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段奕宏凭借此片拿了个某第三世界国家发的影帝,很好奇,就费劲地找来看。
刚开始的那十几二十分钟挺闷的,典型的第六代,典型的小众趣味,典型的往艺术片里折腾的架势,真让人替中国电影的未来犯愁。不过看下去,慢慢有点味道了,闷与慢中,慢慢焖出了一种愁苦的味道。配上阴绵潮湿的天气,更打不起精神来了。愁苦的人儿啊,被生活所煎熬着,直不起腰来。老段的表演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肢体语言——他在这戏里一直隐忍着,憋屈着,脊背几乎没直过,无论是站是坐还是蹲,永远扭着身子或者垂着头,不是丧家犬的感觉,他倒是还有亲人和朋友,但感觉到他比丧家犬还沮丧。连他的愁苦都被当成工具,用以教导他人——看,别学他!反面典型的日子不好过。
全片唯一的一处华彩篇章,也是角色最愉悦的地方,就是在海边泥泞的滩涂上和孩子玩耍的时候。中国爸爸为美国儿子翻跟头,为了亲情,什么尊严面子都可以舍弃。对二弟来说,这样的幸福时光着实太短暂。 
二弟和他的大哥之间无言的情感交流贯穿始终,是很强的一条线索,处理的不错。而且这种情感表现得极其自然,毫不做作或过度煽情——戏中无论是兄弟之情还是男女之情都处理得平易极了,没有任何想催人泪下或催人奶下的意思。前面铺垫过(大嫂熬中药给大哥喝),中间解释过(二弟对小女说“他们没孩子”),最后还不忘继续这一努力(大哥继续喝药,弟弟走了,香火还得自己努力)。
在结尾处我最最担心的情节出现了,二弟和小女完全重复了片头猴子的命运,那女孩边啃苹果边回头冲同样单纯地以为驶向新大陆的男孩笑,懂得前路艰险、生死未卜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心的二弟在一旁继续吞云吐雾。看到这里,在镜头叠进茫茫大海之前,在音乐轻轻飘出来之前,我就被迷迷茫茫的悲愁淹死了。
不得不说,这戏非常打动人。好看和好是两个概念,这戏不“好看”,尤其是开端时。但慢慢看进去了,看下来了,就越发觉得好,觉得动人。段奕宏这时候似乎还叫段龙,演技确实不错,我甚至觉二弟得比袁朗好——袁朗这个角色太给演员空间了,老段狠狠地抓住了机遇,诠释得太炫技了。我喜欢演技好的,但别太炫耀,不要担心观众看不出你好来。 而且就塑造出来的这个人物来说,我真的见过这样的苦人儿,那种愁苦忧郁,并不喷薄而发,通常总是压在心底。所以看到二弟这个形象觉得很贴,很贴心所以更因其命运遭遇而糟心。 
这个戏往小里说就是一个苦人儿的阴郁生活,往大里说的话还真能扩展出无限天地:中国,美国,偷渡,异国的不讲人情的法律,不认祖归宗的美国儿子/孙子,传宗接代和香火,亲情,命运,站在牢笼之外用另一种立场和理论来规劝二弟的镇长/政府,老子和儿子,人性的坚韧,个体的无力,当下中国的某些看似少数实则大量的心态,“出去与归来”的变化,沿海与致富,与第六代尤其是贾樟柯常用的内陆小县城不同风貌的沿海小县城——似乎什么都找得到。 
更难得的是,王小帅有自编自导的能力——很多人自编自导但其实并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很好地把握了剧作上的东西,情绪走得合适,关键点来得合适,长镜头既文艺又好歹克制住了,很多细节交代好了能够对应铺垫过的东西,比如药。比如那个年轻人。比如苹果。比如香烟(明明说过,为什么抽烟?因为想模仿叹息——二弟不需模仿,他真的是在叹息)。让人觉得是认真严谨的——不像贾樟柯有时那么随意和即兴。

敬爱的张老师曾经直言,草率创作、意念为先,东拍西拍然后随意剪辑,没有系统的剧本,只是对莫名其妙的素材进行料随意组合------这不是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而第六代中某些人就是这么整,而且被舆论和小众不负责任地迅速经典化了。
我觉得张老师说得对,但也只有他能这么说,因为他知根知底。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只能这么来表态:王小帅是第六代里面比较有正事儿的。至少在我看到的几个片子来说都不错。他有综合能力,并且有严谨的制作态度,讲逻辑的、懂剧作规律。

二弟(2003)

又名:Drifters

上映日期:2003-09-05片长:120分钟

主演:段奕宏 舒砚 王志亮 赵毅维 汤杨 金培珠 

导演:王小帅 / 编剧:王小帅 Xiaoshuai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