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10-24

废城:废城后的废夜

我创作的高潮就是在这种被空调吹得很凄凉的深夜。

在香港百老汇看了《废城》,三个小时坐到腿打不直,纪录片拍得不好可能会像东方之子,但万幸,这电影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我圈子里的。没有情节,但气氛足够鬼魅与忧伤,而且还有一点点反动,一点点粗口,一点点色情。

居然不太有人退场,以为没有人跟我一样希望它连放八个小时的。

无论到哪儿会做的事情就两个,愤青加遐想。看电影可以完美地合二为一,一边赞叹不错,一边偷偷溜神想点自己的事。像第三部分的那个独居小男孩就容我狠狠怀旧了一把。逮鸟和爬树玩不来,但那种自以为很爷们儿的劲儿谁都有过。还有头发上别着梳子,故意把衣服穿成斗篷的小女孩,想当年本姑娘自演白娘子的时候也是这副扮相。

其他人,比如与反目的父子传教士,离婚的男人,被拐买到我家附近的女人,很登对的小情侣——每个人的故事其实都很哀伤,未来都挺阴霾,但念白总荡漾着一股诗情画意,让人觉得即便夕阳也还是镶着银边的,尽管可能蜃楼得像那个Chapel Shop一样。

结局是个点“惊”之笔。一只猫从屏幕右边溜达向左边,像个拉链似的,以为屏幕会突然拉黑,出现功不可没的赵大勇三字。但没有,硕大的毛主席头像,正面背面加特写,那个神情让我刹那间有点明白为什么电影名为Ghost Town。还曾暗暗自我创作了一下,觉得那帮小朋友驱鬼的时候一碗水把火苗浇灭,然后黑屏赵大勇也就不错,但导演还是让已然饥肠辘辘的我目睹了小龙同学吃饼,又小啰嗦了一点别的,才让电影在主席有点走型的面目中黑屏。

话说地下电影或没人看的电影或电影节的电影,一定要嘲讽一下政体或党魁才彰显品味吗?身为愤青当然不会又红又专,但还是有点厌倦了这些路数。有些时候很尊敬《左右》这种片子,拍的再不精也是有着挖掘人性的诚意,不会像很多片子一样,梗着脖子但腰是弯着的。

最难受的部分是看那几个老太太笑着唱如此凄凉的曲子。不是空调风塑造的那种凄凉,而是有点入髓的痛。想起了头发已然花白的姥姥,某个炎热的夏夜突然喃喃自语一句“姥姥就算明天死了,这一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当时还小,但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老人可以很矍铄,也可以很风烛,电影里那个伶牙俐齿的拐杖老太太是一个综合体。不忍心细想她为何每天在屋檐下坐着,鉴于那些儿儿女女,背后的故事可能也就如同那首歌词所叙吧。

看了纪录片,感觉出来贾樟柯那种伪纪录片的一点玄妙。群众演员可能在真纪录片里反而很不真实,但王宏伟和赵涛那种演员就绝对有着纪录片主角的气场,可以让让电影无限向真实靠拢。边界被虚幻到最大化之后,观众就很容易迁怒于罪恶的现实,尽管那种震撼其实仅缘于戏剧情节的精妙设计,还有演员的超然表现。

由此说来,如果纪录片也拍的那么残酷的话,我又该往何处躲藏,何处迁怒呢?

——这个赤裸裸的世界啊。

废城(2008)

又名:Ghost Town

片长:169分钟

主演:云南怒江当地人 

导演:赵大勇 /