弗蘭科和安妮·海瑟薇擔綱主持。

另大突破則是設置虛擬舞台,引入精心打造的虛擬實景,為頒獎禮平添亦真亦幻風情。「虛擬現實」技術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好萊塢歷史——從舉行首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羅斯福飯店,到奧斯卡首度出現在黑白電影鏡頭;從《亂世佳人》到《指環王》;從默片到立體聲環繞,不斷變化的舞台,同人們一起輾轉於歲月變遷和電影場景的交錯時空中。

作為全球電影業內的最大盛事,奧斯卡頒獎典禮儘管已落下帷幕,但奧斯卡之夢卻始終在被接續傳承。走過八十三年風雨兼程的美國電影學院獎,每年落幕之時,亦是邀約來年再會之始。■

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The 8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2011)

又名:2011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 第83届美国电影学院奖

上映日期:2011-02-27(美国)片长:194分钟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 安妮·海瑟薇 

导演:Don Misc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